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笔记 - 华人的性格和宿命
文章来源: 南半球2024-05-16 16:59:09

 

最近阅读澳洲历史,书中写道:“1856年,墨尔本的石匠们为八小时工作日而斗争,即每天工作八小时,休息八小时,消遣娱乐八小时。” 这件事情20多年前就在别处读到过,澳洲是全世界第一个实现8小时工作制的地方。当时想想一百多年后的自己还一天干10多个小时,不免对这些洋人的斗争精神十分敬仰,觉得到底是洋人境界高太多,自己心甘情愿为五斗米折腰,实在猥琐可怜。

 

距离产生美感,魔鬼都藏在细节之中。许多事情凑近了一看,味道就完全不一样。还是那本书接着读下去,其中说到当时那些墨尔本石匠为了将工作时间从10小时减到8小时,他们不是抗议和罢工,而是自愿将每天15先令的工资减到12先令6便士。原来哪里有什么境界,这些家伙只是“活在当下”的拥趸,为了早些去酒吧寻欢作乐,宁愿少挣些钱。这种澳洲草根阶层对待金钱的态度,是华人打破头也想不通的。

 

直到今天,澳洲许多没有加班的工作岗位还是留不住华人员工。再想想作为第一代移民的我们,如果30多年前也是墨尔本石匠那样的工作态度,今天会过怎样的日子?!客观上,华人和洋人是完全不同的动物,就是华人里最崇洋媚外的那些家伙,也只是天天混在微信群里不厌其烦地敲打着中文方块字消磨时间,打死他们也不会去facebook和intergram,更不会时时去酒吧厮混。说到底一切只是叶公好龙罢了,青菜豆腐红烧肉养成的中国胃,至死都不会改变。

 

差不多就在墨尔本石匠宁愿少挣钱,也要早些下班去喝酒的时候,澳洲丛林之中发现了黄金,成千上万的华人闻讯,远渡重洋而来。按照澳洲官方统计数字,1851-1861 年间,仅在维多利亚殖民地就来了43657 名中国人,最终让华人跃居参与澳洲淘金热的第二大外来群体。因为没有机械化的掘金设备,没有资金和技术,同时拿不到政府颁发执照,华人实际上只能在白人开采过而弃置的矿坑里挖掘残渣。他们的采矿工具也极为简陋,仅仅是锄头,铁铲和畚箕而已。据说一旦发现某处泥土有异色,判断有金矿的痕迹,他们就会搭建简陋的屋棚并掘井,然后一部分人下井挖土,另一部分人则在井口用木盆盛水淘洗,直至粗金沙粒留在盆底。华人原始的淘金手法很快招致同为掘金者的白人同行们蔑视,诸如“掘渣人”和“跟踪者”之类的称呼很快落到华人头上。即便在如此不堪的困难境地,华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起早摸黑的艰苦劳动,结果也能淘得不少金沙,以致“中国佬”(Chinaman)这个带有轻蔑口吻的词语被赋予了好运气的新意广为流传。甚至直到今天,有些澳洲人买奖券彩票还常会找华人来帮忙,为的就是借助“唐人的运气”。

 

设想一下,如果这些华人进取心不强,或者能力不够,只是淘到仅够糊口的黄金,大概没有任何人会去找他们的麻烦;如果他们和白人同行一样,手上有了些黄金就去酒馆妓院享受生活,那最多就是大家喝醉之后打一架。下次再遇到时,更可能把酒言欢,成为莫逆之交的酒肉朋友。这样的话,血腥的排华运动就不会发生,澳洲的历史也会变得完全不一样。

 

然而性格决定命运,特定的性格不但决定个人的命运,同样左右民族群体的造化。华人从来不是今日有酒今日醉的角色,而是得了三分颜色,就要开染坊的民族。从澳洲官方不完全的统计数据来看,单是从1856年7月至1857年6月这一年时间,华人便在澳洲开采了116903盎司时价约50万英镑的黄金运回国内,按照今天的黄金价格,这笔财富相当于4亿多澳元。这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这些看起来衣衫褴褛低眉顺眼的华人居然搞到了这么多黄金,这让许多白人内心忿忿不平,他们对华人手中的财富垂涎三尺。一时间丑化华人的文章和漫画充斥澳洲报刊杂志,媒体趁机煽风点火,推动人们因嫉生恨。澳洲各地相继发生了针对华人的群体暴力事件,许多华人被杀横尸街头,更多的人被打的遍体鳞伤,财物被哄抢一空。

 

下层民众对华人大打出手,各殖民地政府对此装聋作哑,同时采用刁钻的语言测试,抽取高额人头税等方式,全力阻止华裔人群登陆澳洲。1900年,六个殖民地联合成立澳洲联邦。联邦成立后通过的第一项法律,便是《移民限制条例》。时任澳洲总理埃德蒙多·巴顿甚至公开宣称:“人类平等的原则只适用于英国人之间,英国人跟中国人之间则不遵循这条原则。”他在国会辩论时断言“我不认为人类平等的原则包括种族平等。种族间是没有平等的,只有根本上的不平等。那些种族同我们白种人相比是较低劣的。”

 

起草《移民限制条例》的联邦检察长迪肯,后来是第二任澳洲总理,他同样认为中国人和日本人都是澳洲社会的威胁,他在私下场合说“不是因为他们的劣根性,而是因为他们的优良品质。他们精力充沛,忍辱负重,敢于接受挑战,对生活没有奢求,所有这些品质使得他们极具竞争力,对我们非常危险”。这才是统治者内心的真实想法,虽然他们在公共场合讲的是另外一套说法。从此白澳政策(White Australia Policy)成为基本国策,延续了近一个世纪,期间绝大部分华人不堪欺压被迫离开澳洲。

 

上世纪60年代初,亚非拉原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美国黑人平权运动轰轰烈烈20多年,在60年代末大获全胜,种族平等终于成为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澳洲碍于国际观瞻,惠特拉姆工党政府于1975年颁布《种族歧视法》,澳洲法律正式确认所有移民一律平等,不得以肤色,种族或地区等因素歧视任何人,白澳政策这才寿终正寝,退出了历史舞台。

 

近半个世纪以来,澳洲华裔人口从区区千余人,剧增到今天超过140万,占总人口的比例为5.5%,属于全国第五大族裔。最近30多年,借中国改革开放的东风,澳洲享受了经济持续增长的荣景。然而随着中国经济明显放缓脚步,英国和日本在2023年连续两个季度录得经济负增长,出现技术性衰退。澳洲因为人口的增加推动经济中的消费者支出,但如果将移民的影响从增长数据中剔除,澳洲经济在去年第三和第四季度分别收缩了0.5%0.3%,这些数据表明澳洲也已经处于经济衰退中。如果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加之中美之间擦枪走火大打出手,使局势恶化到统治者觉得需要找一个替罪羊,来推卸责任和凝聚社会共识,发布华人占有财富的统计数字(就如当年公布华人淘金所得)或将成为政策选项,埋头苦干并热衷于置产的华人会不会再次成为全社会的众矢之的?答案似乎是不言自明的。

 

19世纪澳洲报纸上的中国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