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游记《大不列颠自由行》(之一)首都伦敦
文章来源: 安主2022-01-08 10:01:44

老安游记《大不列颠自由行》(之一)首都伦敦

2002年,我与我妻曾经参加过一次“西欧随团游”,为期14天,9个国家,17个城市,最后一站是英国伦敦。但是在伦敦仅仅停留两天,没有时间仔细看,“随团游”的行程又不能临时改变,所以对英国的游览很不满足。

之后的许多年来忙于别的事情,再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可以“公私兼顾”到英国旅游。所以今年(2017),我们决定来一次自费的“大不列颠自由行”。英国旅游第一站,自然是伦敦,其地理位置,见下面图1中的第1点。

图1. 英国地图

为什么非要去英国呢?说来话长。如果说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启蒙与成长的中学时代),我有 “俄罗斯情结”(Russian Emotion):热衷俄语,向往俄国。那么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成熟的研究生时代),我就有“不列颠情结”(British Emotion):热衷英语,向往英国,此话实不为过。

当时的国内形势,是粉碎四人帮之后的“改革开放”。首先是“改革”,不仅包括工商界,还包括教育界。其一,大学本科教育,再次实行招生考试。其二,停止多年的研究生教育,重新恢复起来。我们这一代人,大学还没毕业,就赶上文化大革命,整整耽误了十年。

在国外对一个人来说,这是关键的十年。硕士博士学位应该已经获得,助理教授和副教授应该已经干过。三十多岁的正教授,年富力强如日中天,频出成果多做贡献,应该是已经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反过来看我们这些同龄人,完全身不由己地荒废了十年。

好不容易盼到“科学的春天”,教育界的改革使得三十四五岁的我们,去干人家二十四五岁的事情:念研究生。虽然机会晚,但比没有强,我们如饥似渴夜以继日地闭门苦读,目标只有一个:出国留学。这也是顺应“改革开放”时代潮流的自我进取。

当时在我们的研究生课程中,英语是“霸王课”,占总时间的一半以上。研究生的书面教材是“基础英语”(Essential English)。为出国人员培训英语的教材是“在语言之上”(Beyond Language),是外籍教师推荐的ESL教材。下图是“基础英语”(左)和“在语言之上”(右)。

图2. “基础英语”(左)和“在语言之上”(右)

英语的听力口语教材,是外籍教师推荐的“灵格风”(Linguistic Phone)。“灵格风”这个英式英语浓重的录音带,讲解得非常仔细,不仅教习英语语言,而且讲解英国文化。使得我们这些从未出过国的学生,很快了解到英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

特别是伦敦的地名,差不多闭上眼睛都耳熟能详,比如:国会大厦(Parliament),大笨钟(Big Ben),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伦敦塔(Tower of London),特拉法尔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等等,虽然从未到过,但是了然于心。

出国后发现北美(美加)与母国(英国)之间,有着难以割舍的血肉关系,就像子女与母亲之间通过脐带吸收营养一样。甚至连地名都照抄不误:新英格兰,新泽西,新罕姆布舍,新约克(纽约)。更有“伦敦”,“温莎”,连“新”字都省掉了。这就更加深了我的“不列颠情结”。

由于我的工作性质,很多旅游都是“公私兼顾”:出差合作或参加会议。但是多年来都没有找到去英国开会的合适机会。2002年终于等不及了,参加了一个“欧洲随团游”。但是只在英国伦敦停留两天,期望很高收获有限。所以这次干脆来个“大不列颠自由行”。

我妻忙于工作经常回国不在家,所以这次由我儿子陪我出游。现在的网络信息非常发达,不仅机票和旅馆,甚至当地交通和重要景点的门票,都可以提前预定。儿子年轻头脑灵活,只用两个星期,旅游计划就全部搞定。

英国伦敦的希思罗机场(LHR),是伦敦的主要国际机场,位于伦敦西边的大约23公里处,是英国最大最繁忙的机场。盖特威克(Gatwick)机场(LGW),在伦敦以南大约40公里处,是仅次于希思罗的伦敦第二大机场。

