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味儿,再也找不着了
文章来源: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2022-06-19 06:38:47

父亲节,是一个我不敢遇见的日子。父亲离世十几年,思念日增,不敢打开回忆的闸门。今天点开几位博主的纪念父亲的博文,尽管自己仍然是没法写,却想起来去年春节参加‘菲儿天地’组织的春节征文活动的一篇短文,倒是适合这个周末发。那是我第一次参加文学城的活动,承蒙菲儿厚爱,接受了我这个新人的不请自来,还把我的文放在了第一篇: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25182/202201/26486.html

致敬和感谢主办活动的菲儿和参加的博主们,我把那篇文原样复制在这里,把奖品挂到蘑菇屋。

                         乡愁萦绕的年味儿(2022春节活动文)

记忆中的年是从‘洗’过年猪开始的 – 不用杀字大概是图个吉利吧。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乡村里条件稍好的人家是要养肥肥膘膘的过年猪的。3-4百斤重、有厚墩墩的肥肉的才是好的。那个时候,不崇尚吃瘦肉,也就没有瘦肉精之类的东西,都是绝对天然的绿色食品。过年猪要提前一个月宰洗,好留出时间来熏制过年的腊肉。主家吃不了一头猪,会卖出一些给乡邻。就把猪分成两片,然后横着切成20-30厘米的条,正好能挂起来熏腊肉。除了猪头、猪脚,其他部位是不像现在的肉店一样分开卖的。猪的叫声、孩子们的嬉闹、看热闹的喜笑颜开的乡邻,年味儿就此开始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家里要给寄腊肉来,但因疫情影响没法如愿。为慰乡愁在中超买了一块香港过来的腊肉,不为肉的味道,只为腊肉那个名字表象了记忆中的年味儿。可那年味儿哦,那乡愁,又岂是美食所能代替!记忆中,那是在老家的柴火灶上,父亲在切煮熟的腊猪头,孩子们跑过去,切菜板上抓上一块热腾腾的肉,塞进嘴里;伴随着孩子们边吃边跑开的欢笑声,父亲佯装生气的大喝:谁又在偷肉吃啦?没有了父亲,腊肉只是美食,没有了承载着父爱的年味儿……

在闲暇的正月,家人会围坐在烧木炭的火盆边,聊天、懒懒的打发日子。父亲有时会切几块厚厚的带着肥肉的腊肉,把夹木炭的铁夹子架在火盆上,腊肉铺上去,烤得滋滋冒油。油滴在火上,满屋飘的那个香哦,滲入心扉。没有了父亲,即使如法炮制的烤肉,也再也找不到那香味儿……

其实,即使在国内,人们也普遍觉得年味儿是越来越淡了。我原本不是一个把某一个日子看得特别重要的人,在海外,我反而更形式主义一点。但凡可能,我在大年三十和初一都会休两天年假。这主要是为了对外宣示一下自己对自己文化、自己的根的尊重,自己把自己当回事儿吧,尽管工作上该干的活都会在那等着。 另一方面是为孩子,让他们对中国的新年多少有一点概念,为人父母总想要在孩子们心中留下那年味儿的记忆而已 (其实从这一点来说,入乡随俗,孩子们更多的记忆会是在圣诞节)。

过年最大的意义在于与家人的相聚,因此才有了壮观的春运。在海外,春节不是一个从季节上方便回国的日子,无论工作还是孩子,都走不开,疫情期间就更是走不了了。有什么能弥补的呢?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就成了我每年必啃的‘鸡肋’。八小时的时差,正好从中午12点钟开始,准备好吃的、喝的,微信上和家里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就坚持着把春晚看完了,然后我也该开始自己家的年夜饭了。 今年水儿该上大学了,明年的春节我是不是可以回国陪着老妈看春晚呢?期盼……

21/0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