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熙来猜想(三)
文章来源: 南山子君2009-12-20 10:14:46

文革初期,红卫兵运动风起云涌,第一批红卫兵其实就是京城里面的红色后代组织起来的。像薄熙来、刘源、贺鹏飞、陈小鲁都是那时的风云人物。毛主席接见红卫兵,在天安门城楼上给毛主席戴红卫兵袖章的那个著名的宋彬彬就是高官宋任穷的女儿。可是文革风云变化太快,很快这些人的父辈受到冲击,甚至被打倒,这些红卫兵又成了联动分子、五一六分子,被逐出了政治舞台。

那时这批红卫兵在初期有一个著名的口号,那就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混帐而混蛋”,这种观点在当时就受到了批判,称之为血统论。民间有遇罗克痛批血统论,但是最后惨遭杀害。事实上当时就连中央文革官方也狠批血统论,当然这是因为这个口号是由那帮联动分子提出来的。挺有戏剧性的就是这批红色后代随着老子是英雄而当了回好汉,又随着老子成为混帐而成了混蛋。这批人在文革期间后来也惨遭迫害、东躲西藏,吃了不少苦头。像邓朴方就是在那个时候被摔成高位截瘫的,实在是悲剧。事实上,文革期间这条定律一直在起作用。出身,仅仅是出身,就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后来成了包括第一批红卫兵在内许多人的代名词。

那个口号现在不提了,但是民间与之意思相近的俗语却在一直流传。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打地洞。相对的说,这些话也不是没有道理。要不然你怎么理解“三代培养一个贵族”这句话。

三四十年过去了,今天这批红色后代再次登上政治舞台。有许多人一提起这些人就不以为然,太子党成了这批人的贬义词。可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讲,谁上台有很大的区别吗?近年来从基层也提拔了很多出身平民的干部,有些也坐到了一定的高官位置,但是这批人就不腐败吗?关键的问题是在目前的干部提拔程序上,能够尽量保证最优秀的人才逐步登上政坛高峰。红色后代在人生成长过程中自有他们的优势,他们的家庭背景、人脉关系、耳闻目睹都决定他们比普通家庭的孩子要成熟得更快、社会知识掌握得更多。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还有一点,并不是所有的红色后代都能成大器,这同样需要各种条件的成熟。有些政治背景我们是无法知道的,就像刘源,忽而上去了,忽而又神秘的下来了,我们作为寻常百姓是无法了解其内幕的。如果说80年代初期,薄熙来、习近平、刘源这批人是一个布局,那么当初的棋子不会就这么几个吧。他们只不过是这一批棋子中的佼佼者而已,所以当今天的光环笼罩在习近平、薄熙来身上的时候,应该承认他们有着其过人的能力和才干。同样是红色后代,烂泥扶不上墙的也大有人在。只是希望以后的国家总理能够像周恩来、朱镕基、温家宝这样,而不要像李鹏那样。这里没有特别的贬义,或许李鹏也是很有才的,但是理政思路和口才、反应能力也是相当重要的。

作为一个政坛布局棋子,薄熙来在1984年离开京城来到辽宁金县从基层做起,应该说干的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在大连期间,其政绩令人刮目。薄熙来主政大连期间,大量吸引外资,大规模改善大连的自然环境、市容市貌和基础建设,致力于将大连从传统计划经济的工业城市向旅游城市和国际会议及展览中心转型,使大连在其执政期间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於东北其他城市,并使大连成为了中国北方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中国东北地区的第一大经济城市,东北地区经济最有活力的城市,中国东北地区的最宜居城市和中国大陆地区的最宜居城市之一。大连也由此较平稳的度过了东北国企改革的时期,大连在他的领导下,创建了大连足球节,大连国际服装节,大连美容美发节等,使大连在原先老工业基地的基础上,成为了一座北方的国际会展中心,也被称为北方明珠。但同时也导致了大连市内物价稍微高于东北其他城市,引起部分民众的不满。

不过薄熙来也有烦恼的时候,已经十五大了,薄熙来依然连中央委员都没有进入,政治前程有时候会有许多综合因素,说不清道不白。那段时间薄熙来很郁闷,就是笔者1998年在大连听基层干部讲到的“我们薄市长心情不好”的时候,连基层干部都知道薄市长心情不好了,你可以想象薄熙来的苦闷程度了。其实有时候,人必须耐得住寂寞。耐不住这种寂寞就是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现。这种郁闷就连胡锦涛也是遇到过的。

关于薄熙来当时不受上层青睐的原因,民间有一种传言,说薄熙来在大连那个著名的广场修建了一个类似天安门前的华表,风传这代表了一种皇权的意味,同时也有树碑立传的含义。上层对于薄熙来的这个举动颇有看法,以为薄熙来过于狂妄。

另外太子党的背景也是不利因素之一。在整个八十年代,太子党比较风行的时候,社会上对太子党的掌权有负面看法。像陈元、陈昊苏在仕途中都因此而遭受挫折,据说在北京的换届选举和中央委员的选举上,他们都遭遇滑铁卢。

心情不好的薄熙来终于等到了时来运转的一天,就在次年1999,薄熙来的仕途开始喷发,先是被任命为大连市委书记、辽宁省委常委;2000年任辽宁省委副书记、代省长;2001年成为省长一直任职到2004年。

据说薄熙来离开大连的时候,基层干部和群众自发的前来相送,场面感人。

薄熙来在担任辽宁省省长期间,正值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整合和转型时期,辽宁省大量国有企业处于停产状态,辽宁省失业率和待业职工数量全国最高,经济情况空前困难,同时也是沈阳市慕马大案及其相关案件的审理时期。在薄熙来执政时期,一批省市级腐败官员落马,辽宁经济逐渐走出困境,在其任内的最后时期,国务院提出了振兴东北的经济战略,辽宁省经济状况从此得到大幅改善。

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薄熙来以辽宁省省长的身份当选中央委员。

2004年,中央一纸调令,薄熙来离开辽宁进京赴任国务院商务部长,重返京城,薄熙来仕途前景看好,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