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单身人口或超4亿?
文章来源: 务实小民2021-02-14 11:21:06

情人节来了,西方的情人节正好碰上中国的春节,不久中国的情人节(元宵节)也要来了,中国人的单身问题,离婚问题(离婚太多了,2021年“离婚冷静期”将正式加入离婚登记程序),生娃问题都很让人操心。

1.每逢佳节被催婚

西方的情人节正好碰上中国的春节,适龄青年过年回家常常会遭到这样的连环拷问:

有对象没?啥时候结婚?啥时候生娃?

年轻一代视婚恋情况为不宜过问的“个人隐私”,但是从长辈的角度上看,他们过问你的婚姻关系只是他们表达对你的关心和爱护。

很多长辈认为婚姻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基本保障和社会认可。比如,结婚了才有人照顾,结婚了才完成了人生一大任务。当然,对子女催婚也是他们想要延续下一代,结婚了好抱孙子。

另外,长辈也受到他们的朋友、亲属等社交圈的社会压力。他们认为如果自己的孩子到了年龄还未结婚,和人家的已婚孩子形成对比,他们觉得自己负有责任,没有面子。上一代人和新一代人所经历的教育和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婚恋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然而 “每逢佳节必催婚”并没有改变“单身潮”的到来。

根据民政部统计:2018年中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其中有7700万人独居,单亲家庭也非常多。在单身的群体中,适婚高学历人口中女性占比已超越男性,并在一线城市更为明显。

近些年中国结婚率接连下降,离婚率持续上升,由此导致的单身人口越来越多。

2019年,民政部婚姻登记机关一共办理了结婚登记928万对,离婚登记404万对,离婚/结婚43.6%。2020年前三季度,民政部婚姻登记机关一共办理了结婚登记589万对,离婚登记267万对,离婚/结婚45.3%。再创新高。

当今社会,单身已经成为了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甚至成为世界潮流(或者说世界问题)。早在2013年,美国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就写过一本名为《单身社会》的书,他对海量的第一手资料与调查统计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后指出,单身社会正成为一次空前强大、无可避免的社会变革,不少发达经济体都已经进入了这一社会形态。有数据显示,瑞典的单身人口已占到总人口的51%,美国为45%,日本为32.4%,韩国为23.9%。中国也没有例外!

专家预计,未来中国单身人口将达到4亿。

2.为什么单身人口越来越多?离婚的多,索性不结的也不少。

社会学家李银河曾在一个节目中分析了单身潮的原因。

随着社会进步和物质水平的提高,感情成为婚姻的核心主导因素,但是感情可能随时间流淌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制约,感情一出问题就马上要离了。

结婚可能不仅仅是两个人组成一个家庭, 也意味着两个人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对于一部分年轻人来说,比起承担那些重担和处理繁琐的关系,单身或许是更快乐更自由的选择。

女人独立之后,不需要为了“长期饭票”而委屈求全在婚姻里。

其实男女平等的发展,对于“单身潮”有着很大的影响。

健身、瑜伽、旅游、养猫...好像总有做不完的事情,根本不需要去恋爱结婚,也可以把自己的生活过成理想中的样子。

离婚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还有情感上的折磨。

离婚的成本太高,好多人从经济上接受不了,损失太大,既然如此何必当初。

2021年,“离婚冷静期”将正式加入离婚登记程序。希望这种方式避免一些冲动型离婚。

统计结果显示,2019年,民政部婚姻登记机关一共办理了结婚登记928万对,离婚登记404万对。2019年结婚率为6.6‰,比上年降低0.7个千分点。创下十年内新低。

这也是2013年以来,第6年连续下降。相比2013年,已缩水三分之一。

2005年开始,中国的离婚率从未降过。2019年,离婚率上升到3.36‰,接近结婚率数值的一半,远高于十年前。

(注意,(结婚率)离婚率的定义不同的场合有差异。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离婚率是以年离婚人数作分子除以年平均人口。

但是《人口学辞典》明切地指出:离婚率分子为“离婚对数”。

以“离婚人数”作分子计算的离婚率,无疑使中国的离婚率增长了一倍,而除了少数社会学和人口学词典外,大多数社会学、人口学和婚姻家庭辞典都认同“离婚人数”的分子涵义。在进行统计比较时要注意区分。)