由于希思罗机场不准许航空公司经营包机服务,不少提供包机服务的航空公司,转而使用盖特威克机场作为基地。盖特威克机场亦拥有不少来往于北的国际航班,票价相对来说比较便宜。我与我儿研究了一通之后,决定采用盖特威克机场作为英国伦敦的落脚点。

2017年7月11日下午5点半(太平洋时间),我们从儿子家住的温哥华机场(YVR)出发,乘坐加航班机(AC1934),飞往伦敦盖特威克机场(LGW)。到达的时间已经是第二天上午的11点半了(格伦威治时间)。

英国(全称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是位于西欧的一个岛国。总面积大约25万平方公里,领土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还有爱尔兰岛东北部六分之一的土地,北爱尔兰,以及周边的岛屿所组成。

民国时期有人称之为“英伦三岛”,这不确切。“英伦”可以代替“英格兰”,但“三岛”就令人费解了。英国周边的大岛只有两个而不是三个,大行政区有四个也不是三个。大不列颠岛上倒是有三个大区,可能这就是“三”的来历吧,但这三个都不是岛,仍然不可取。

英国本土位于北大西洋北海之间,南部隔英吉利海峡与法国相望,海峡的最窄处仅宽34公里,由英法海底隧道连接法国。北爱尔兰与爱尔兰共和国共享很长的边境线。位于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本初子午线的标准。

英国各地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英格兰大部分地区由低地组成,只有在西北方有些山地。苏格兰的地形由高地边界断层所造成,断层造成两个不同区域:西北部的高地和东南部的低地。威尔士主要由山地所构成。北爱尔兰涵盖了一些山脉和一个内陆湖

英国地处中纬地带,受西风带控制,风从西北吹来,带来大西洋的潮湿空气。北大西洋暖流流经英国北部,全国全年温和多雨。东部处于西风的背风地带,所以东部比西部要干燥。夏季最温暖的是纬度较低的英格兰南部。冬季最寒冷的是纬度较高的苏格兰北部。

历史上,以英格兰王国为核心,不断吞并周围的邻国,形成现在的英国。1535年,英格兰王国吞并了威尔士公国,后来又吞并了苏格兰王国,组成大不列颠王国1800年,又吞并了爱尔兰王国,组成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

1926年,爱尔兰岛的南部脱离联合王国,建立爱尔兰共和国,但北爱尔兰留下。1927年,英国国名正式改为今日的名称: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 Northern Ireland)。

19世纪中叶,由于势力衰退和民族主义兴盛,联合王国逐渐放松对殖民地的控制。1867-1910年间,联合王国给予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以“自治领”的地位,但是相互仍有紧密联系。1931年,英联邦成立,前三者成为创始会员国,昔日的大英帝国正式解体。

1947年,印度巴基斯坦独立,其余殖民地纷纷跟随,几乎都成功独立,并成为英联邦的会员国。目前仍然有13个殖民地,包括百慕大直布罗陀福克兰群岛,选择不独立而成为英国的海外领地

英国是世界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生产力大大提高,商业财富极大的增长。1763-1945年英国是世界第一强国,鼎盛时期的19世纪,被称作英国的世纪。当今英国仍是世界强国之一,在经济,文化,军事,科技,教育和政治上都有全球影响力。

目前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是国家元首,但只有礼仪上的责任,国家的行政管理由首相负责。首相既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又是政府部门的首脑,在行政方面,首相負責統籌所有政府部門和公务員隊伍。

好了,现在我们回到“英国自由行”的叙述。

2017年7月12日上午11点半,我们到达英国伦敦的盖特威克机场。通过移民局和海关后,买了几张电话卡,换了一些英镑,当时的兑换率是:美元 1.00 = 0.65 英镑。然后乘机场大巴,来到伦敦市维多利亚长途汽车站。往返车票是旅行前在家里预定的,29.28 美元。

在维多利亚商场里,买两个充值“牡蛎交通卡”,还有两张两人两天随上随下旅游大巴票(Hop-On-Hop-Off)。然后乘地铁到达“伯爵宫廷站”(Earls Court),再走五分钟路到达预定的旅馆“巴克斯顿房间”(Barkston Room)。

