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的遗嘱
文章来源: 海风随意吹2021-11-18 12:08:20

前不久,本地一位华人老姐姐80多岁的老先生突然去世了。老先生平时挺注意健康的,每年按时去体检,据说心血管方面没有毛病,只是经常腰疼。老夫妇觉得腰疼对老年人来说,不是什么大病,无非就是行动不太方便而已。一个多月前又去体检,老先生把腰疼症状告诉了家庭医生,医生没介绍他去看专科,而是在诊所给他注射了一支帮助止疼的针剂(这是老妻的说法,究竟注射了什么药,老妻糊里糊涂)。

注射后的几天内,老先生的状况没有好转,本来老夫妻也没期望针剂会立竿见影,因此并不当回事。可是一天半夜,剧痛让老夫大喊大叫,老妻一看,老夫全身冒冷汗,不停哆嗦,赶紧打了911,把老夫送进医院,医院的诊断是他的肾脏可能有问题。

关于老夫肾脏有问题,老妻也不是亲耳听到的。911的救护车只救走了老夫,老妻则是跟着朋友的车来到医院。因为老妻忘了带疫苗接种卡,医院不让她进。她的朋友进去看了一下,那时老夫神志清楚,告诉朋友医生的诊断。

第二天下午,动作较慢的老妻终于见到了老夫。老妻比较木纳,老夫在医院,也不知道可以给老夫打电话。等见到老夫,他已经神智不清,不能说话了。昏睡了两天就撒手人寰。

这对老夫妻都是再婚,在一起十多年了。老妻把老夫去世的消息通知了老夫的子女,征求他们对后事的意见。子女都很贫穷,连来参加父亲葬礼的飞机票都买不起,他们委托老妻一手操办父亲的后事。对此,老妻自然是义不容辞。在老夫一些好友的热情帮助下,终于让老夫入土为安。

老夫虽然工作了一辈子,但是跟不少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一样,以为日子永远会蒸蒸日上,月光族,不善理财。穷得叮当响的时候,有幸遇到了来自中国会过日子的老妻,才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婚后,两人一起买了住房,头款是老妻的钱,之后的房贷,两人一起承担。为此,这个房屋的所有权是共同拥有(tenancy in common),老妻拥有75%,老夫25%。根据法律,一方可以出售自己的份额,也可以把自己的份额转给指定的继承人。

由于是再婚,各有子女,两人经济分开,在家实行AA制,家用对半分,余钱自己保管。双方对身后财产的处理也立了遗嘱。老妻有一份老夫留下的遗嘱,当时两人关系十分融洽,老夫的意思是:自己百年之后,老妻可以继续居住在房子里,等老妻百年之后,出售住房,再按比例把钱分给各自的子女。至于存款之类的浮财,全部留给子女。

这对老夫妻,到了晚年,关系并不很好。老夫成天在家看电视,老妻仍在上班,回家来,冷锅冷灶,屋里屋外乱七八糟,老夫从不做家务,做饭打扫都是老妻的事。老妻难免抱怨几句老夫的懒惰和邋遢,可是,人老了比较固执,老夫一听不乐意了,两人近年来,常为鸡毛蒜皮吵架,吵到最后,老夫就大吼大叫要离婚,有一次还赌气去外州的儿女家住了一阵。这不免影响感情,两人的关系变得像是搭伴过日子,各自的小金库,自然严加把守。

老夫去世后,老妻对老夫有多少钱,有哪些账户,登录密码是什么,一概不知。到了要处理老夫遗产的时候,翻箱倒柜地找,进展缓慢。而老夫的子女则催她快点分遗产。问题是,老夫对子女也设防,所以子女对他的财务状况,也一无所知。

老夫的女儿打电话来说,老夫在她家小住期间,曾找过当地的律师,重新立了一份遗嘱。但是女儿不知道遗嘱的内容,甚至搞不清找的是哪个律师。这份新遗嘱,究竟存不存在,如果有所谓的新遗嘱,老妻不能按旧遗嘱处理遗产。这些日子,老妻是心力交瘁,心神不宁。

由此想到,再婚家庭的关系,的确较为复杂。既然决定在一起生活,双方还是需要信任和坦诚。像老夫这样,给老妻扔下个烂摊子,实属考虑不周。

其实,不管是何种家庭,到了一定的年龄,专家建议,最好建立个“身后事”宗卷。一家人,夫妻俩共同参与财务管理的,对家里有多少财产、账户、密码等比较清楚。但不少人家,往往是一方掌管具体操作,比如每个月付各种账单,年底负责报税等等。因此,身后事宗卷很实用,可以把遗嘱、家里的各种账户、登陆方式等收纳在一起。账户除了银行、证券公司、401K、国债等等,别忘了需要付账的那些,如信用卡、公用事业费、各种保险等等。

再婚老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需要开诚布公地讨论身后事。有一位过去的同事,离异,四十多岁才移民美国,上海的住房给了前夫,她在上海一无所有了。来美国后,嫁给了一位大她十多岁的老华侨,拿到绿卡后,老同事50岁才出去工作,做出纳,工资不高,工作了将近20年,退休后每月的社保金才1300。现在丈夫活着,住在丈夫的房子里,两人的社保金加上丈夫的养老金,日子过得不错,住房的价值这两年也过百万了。但是万一老先生过世,同事就需要搬出,因为这是老先生和亡妻共同购买的房子,要给四个子女分遗产。老先生也算厚道,房款会分成五份,同事可以继承到五分之一。老同事现在已经80岁了,在尽力照顾90多岁的老先生,希望他健康长寿。她担心的是,自己老无所依,20万遗产,加上自己菲薄的社保金和有限的存款,垂暮之年,生活拮据,前景昏暗。

另一位朋友运气好,她的前夫和儿子都留在国内,经济状况很好。再婚家庭简单,现在的丈夫没有婚史,几代单传,远方亲戚都找不到一个,只有他和他在湾区拥有的三栋房子。丈夫早早写好了遗嘱,后事交给她处理,财产由她继承。她心花怒放,嫁到了如此理想的丈夫。朋友在国内是医生,现在在家精心护理丈夫,有空去丈夫的私人公司免费干活。丈夫不是缺钱,而是喜欢工作,做的是物业管理,手下管理着60多处房产。丈夫有了贤内助,还有了免费员工,像城堡里的国王那么快活。直至有一天朋友如梦初醒,谁死在谁前边还不知道呢,遗嘱有可能就是个空心汤圆,这才跟丈夫谈判,在公司干活要支付工资,要为她交付社保金。丈夫深明大义,二话不说就给办了。

中国人觉得,亲人之间讨论钱,会不会伤感情。事实上,经济上不清不楚,让人不安,互相猜测,更容易腐蚀两人的关系。倒不如丁是丁,卯是卯,亲兄弟,明算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