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林语堂想到的
文章来源: 息于目-好于心-候于手2021-06-18 08:31:30

数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收藏了一部上世纪40年代由纽约的The Heritage Press出版并由林语堂作序的英文版《水浒传》(All Men Are Brothers),此书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Pearl S  Buck)于1933年翻译。从此,我对林语堂大师的印象也就更深刻了。

                由林语堂作序的英文版《水浒传》(All Men Are Brothers)扉页照片图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 - 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今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

“林译功在千秋,他改变和丰富了西方对中国的认识。迄今为止,任何译家对英语世界的影响都难以超越林语堂。”这是发表在2013年05月13日光明日报上的文章里对林语堂的评价。

林语堂曾经在美国出版了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吾国吾民》)、The Importance of Living(《生活的艺术》)、The Wisdom of Confucius(《孔子的智慧》)、The Wisdom of Laotse,Edited and Translated with Introduction and Notes by Lin Yutang(《老子的智慧》)等30余部英语或翻译作品,数量多,质量高,其英译效应更是无人企及。例如,他在1937年出版的《生活的艺术》在美国高居畅销书榜首长达52周,是1938年全美最畅销图书,译成十几国文字,掀起了“林语堂热”,成为欧美人的枕边书;该书重印40余次,以致《纽约时报》载文说:“读完这本书之后,令我想跑到唐人街,遇见一个中国人便向他深鞠躬。”那本《孔子的智慧》1938年出版后也畅销不衰;而193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让他跻身于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林语堂曾被列为20世纪世界智慧人物之一,以至于美国前总统布什1989年访问东亚之前还读林语堂的作品,说明林语堂一直在影响欧美人的“中国观”。因著《大地》而获诺贝尔奖的美国作家赛珍珠在中国虽然生活了40年,并翻译出版了《水浒传》,可她仍然邀请林语堂向西方译介中国,看好的正是他的英语水平和对中西文化的了解。林语堂果不负望,《吾国吾民》1935年在美国一面世,就引起轰动,其成功之处在于纠正了西方的偏见,消除了误解,写出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与灵魂。

日前,有网友在其博客中提到了她正在阅读《水浒传》,使我想到了曾经为《水浒传》英译本“All Men Are Brothers”出版而作序的林语堂大师。放眼中国目前在世界舞台上的斡旋和发展,一尊又何尝不是更需要用“林语堂”式的人物来走出现状呢?中国需要“林语堂”而非“战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