“巴克斯顿房间”的住宿费208英镑,连续住五天,当时算是很便宜的了。我们稍微休息一下,出去找个地方吃点快餐就回来了。连续的长途跋涉已经筋疲力尽,简单的洗漱一下就早早地上床休息了。

2017年7月13日的清晨,我们就起床了。简单的早点之后就出门,手握公交和旅游双卡,见车就上不必犹豫。首先我们来到英国国会大厦去参观外景,下图是我所拍摄的国会大厦,再下图是我在泰晤士河西敏桥上的留影,背景是国会大厦和大笨钟。

图3. 伦敦的英国国会大厦

图4. 我在英国国会大厦前面的留影

沿着泰晤士河上的西敏桥走到大笨钟下,仰头拍下了大笨钟的“雄姿”。

图5. 英国伦敦的大笨钟

英国伦敦的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是英国君主位于伦敦的主要寝宫及办公处,也是国家庆典和王室欢迎礼节举行的场地之一。1703年,白金汉公爵兴建了“白金汉屋”。1761年,乔治三世获得它作为一处私人寝宫。

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后,白金汉宫成为英国君主的正式宫寝。现在对外开放参观,成为英国王室文化的一大景观。下图是我儿在白金汉宫前面留影纪念。

图6. 我儿在英国伦敦白金汉宫前面的留影

下图是我在白金汉宫广场上维多利亚纪念碑前面的留影。

图7. 我在白金汉宫广场上维多利亚纪念碑前的留影

伦敦帝国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全名为帝国理工医学院(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是一所位于英国伦敦研究型大学,曾为伦敦大学联邦中的一员,已于2007年7月9日,在其百年纪念日时正式脱离。

伦敦帝国学院的本部校园位于伦敦市中心南肯辛顿,是英国金三角名校超级精英大学的一员,伦敦帝国学院专注于医学理工,是为全英最难入读的学府之一。伦敦帝国学院在世界大学排名中,多年以来经常位居英国前5,全球前20。

该学院的校友包括众多曾经在有关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截止2020年10月,校友教授和研究人员,共有1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位菲尔兹奖获得者1位图灵奖获得者。在我所从事的航空航天领域里,更是在世界名列前茅。下面是伦敦帝国学院的入口和主楼。

图8.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的入口

图9.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的主楼

下图是我在伦敦帝国学院校园里的留影。

图10. 我在伦敦帝国学院校园内的留影

在伦敦帝国学院的附近,我们看到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觉得很好看就拍下一张照片。

图11. 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

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是巴洛克建筑的代表,以其壮观的圆顶而闻名,在中世纪成为天主教的信仰中心。1666年的伦敦大火,整个教堂建筑几乎付之一炬。1675年教堂开始重建,即为现在所见的样貌。下图是我儿在圣保罗大教堂旁边的留影。

图12. 我儿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旁边的留影

伦敦塔桥(Tower Bridge of London),是英国伦敦横跨泰晤士河的一座高塔式铁桥,可以登高入塔,参观塔桥的建造历史,俯瞰泰晤士河的美景风光。另外也因为伦敦塔桥的位置,临近另一个更著名的景点,伦敦塔(Tower of London)而驰名在外。

伦敦塔桥有时会与伦敦桥(London Bridge)混淆,其实伦敦桥是另一座不同的桥梁,位于伦敦塔桥的上游,两桥仅相距1公里,现在也成为伦敦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下图是我在伦敦塔桥(Tower Bridge of London)前面的留影。

图13. 我在伦敦塔桥前面的留影

伦敦塔(Tower of London),为征服者威廉始建。有三层防御围墙,最内层围墙,围绕着最早期的建筑,伦敦塔的中心“白塔”(White Tower)。第二层围墙,由狮心王理所建。最外层围墙,由爱德华一世下令修建。伦敦塔198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伦敦塔曾经作为堡垒,军械库,国库,铸币厂,宫殿,刑场,公共档案办公室,天文台,避难所和监狱。特别是关押上层阶级囚犯的监狱,产生一条短语“送你入塔”(Send to the Tower),意思是送你入“狱”。

