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革命家和小布尔乔亚(三)
文章来源: 海风随意吹2021-12-07 09:04:08

去伯克利前,麦蕾宁给瑞克打了电话。放下电话,她笑着说:瑞克同志正在急切盼望跟中国同志见面。同志?原来瑞克是美共党员,看来他误以为我是中共党员了。

对于这样的误解,我已经习以为常。刚到学校的第一天,有个美国同学很紧张地问我:你真的是从红色中国来的吗?我说:是啊。他很小心客气地跟我打了招呼,就坐到教室的另一边去了。下课以后,几位同学来向我道歉,说那个同学不该用“红色中国”这个字眼,搞得我一头雾水。后来才知道,红色中国(也许是“赤色”)含有敌意,早就被与时俱进的国际问题专家嗤之以鼻了。他们指出,简单粗暴地把一个国家的人民一概贴上红色标签,是非常错误的(这可能是那个小圈子里的“政治正确”吧)。在其他的场合,不止一人问我是不是党员,他们以为红色中国的每个公民都入了党。不少人搞不清红军和红卫兵来自两个年代,以为中国老百姓都戴着红袖章,帽子上有红五星,还揣着党证。

麦蕾宁把车停在一幢陈旧的两层大房子前,从里边走出来一名青年。他与麦蕾宁拥抱,互吻双颊,对我比较拘谨,握了握手。瑞克高大俊朗,明亮聪慧的大眼睛,笔直的高鼻梁,仪表堂堂,举止儒雅。他一边搂一个,带我们上楼,楼梯虽然宽大,三个人平行有点儿困难,我们嘻嘻哈哈挤了上去。

一进他房间,我就征住了,四面墙上挂满了黑白的大幅历史照片,工人举着标语牌在街头、厂门口、码头、工地,标语牌上写着:罢工!平等!我们要正义!他的床头挂了一条横幅:别越过纠察线!(意思是,在罢工期间,越过纠察线去复工的,就是叛徒)。

瑞克指着照片一一介绍,二十年代在纽约、三十年代在芝加哥、马德里、华沙、米兰、卢森堡……这些老照片把听闻多年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生生地推到我的眼前。工人运动,如火如荼,工人们冷峻的眼神、坚定的态度、对权利和尊严的索求,震动了我。我呆立在屋子中央,犹如置身于一部历史电影之中。

等我回过神来,听到麦蕾宁说:这样布置卧室,很有新意。

我不由暗思,这些照片传递的都是激烈的情绪,冲突、愤慨、抗争、牺牲。这样的气场,太过猛烈,会不会影响睡眠?瑞克说说笑笑,轻松阳光,这是因为他的神经比较强韧吗?

瑞克提议带我们出去走走。离校园不远,有一片空地,有点儿绿化,一大部分裸露着沥青的地面,空地里坐着几名流浪汉。据瑞克介绍,这是伯克利最有名的人民公园。

六十年代末,加州大学购买了这块土地准备盖学生宿舍和停车场,但由于后续资金不足,宿舍楼迟迟没有动工。这块土地逐渐成为一个免费的公共场所,有人提议在这里建一个公园。为了这块土地的使用,1969年爆发了震惊全国的伯克利流血冲突。警察封锁了这块土地,禁止闲人入内,引起学生和当地民众的不满,当抗议人群逼近那块土地的时候,警察用高压龙头、瓦斯和铅弹驱赶人群,一名学生不幸中弹身亡,另一名工匠被铅弹打瞎了双眼,愤怒的抗议者点燃了一辆警车。之后,当时的加州州长里根动用了国民卫队,在伯克利实行戒严,为了防止学生聚会抗议,在全城撒放空气催泪弹。值得一提的是,同样的催泪弹曾被用来攻击越共。这引起了当地民众的强烈愤怒,伯克利十万居民中有三万上街抗议。瑞克的介绍,声情并茂,他指着公园附近学生被枪杀的一幅壁画,痛斥政府对学生动用暴力。

伯克利爆发大型抗议的时候,中国正经历浩劫,那时闭关锁国,我对美国的这段历史了解甚微。瑞克抓紧时间替我补课,向我介绍了具有影响力的激进组织和个人,如黑豹党、辛比昂尼斯解放军(SLA)、反暴力学生联会(SNCC)、民主社会学生组织SDS)、阿根廷的革命领袖格瓦拉。看得出来,瑞克在课堂上一定颇受欢迎,他的介绍简明扼要,有条有理,使我对美国六十年代争取民权,反对越战的运动略知一二。

然而,我对瑞克的良好印象不久发生了改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