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名校情结害死人
文章来源: by心言2010-07-16 10:06:02
中国人的名校情结害死人
    
    
    心言
    
    
    凭心而论,唐骏在日本读博五年,因为与导师的分歧出走美国,处心积虑地非要拿到一个博士也是人之常情。就是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里,因为与导师合不来几年寒窗付诸东流,心里留下终身遗憾的事情也是有的。这种事情很难都归咎于学生本人。国外一些教授性格极端,做事偏激并不是稀奇之事。特别是中国学生,大都没有多少社会经验,与人沟通磨合的能力本身就有限,美国的一些学校也的确在对待外籍学生上也有教授可以随便胡乱处理的风气。恶例比如斯蒂文斯理工学院,在翟田田出事以前,这个学校的某些教授对待中国学生就是非常不友好的,况且又是很小的私立学校,遇到不公平对待的学生,也往往无处申诉,或设法转学或含冤失学打工,枉费几年宝贵时间。所以,就唐骏放弃在日本的学习来美,又千方百计拿到一个博士学位,对这件事情本身对不知情的人,是不好猜疑指责的。
    
    唐骏的事情在于,究竟是什么原因非要让他戴上名校博士的光环,而且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才有被方舟子戳穿的尴尬。这上面的原因,才是令人深思的。
    
    很难相信,一本唐骏先生署名的自传没有经过他本人的校阅允许。这暂且不说。就中国目前的社会风气来说,这个“打工皇帝"每次受雇公司的每个股东,会希望他有什么学历? 他们自己会在意唐骏学历的虚实,还是炒作出来的公司名气? 再看看我们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每天报纸网络推崇的究竟都是些什么东西? 海内外的中文媒体对豪华奢侈,声色犬马的热衷已经到了触目惊心, 令人发指的地步。在这种大环境下,唐骏的母校和其它聘请其为名誉教授的各种学校,如果不将其当作美国名校出来的博士,倒是令人奇怪了。
    
    但是,我们所推崇标榜的名校意义仅在于此吗? 进名校出国留学,再由美国的名校毕业, 然后回来当外国公司的买办,稍有名气就要本土公司以天价雇用,风光无限,毫无节制,不着边际? 这就是读名校的目的? 这就是我们社会崇尚的风气? 新华都的毛利该是怎样的天大数字,才雇用得起如此昂贵的"打工皇帝"?最后为新华都这种高昂成本买单的人,又都会是谁呢?
    
    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人对名校的情结是广泛深入,有史以来的。说到此就不能单单归咎于唐骏一个人了。读名校就可以一步登天,就可以让父母家人脸上有光。世界上还有其它办法,能让普普通通的中国人的生活产生如此之大的本质变化吗? 但是,这样的思维方式与国外发达国家的社会现实相比,差别何止在天壤之间。中国人必须要看到,海内外的中文媒体必须要让国人们了解到这样一个事实,美国成功的商人们,哪怕是华尔街的成功人士们,真正出自名校的少之又少;绝大部分都是靠自己的努力打拼,冒险精神和商业眼光取得成功的。相反, 名校毕业生们往往拘泥于框框,有谋无断,瞻前顾后而举足不前。
    
    再退一步,以中国社会的现状和科技实力来看,中国的名校标准又该是什么呢? 究竟是以中国的产业发展为基础培养国家建设的主力人才,还是拿到国家大笔资金以后专门跟随复制国际的热门课题,把大批毕业生送到国外读"名校”, 然后再像唐骏这样归来享受"殊荣" 呢? 中国的那一两所所谓名校,究竟育人要不要育德,要不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要不要鼓励学生心怀宽广,深入社会实践当中,脚踏实地地以为中国社会服务,为国家建设服务?
    
    中国人的名校情结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对这种情节无须百般指责,更无法希望倾刻转变。毕竟,名校毕业生在就业和升迁上有自来的优势。但是,如果把读名校当成人生目标的终极而不是刻苦努力的开始的话,读名校也会成为终身负担,让人失去进取精神而又无法融入社会,成为一生的包袱。
    
    希望媒体舆论也好,世俗风气也罢,由唐骏之事上懂得逾越功利的道理,不要把眼光停止在名校上,更重要的是要提醒人们以此为戒,诚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有广阔长远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