曾经被关押并被处死的王室成员有:亨利八世(Henry VIII, r.1509-1547)的第二个妻子安妮-博林(Anne Boleyn,1536),第五个妻子凯瑟琳-霍华德(Catherine Howard,1547),“九日女王”简-格雷(Lady Jane Grey,1555)。

女王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 r.1558-1603),在作为公主的时候,受母亲安妮-博林的牵连,也曾经被关押进伦敦塔。幸好后来被爱德华六世(Edward VI,r.1547-1555)释放,否则人们就看不到后来的“日不落”大英帝国了。

我与我儿今天用了两个多小时参观了伦敦塔,还在休息处吃了午餐。两人的门票50英镑,我的还是老年优惠,不算太贵。我在礼品店里还买了《英格兰的国王和女王》和《伦敦塔》两本英文书。下图是我在入口大门前的留影,两侧的“炮塔”(Byward Tower)很有名。

图14. 我在伦敦塔入口前面的留影

伦敦塔里有六条旅游路线,每条路线都有专门的讲解员,讲解得很详细,我们跟了一会儿,但是嫌她前进的速度太慢,就自己往前跑了。下图是一个穿着当年服装的讲解员。

图15. 伦敦塔内穿着当年服装的讲解员

下图是我儿在伦敦塔的中心,“白塔”(White Tower)前面的留影。

图16. 我儿在伦敦塔的中心,“白塔”前面的留影

阿尔伯特亲王纪念馆(Prince Albert Memorial),是纪念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生平事迹的博物馆。我们没有进去参观,只是在纪念馆的前面照了相,纪念馆门前面的立像是阿尔伯特亲王。

图17. 我在阿尔伯特亲王纪念馆前面的留影

威斯特敏斯特修道院(Westminster Abbey),或称为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中文称西敏寺,是一座位于伦敦市中心的大型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教堂。1066年的圣诞节征服者威廉在此加冕。从此之后,所有的英国君主都在这里加冕。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英国君主和贵族可以葬在这里,能在西敏寺里安葬或竖立纪念碑,成了一种荣誉。如今在西敏寺里安葬着的,有英国的贵族诗人将军政治家科学家等等。我在里面见到的就有:查尔斯-达尔文查尔斯-狄更斯,艾萨克-牛顿的老师巴罗。

在西敏寺里,有一座威廉-莎士比亚纪念碑,但是莎士比亚的遗体葬在他的家乡,而不是西敏寺。下图是西敏寺的西门(左)和北门(右)。

图18. 英国伦敦西敏寺的西门(左)与北门(右)

在西敏寺北门外的花园里,有十来个世界著名人物的雕像,有坐着的有站立的。下图是在花园里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左)和印度圣雄甘地(右)。

图19. 西敏寺外花园里的丘吉尔(左)和甘地(右)

据说牛顿的陵墓也在西敏寺里,但是我没有找到。下图是西敏寺里牛顿的老师巴罗的陵墓(左),和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的纪念碑(右)。

图20. 西敏寺里牛顿老师巴罗的陵墓(左)和大文豪莎士比亚的纪念碑(右)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华人社会常尊称他为莎翁,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8部戏剧,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密雷特”,“奥塞罗”,“马可白斯”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莎士比亚在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Stratford-upon-Avon)出生并长大,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退休回到家乡,1616年逝世。

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创作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艺术性的高峰。1608年以后,他主要创作悲剧。在他人生的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莎士比亚崇尚情操,常常描写牺牲复仇,被认为是英语语言的最佳典范。

莎士比亚在世时被尊为诗人剧作家,但直到19世纪,他的声望才达到今天的高度。后来20世纪,他的盛名传到亚,非,拉美三大地区,使更多人了解其盛名。浪漫主义时期赞颂莎士比亚的才华,维多利亚时代尊敬他为英雄,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旧广受欢迎。

下图是查尔斯-达尔文的陵墓。

图21. 西敏寺里达尔文的陵墓

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是英国博物学家地质学家生物学家,最著名的研究成果是天择演化。达尔文的理论成为现代进化论的基础,在科学上可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一致且合理的解释,他的理论是现今生物学的基石。

