标签与歧视(七)谁能为美国华人争光?
文章来源: 深度思考2022-02-19 20:08:28

冬奥会接近尾声了。很多人都在说陈巍为华人争光了。大家都挺高兴的。一片欢腾之余,纽约时报的一个亚裔记者不知趣的写了一篇文章,说华人太多了,7%的亚裔却占了多数美国队的名额:谢天谢地,没有直接说“华人”(但是说这帮亚裔说普通话)。看来陈巍是把别的“正宗”美国人代表美国的机会占了。不是他给美国争光,而是美国给了他过多的机会。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像中国小粉红网民说海归华人朱易的口气啊?谷爱凌代表中国参赛,纽约时报也没感谢她把名额节约下来给非亚裔啊?那个批评谷爱凌“忘恩负义”的福克斯新闻呢?没见他们报导陈巍感恩美国啊!真倒霉,谷爱凌和陈巍拿了金牌,华人两边都不讨好!右边说华人不忠于国家,左边说华人抢了别的族裔的名额。注意华人不能代表美国不光是左派在说,记得上次一堆华人孩子代表美国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赢了中国队,一个共和党议员就推特说:“Our Chinese beat their Chinese”.

那么怎么样才能“为美国华人争光”呢?本文想指出的观点是:在中美交恶的大环境下,“华人”就是个贬义词,就像旧时代的“地富反坏右”。以前如果有个右派做了好事,其他的黑五类会不会弹冠相庆,说“某某为黑五类争光了,从此我走在街上扬眉吐气了”呢?肯定不会啊。黑五类的诉求,是摘掉黑五类这个该死的帽子。各种黑五类,多数后来都平反了,但是“黑五类”这个帽子本身是不会平反的。到现在,国家也没有说反右是错误的啊。能平反的,只是一个个的个体。美国华人,作为一个个体,有可能因为自己的能力,受到周围人的尊重,在自己的小环境生活的很舒适;但是作为“华人”本身,其实是原罪。所以说,同事朋友中的人,只要谁把“华人”放在嘴边(=identity politics),就是歧视华人。哪怕是说华人好,也是在提醒整个社会这堆华人的存在。华人的诉求,是摘帽子——不要天天把中国,或者华人当歌唱。你看那些成功或者不成功的政客,都嫁老外。谁强调自己是华人了?也就是要选举了,来华人区搞点票,然后拉倒。(有点像川爷说的民主党政客,心里从不关心inner city的贫民窟,也就是每四年去搞点票。)

那么华人的地位有没有可能提高一点点呢?在美国这么多年,感觉上华人地位明显提高就是两个时刻:第一次奥巴马时代骆家辉推动搞出的10年签证,主要是为了两国经贸交往方便。让华人进入美国容易多了,各种访问的人(如父母)不需要过多操心签证了。大家都有感受的。第二次是大家发现小留买买买,开豪车买豪宅,让美国人民发现华人来了之后不都是在中餐馆或者大学实验室打工。(还有一次,我没算进去,是国内高薪聘请华人学者,带来了海归大潮。说实话让我们在学校挺有面子的:至少我们如果回国还是被当人才的,不是美国收留的没有地方去的难民。不过好景不长,川爷上台狂查吃里扒外的海鸥学者,大家都得赶紧跟中国划清界限。)总体上来说,中国跟美国关系好了,华人在美国的日子就过好了。很多时候中国强大一些,华人受到的尊重就多一些(虽然有时候带来敌视)。在美国的华人,能做的正面的事情有限,在生活中夹着尾巴做人,搞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是上策。

回到主题,谁能为美国华人争光呢?恕我直言,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如果把中国建好了,美国人尊重中国人了,才解决问题。中国有能力办奥运会,有能力得金牌,能办奥运的同时控制疫情,都是正面的事情。他们虽然没有刻意为我们美国华人争光,人家顺便做的事情,客观就大大的提高了我们的地位。我们在美国扎根了,很多人是回不去的,所以“建设祖国”的大业,也就只能留给他们了。我们能做的“贡献”,也就是不回去跟他们“卷”,抢他们的工作;不千里投毒,给祖国添麻烦。

虽然华人能做的正面的事情有限,但是有些人特别喜欢批评中国,以为这样就显得自己融入“民主社会”了。这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刺激中美矛盾,只能引火烧身。中美打起来了,华人就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连韩国人,墨西哥人都被误打,何况“支持民主”的华人!)当然啦,对有些人来说,写写批评中国的文章是工作,那也是可以理解的,谁不需要养家糊口呢。但是这么多“愤怒的无辜群众”也喜欢没事痛批中国政府,就实在没有必要了。好好的做你的美国人,关心那么多中国的烂事干啥?

总结一下,在美国,“华人”标签本身就是歧视。“为华人争光”的口号,因为含有“华人”这个关键字,其实也是在毒害华人生存环境。真的能为美国华人挣一点点正面形象的,是我们国内的同胞。在此遥祝祖国繁荣富强,多拿奥运金牌,早日建设成“共同富裕”;少出从徐州铁链女到三聚氰胺奶这些让老外从内心里鄙视我们的新闻,同时跟美国把关系搞好,这就为美国华人争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