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 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 何以故?须菩提!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孙子兵法》云,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孙子兵法》是一本兵书, 它是教人怎么打赢一场战斗和战争的。 所以, 它叫兵法, 也就是打胜仗的法则。 它的目的性极强, 就是打赢。 为了打赢, 你就要去熟悉, 精通, 遵守这些法则。 邓小平先生有过一句名言:“不管白猫黑猫, 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也就是说, 不管什么方法, 能帮你达到目标的就是好方法。 可是如果没有目标呢? 要法何用? 有什么法可以帮你达到没有目标? 没有法可以帮你达到没有目标。 实相非相, 空为体。 有什么法可以帮你达到空为体? 没有, 也不需要。 因为我们本来就是空为体, 众生之所以成为了众生, 是因为他们住在了某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上面。 他们之所以有所住, 是因为有了喜爱和厌恶。 为什么会有喜爱和厌恶? 因为有了念, 概念。也就是佛说的人我众生寿者。 非空非有, 而真正的非空非有, 是连非空非有也没有了。 我说得这么绕口, 要表达的意思, 就是无念。 无念, 是没有概念, 而不是很多修行人以为的, 没有意念。 佛是有情, 我们都是有情, 有情就一定会有意念。 佛说,无实无虚。 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 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佛说得这么绕口, 要表达的意思, 就是无念。 一切的概念, 就是相, 就是境界。 佛没有相,佛也不是境界。 佛的境界, 就是没有境界。因为没有境界, 所以是佛。 而佛和法, 都是概念, 都是境界。 所以, 佛和法, 都要去尽。 所以, 佛, 非佛, 是名佛。 所以, 不可说。 云门禅师曰:“佛亦是尘。” 南岳慧思禅师曰:“三世诸佛,被我一口吞尽。何处更有众生可化?” 无有众生可化, 又岂有佛可成? 佛说:“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就是说, 无法可以成佛。佛在《金刚经》中一再强调佛不以法成,一再强调无所得,不要有自己得了什么果位的概念。佛一再说,如果你认为自己得了什么果位,就没有得到果位。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果位是一种境界,一种通过修行可以达到的高度。 佛不是境界,因为境界是相。 凡是可以通过某种努力而达到的,都是生出来的,不是本来就是的恒在。 凡是生出来的,就是因果的产物,就是相。 努力是因,境界是相。 修行是因,果位是相。 释迦摩尼成佛,不是因为他的六年苦行,而是菩提树下的悟道。他的六年苦行有没有帮助到他悟道。有。什么帮助?试错。他一直在试错。 他遍访名师。每个师父教他不同的法,他不能解脱。 他六年苦行。希望找出自己的方法,他依然不能解脱。 他试过了所有的法,没有解脱。 他终于明白,没有办法可以解脱。 因为他最终真正明了为什么无法可以解脱,所以,他解脱了。所有他是佛。 我们,本就是佛。 因为佛不以法成,所以,从第一义的角度修法就是做无用功。那修行人要不要修法,要。如果把开悟比作中了状元,不是人人都可以中状元的。中不了状元,中个榜眼,探花,进士,举人,哪怕是个秀才,也总好过无。 从《五灯会元》,到《独步天下》。我一直在讲第一义,讲出世法。 入世的修行,佛门的方便, 你要等到我的下一个系列《密密密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