达尔文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成为对自然界多样性的一项重要的科学解释。之后在《人类与动物的情感表达》及《人类由来与性择》中,阐释人类的演化性择演化的作用。为了表彰他的杰出成就,达尔文死后被安葬在英国伦敦的西敏寺。

下图是查尔斯-狄更斯的陵墓。

图22. 西敏寺里狄更斯的陵墓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家和评论家。狄更斯出生于英格兰朴次茅斯(Portsmouth),他的幼年备尝艰辛和屈辱,看尽人情冷暖,促使他关注社会底层的生活状态。狄更斯一生从未接受完整和良好的正规教育。

1836年到1870年,狄更斯陆续出版了《雾都孤儿》,《艰难时世》,《双城记》等小说。他的作品反映了个人成长的经历和社会时代的脉络,广受当时与后世读者的认可与喜爱。

狄更斯一生创作不懈,繁重的劳动与对现实的失望,严重的损害了他的健康。1870年6月9日,因脑溢血与世长辞安葬在家乡。但其家人收到维多利亚女王的御旨,在西敏寺诗人角安葬,墓碑上写道:“他是贫穷受苦人民的同情者,他的去世令世界失去一位伟大的作家”。

下午7点,今天计划的参观项目全部完成了,我与我儿找个快餐店吃点晚餐就回到旅馆。洗漱休息一下,起来后收拾一下东西,阅读一些材料,准备一下明天的活动计划,就早早地上床睡觉了。

2017年7月14日,是我们伦敦市观光的第二天。我们清晨早早就起床,吃完早点就出发。手握牡蛎交通卡,地铁公交随便坐,见车就上,到地就下。时间浪费不多,参观景点不少。今天参观的第一个景点,是伦敦大学学院,是一所我不熟悉,但名气不小的大学。

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UCL),是一所世界级顶尖公立研究型大学,英格兰第三古老的大学。1826年,以伦敦大学(London University)之名创立,是伦敦的第一所大学。1836年,改名为伦敦大学学院。下图是我在伦敦大学学院门前的留影。

图23. 我在伦敦大学学院门前的留影

下图是我与我儿在伦敦大学学院教学大楼前面的留影。

图24. 我与我儿在伦敦大学学院教学大楼前面的留影

特拉法尔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是伦敦很重要的一个广场,是当地交通的中心枢纽,有公交车及五条地铁线经过此处。特拉法尔加广场多年来,一直是伦敦人民聚会庆祝除夕夜和圣诞节等节日,以及举行政治活动的场地,也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

特拉法尔加广场最突出的标志,是南端的纳尔逊的纪念柱(Nelson Column),以纪念拿破仑战争中的海军上将,英国民族英雄纳尔逊。柱顶是他的铜像,柱底四周是四只巨型铜狮,柱基四周是记念拿破仑战争各次战役的浮雕。下图是我与我儿在纳尔逊的纪念柱前的留影。

图25. 我与我儿在纳尔逊的纪念柱前的留影

特拉法尔加广场的北面是英国国家美术馆,我们没有进去参观,只在外面照了相。

图26. 英国伦敦的国家美术馆

伦敦的唐人街(Chinatown),或称为伦敦的华埠,坐落在英国伦敦威斯特敏斯特苏荷区,其中主要有中国餐馆,中国市场和各种纪念品商店。因为不是午餐时间,我们没有过多的停留,只是在街头照个相作为纪念。

图27. 英国伦敦的唐人街

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是一座位于英国伦敦的综合性博物馆,从1759年起正式对公众开放。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博物馆之一,与法国巴黎的卢浮宫,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和俄罗斯圣彼得堡的隐士芦齐名。

大英博物馆建成后,英国通过在海外殖民的扩张,获得了大量宝贵的文物,使得博物馆的藏品不断增多。由于许多文物是英国殖民时代从他国劫掠所得,因此这些文物的所有权与归属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其中最突出的例子是希腊埃尔金石雕埃及罗塞塔石碑