结婚率持续下降,离婚率持续上升将来也许会成为常态。

结婚统计中包括了初婚与再婚两个指标。

从2013年到2019年,中国全年初婚人数从2386万滑落至1399万,降幅为41.4%。

适婚人口的下降直接影响了初婚人数。

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游离在围城之外,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男女平均初婚年龄已超30岁。结婚年龄被大大推迟。

当然,离婚的多了,离了又结,再婚的人数也在快速提升。当然再婚的夫妇又离也不少。

仔细分析中国的历年结婚总数,其规模之所以没有下降如此明显,部分原因是再婚人数的增多而填补上了。但是毫无疑问,单身的人在大幅增加。

另外由于多次结婚离婚的了挺多,所以离婚虽多,可能涉及的人群没有那么广。

2019年,全年再婚人数达456万,保持上升态势。占比已经很高。

(2019年,初婚1399万,再婚456万,合计1855万,共约928万对,结婚率928/14亿=千分之6.6)

对多数人而言,选择离婚,并非铁了心想单身,而是为了找到更合适的人在一起。

至于重组是否顺利,是否成功就要另说了。

2019年再婚456万人,除以离婚人数808万人,静态地算,不考虑时滞,才56%,其实是很低的,这意味着相当部分的人离婚之后单下来了。

3.全国离婚地图,哪个地方离婚率更高?

社会学家们正在努力勾勒出一幅关于离婚的群像。

从统计数据分析,离婚率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比如,仅看2019年的离婚率数据,会发现东北与西南省市是离婚的高发地区。

西南以重庆和贵州为代表,其中,重庆以5‰的比例位列全国第一。

另外,东北三省整体排名靠前。

反观华南、华东地区的沿海省市,则整体处于低水平,如福建、浙江、上海与广东,保持在2.5‰上下,约为重庆数值的一半。

 

如果对过去十年的各地离婚率进行对比。

2010年东北三省在当时就高居前列——好像在哪个年代,东北人在离婚这件事上都走在前头。至于原因为何,观点驳杂。

4.结婚离婚的后面都是悲喜故事

离婚率这类宏大的指标是社会学者的平静数据,但是每个数据后面对应的是鲜活的了,具体的家庭,各式的悲喜故事。

对大部分负责的成年了而言,每一段婚姻的结合,每一次离婚的敲定,其实来得都不容易。特别是一个离婚的结局,背后可能是当事人数年的困苦,纠结或坚守。

从离婚的高发时间来看,通过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的2018年49804起离婚纠纷案件数据,学者发现离婚纠纷案件中,出现在婚后2-5年的比例相对最高。意味着这一时间段,是考验婚姻关系的大坎。传统意义上的“七年之痒”,变成了“三年之痛”!

从离婚的原因来看,在这些身陷离婚纠纷的人群中,三分之一(34.2%)的人认为离婚的原因来自于生活琐事。

细小的生活琐事,日积月累,足以让人们对漫长的共处生活失去信心。

而长期的分居、感情基础的薄弱,是造成离婚的第二、第三的因素。

家庭暴力紧随其后,也是调查中频繁出现的重要原因。

结与离的阶段转换可能只是拿到证件的一瞬间,但背后的心态改变无可估量!

有更多的离婚人群认同“情侣住在一起,哪怕不结婚也没关系”。

他们倾向相信,真的感情比一段名不副实的婚姻名号更重要。

世代更替,人们的婚恋观变了

为什么离婚者增加?回答这个原始的问题,有很多解释方法。

一个易理解的事实是,婚恋观在改变。老一辈对待离婚的慎重和避讳程度,在年轻人群中有所降低。

世代更替带来的是受教育水平的提升,会让人们更加审慎对待婚姻于自身的意义和影响。

根据调查结果,不同世代对一些传统婚恋观念的认同区分明显。

----婚姻再不好,也比离婚或者单身强吗?

面对这一问题,60后的认同比例高于其他世代,而90后的比例处于最低水平,不认同者占了绝大多数。

新一代的成熟,与老一辈的观念碰撞,带来了关于结与离的社会争辩。

有人认为,离婚增多,是我们在逃避处理亲密关系。正因为爱是脆弱的,所以我们要去经营它,而不是等着不劳而获。

但更多的人认为,是我们逐渐想明白了:如果婚姻需要两个人反复撕扯,那我宁愿徘徊在围城外,而不是委曲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