我与我儿今天的重头戏是参观大英博物馆,连午餐都是在博物馆里的餐厅解决的,另外还买了一些书籍和纪念品,参观博物馆是免费的不用买门票,下图是大英博物馆的正门。

图28. 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

进入博物馆的大门后,正前方是一个宽阔的大厅,叫做“大展苑”。大展苑的网状穹顶,采用玻璃和钢材制成,气势恢宏精妙绝伦。巨大的厅内空间,使得大展苑成为伦敦的一个室内广场。大展苑的中央有一个圆形的高塔,是个图书馆阅览室。

大展苑里有服务台,礼品店,书店和快餐小吃部。大厅的空间摆上一些活动桌椅(Food Court),方便游客就餐,角落里有好几个自动售货机,供应饮料和小零食。在方形大展苑的侧面,有几个通道引入各个展厅。下图是大展苑里的圆形高塔。

图29. 大英博物馆大展苑里的圆形高塔

方形大厅左边的第一层是古埃及展厅。展厅中心耸立着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半身像。

图30. 大英博物馆里古埃及展厅中央的拉美西斯二世半身像

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生于公元前1303年,死于公元前1213年,享年达90岁。他是古埃及新王国第十九王朝的第三位法老,其名字在古埃及语中的意思是“拉神之子”。 拉美西斯二世执政的时期,是古埃及新王国最后的强盛年代。

拉美西斯二世被认为是古埃及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法老之一。他10岁时就担任军队的首领,年纪轻轻便开始辅佐父亲,公元前1279年登基,在位时间长达66年,一生中多有建树,90多岁的老爷爷才以高龄去世。

拉美西斯二世进行了一系列的远征,在叙利亚与同时代的另一个强大帝国赫梯发生冲突。双方发生一次著名的战役。不久赫梯王国的国王病逝,新任国王继位后,两国缔结和约,成为军事同盟。这是历史上第一个著名的国际协定,埃及与赫梯的文本均被保存了下来。

他对庞大土木工程的热情,使埃及各地都留下了他的痕迹:在阿比多斯拉美西姆兴建了许多庙宇,为卡纳克神庙卢克索神庙增添了新的结构,兴建了以宏伟高大的而著称的阿布辛贝神庙。在前代法老修建的建筑上,也刻上了他的名字,从而成为古埃及的代表人物。

然而他统治的时代已经是古埃及衰落的前夜,国家巨大的开销加快了国力的下滑。拉美西斯二世死后,埃及就开始走下坡。另外,拉美西斯二世不仅拥有一个庞大的帝国,而且还拥有一个同样庞大的家庭。

在拉美西斯二世几十年的统治中,有过八名王后和近两百名妃子。妃子中包括他的姐妹和他自己的女儿,另外还有赫梯王国的公主,数名高官和贵族的女儿。这些王后和妃子为他生下了一百多个子女。

今天是我第一次参观大英博物馆,花了三四个小时在里面,但是仍不满足。两天后的7月16日,我第二次来参观大英博物馆。这次不仅看文物而且看标签,免得回去后迷失自己,傻傻分不清。在这里一并写出,不再分别照片是哪天拍的。以下是一些组合起来的照片。

下面的左图是古埃及新王国之后,第21王朝的第三位法老,普素森尼斯一世(Psusennes I,前1039-991)。右图是埃及希腊化时代的法老托勒密一世(Ptolemy I,前305-285)。他是亚历山大大帝死后,瓜分马其顿帝国的三个将领之一,在埃及亚历山大市建立了托勒密王朝。

图31. 大英博物馆里的两个古埃及法老

下图是古埃及展厅里的古埃及法老木乃伊。

图32. 大英博物馆里的古埃及法老木乃伊

下面的左图是古希腊的“吟游诗人”荷马(Homer),他从小失明,创作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统称《荷马史诗》。右图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前470-399),他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

图33. 大英博物馆里的荷马(左)和苏格拉底(右)

下面的左图是古希腊的伯里克利(Pericles,前495-429),是古希腊雅典黄金时期具有重要影响的政治家,演说家和将军。他在希波战争的废墟中重建雅典,扶植文化艺术,现存的很多古希腊建筑都是那时所建。他的时代产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

下面的右图是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前336-323),古希腊马其顿王国国王,出生于公元前356年,二十岁时从父王菲力普二世手中继承为马其顿国王。在他的统治期间,几乎都在进行前无古人的大型军事征服活动。

图34. 大英博物馆里的贝里克利(左)和亚力山大大帝(右)

在他三十岁时,已经建立了疆域广大的帝国,从希腊小亚细亚埃及波斯两河流域阿富汗印度西北部。他从未被击败过,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常胜将军。在他死后没有合适的继承人,将领们争夺地盘,最终使庞大的帝国土崩瓦解,三个将领分别建立了三个国家。

他以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阿喀琉斯为偶像范本,最终使自己也成为一个近乎神话的英雄。他也以融合希腊文化和非希腊文化而著名。他在军事上的成就使后世的军事将领设法与他看齐,全世界的军校都曾经使用过他的战术作为教材。

下面的左图是古希腊的绝世美女维纳斯(Venus),右图的少女像柱,好像很面熟在哪见过?仔细看一下说明才知道,原来是希腊雅典卫城(Acropolis),伊瑞克提翁神殿(Erechtheion)前面,六个少女像柱中的一个!

图35. 大英博物馆里的爱神维纳斯(左)和希腊雅典卫城里的少女像柱(右)

去年(2016),我到希腊雅典去旅游,参观过雅典卫城,见过伊瑞克提翁神殿前的少女像柱。导游告诉我们说,伊瑞克提翁神殿前的少女像柱,已经换成了复制品,真品送到雅典卫城博物馆里妥善保护。

图36. 雅典卫城伊瑞克提翁神殿前的少女像柱,是复制品(六个)

当我们进入卫城博物馆(Acropolis Museum)去看真品时,发现只有五个,好像少了一个,不知道为什么。询问博物馆里的工作人员,她也不知道。

图37. 雅典卫城博物馆的少女像柱,是真品(五个)

哎呀,原来希腊雅典卫城里的少女像柱(第六个真品),在大英博物馆里呀!这可恶的老“鹰”(英),把文物的真品从希腊雅典“叼”到这里来的了。这也难怪,大英博物馆里的许多考古文物,其来源一直存在着争议。

下图是古罗马帝国皇帝提比略和图拉真的头像。

图38. 大英博物馆里的古罗马皇帝提比略(左)和图拉真(右)

提比略(Tiberius,14-37),是古罗马皇帝屋大维的女婿兼养子。在古代罗马,普遍认为一个家庭至少要有一个男孩,因为家族需要一个男性继承人

凯撒大帝执政的时期,正是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转变的时期,他也成了罗马帝国奠基者。作为雄才大志的帝国领袖,老之将至时,自然希望能够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子嗣。但是凯撒大帝与埃及艳后唯一的亲生儿子却生长在埃及,在罗马国内毫无势力。

迫于元老院和军队的压力,他收养他的外甥屋大维作养子和继承人。屋大维果然不负所望,养父死后就收拢势力消灭政敌,建立了强大的罗马帝国。后来,这个制度成了保证帝位顺利交班的手段,皇帝把他选定的继承人收养为子,将来他死后接班。

图拉真(Trajan,98-117)是古罗马帝国“五贤帝”(Five Good Emperors)之一。这五个好皇帝,包括涅尔瓦(Nerva,96-98),图拉真(Trajan,98-117),哈德良(Hadrian,117-138),安东尼(Antoninus,138-161),以及奥勒留(Aurelius,161-180)。

下图是古罗马帝国皇帝中的塞维鲁(左)和哈德良(右)。

图39. 大英博物馆里的罗马皇塞维鲁(左)和哈德良(右)

上文已经提到,哈德良(117-138)是罗马五贤帝之一。塞维鲁(Severus,193-211),是古罗马帝国塞维鲁王朝的开创者,曾经是前任皇帝康茂德(192年被暴民杀死)麾下的一个将军。皇帝死后几个将军争夺皇位。塞维鲁最后胜出继承帝位,建立了塞维鲁王朝。

下图是古代亚速帝国的“人面狮身带翼石像”(左)和复活节岛上的石头人像(右)。

图40. 亚述帝国的人面狮身带翼石像(左)和复活节岛上的石头人像(右)

复活节岛上的石头人像,位于太平洋里的复活节岛。多数为一体成形,也就是说整体是从一块大石头刻出来的。目前已知,复活节日岛上有887尊石像。石像的意义至今仍然不明,但是有不少关于这些石像成因的推论。下图是复活节岛岸边的石头人像群。

图41. 活节岛上的石头人像群

大英博物馆里还有亚洲馆,包括中国,日本和朝鲜。下图是中国馆里的“雷锋兵马俑”(左)和朝鲜馆里的石佛坐像(右)。

图42. 大英博物馆里的雷锋兵马俑和朝鲜石佛坐像

在大英博物馆的欧洲馆里,我看见一座英王爱德华七世的镀金半身像,稍微感到有点奇怪。这位英王无论是当王储还是当国王,都无甚政绩,私生活还不太检点。

图43. 大英博物馆里的爱德华七世镀金半身像

爱德华七世(Edward VII,r.1901-1910),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阿尔伯特亲王的长子。从1841年出生起,到1901年继位止,当王储整整60年。他1859年入爱丁堡大学,后来转到牛津大学,再后来转到剑桥大学,但是都无法毕业。在驻爱尔兰陆军部队服役时,还曾经和一个女演员厮混。

1861年,其父阿尔伯特亲王为关心他的情况到剑桥去一趟,却在归来两星期后去世。因此,中年丧偶的女王把亡夫的死,归咎于爱德华的荒唐,从此一直不准他过问政治宗室事务。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驾崩,年已花甲的爱德华终于登上英国王位,称爱德华七世。

爱德华七世年轻时大抵未参与国务,因此缺乏处理经验,基本上毫无建树。1910年,在位仅仅九年的爱德华七世驾崩。爱德华七世一生庸庸碌碌,儿子乔治五世却十分出色。

乔治五世(George V,r.1910-1936),是爱德华七世的儿子,温莎王朝的开创者,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的表弟,俄罗斯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表哥。在位期间见证了1922年大英帝国达到的最大版图。

维多利亚女王于1901年1月22日死后不久,爱德华七世继位,乔治被封为威尔士亲王。作为王位继承人,乔治出访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加拿大和印度。为了维护帝国的统治,他不仅关心英国人民的福利,也关心大英帝国的所有领地的居民。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以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为一方,与俄罗斯帝国法兰西共和国开战。英国宣称将站在俄国和法国一边。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是乔治五世的表兄,他却认为英国的声明只不过是吓唬人。

但是德皇威廉二世判断错了,乔治五世曾不止一次明确地宣布英国的立场。在为期4年的战争中,他全力以赴地支持战争到胜利。他视察陆军和海军的部队,医院,工厂和船坞。他向国库作捐献,在议员的建议下戒酒并遵守配给的规定。他还把两个王子送到军中服役。

1914年,英德交战英军败退,英国的反德情绪高涨。1917年,乔治五世做出一个重要决定,为表明与德国血战到底的决心,王室不再延用德国姓氏“哥达”,而以皇家城堡温莎之名,改姓“温莎”。这是一个典型的英国姓氏,此举得到了大量的民意的支持,是众望所归。

随后,他封存王宫酒窖,停止宫廷宴会,频繁视察军队,慰问伤员病员,视察兵工大厂。1918年11月,德国爆发革命德皇逃亡,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英国所在的协约国胜利。群众在白金汉宫前面欢呼雀跃。欧洲大陆纷纷改建共和,温莎王室赢得英国人的热烈拥戴。

当乔治五世作为完美君主的同时,他的表弟沙皇尼古拉二世,却输的很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沙皇被推翻,尼古拉的全家被秘密处决。长得像孪生兄弟的乔治和尼古拉,最后的命运却是天壤之别。下图是两兄弟的合影,谁能分辨谁是谁?反正我是分辨不出来。

图44. 乔治与尼古拉,谁是谁?

在大英博物馆里逗留的时间够长了,回到旅馆之后,就早早地休息了,明天的计划是离开伦敦,游览温莎城堡,巨石阵和巴斯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