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婷饱受争议看中国人坚不可摧的家园情结
文章来源: 原点MM2021-03-15 15:03:42

这个世界翻脸比翻书还快,华裔女导演赵婷从“中国的骄傲”转瞬间跌落为“辱华分子”。这场风波不仅导致她导演的电影《无依之地》(Nomanland) 在国内面临撤档,国人的情感也因为她的不当言论备受伤害。 

一些网友发现,赵婷在以前接受外媒采访时曾对她年少时生活过的中国颇有微词,最让人不能接受的是,她还宣称,"如今,我的国家是美国"(The US is now my country)。 

这番言论,让国人情何以堪? 

从表面上看是赵婷曾经的出言不逊伤害了国人的自尊,细究起来这自尊的背后掩藏着中国人特有的、坚不可摧的家园情结。这种情结不仅仅深深根植于广大国人的心里,也是海外大多数华人不可逾越的红线。 

如果以家园情结的强弱作为标准,海外华人大概分为三类,的确有一些华人不愿意认同自己的起源,表现在不与中国人来往,搬入没有中国人的区域去居住等,而且会尽量去模仿所崇拜的当地文化,期待在心理上“超越“自己的种族和文化起源,这类人硬是把自己活成了香蕉。 

但是大部分海外华人都认同自己是黑头发黄皮肤的炎黄子孙,他们受到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哪怕走遍天涯海角,对于故国依然怀有深厚的感情。从历史上看,每当中国处于危难之时,都不难寻觅海外华人鼎力相助的身影。远一点的有1998年国内发特大洪水时,海外华人大规模的募捐活动,近的就是去年疫情爆发初期来自世界各地华人捐赠的大批医疗防护用品。 

还有一类人不能确定自己的归属,一方面他们对母国和居住国怀着同样的情感,另一方面却无法将自己归属于任何一方。赵婷在一次采访中就直白,“我这辈子都是局外人”,反映出这类人内心深深的纠结。 

然而对很多中国人而言,特别是在国内网友的眼里,作为移民只能有两个选择:或者做中国人,或者做外国人,不能中立,更不能叠加。 

去年美国大选期间,支持川普和支持拜登的两派海外华人因为不同的观点从争论到互怼,最后相互嘲讽,“还真把自己当成美国人了!” 

同样,在国人眼中,明明一张亚洲脸谱,而且在大陆出生长大的赵婷,理所当然应该心向祖国,怎么能黑中国,还模糊自己的中国人身份?是可忍,孰不可忍! 

相对而言,欧洲人的家园情结则显得比较淡漠。 

1885年10月7日,16岁的德国人弗里德里希川普(Friedrich Trump)购买了一张单程票,并登上开往美利坚的轮船,这个当年的小剃头匠就是刚刚卸任的美国总统川普的祖父。1901年弗里德里希和同乡姑娘伊丽莎白(Elisabeth)成婚,三年后伊丽莎白思乡心切,弗里德里希川普和妻子决定重返他们出生的德国小镇生活。然而故乡却拒绝了他们的请求,理由是弗里德里希当年离开德国是为了逃避强制兵役,此举违背了德国法律,他已经因此被取消了德国国籍。 

2016年,川普当选美国总统后,德国上下一片哗然,德国人不但不以川普的德国血统为自豪,反而对此大加调侃。德国报纸深表遗憾,若不是当年德国政府的错误决定,就不会在今天诞生这么一个奇葩总统。而由于某种原因,川普总统一直否认自己的德国血统,反而声称他的祖先来自瑞典。其实德国也罢,瑞典也罢,对川普本人来说,那不过是历史传说,真正重要并让他引以自豪的是,作为美国人,他成功地当选了美国总统。 

(写到这里,不禁突发奇想,如果川普祖上是中国移民,2016年他当选之日,我们的反应该是什么样的?) 

那么欧洲移民对祖先的家园就完全没有依恋吗?也不尽然。这段时间看到一个英语频道,博主是位意大利裔的美国姑娘。有一次讲到美国文化时她说,二十世纪初期当他们的先辈从欧洲各国来到美国的时候,为了适应当地的生活,都非常努力地模仿当地人的习俗,但是没有人能彻底脱离原生文化,美国因此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非常多元化的社会,而每个美国人的内心都还保留了一点自己的文化,所谓的美国文化不过是各种文化的大融合。 

看来每个民族在移民的过程中都不乏痛苦和挣扎,欧洲人作为美洲大陆早年最多的移民形成了美国社会的主流群体,同时由于欧洲文化大都起源于古罗马和古希腊,所以无论是来自英国,法国还是德国,意大利的移民都有着类似的文化背景和相似的外貌,相对于亚洲移民,他们比较容易融合在一起,也因此能够更快地接受新的家园。往往无需太久,人们便乐不思蜀,正如古诗云,年深外境犹吾境, 日久他乡即故乡。 

与欧洲移民不同,由于中国和欧洲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使得中国移民较难融入当地社会,加上中国人独特且浓厚的家园情结,大家虽然肉体在海外,内心却仍然向往故乡,不知不觉间,灵魂和身体分裂开来。 

高晓松在他的一期节目里描述了第一批移民美国的中国人的情形,这些人超级勤奋节俭,将省下的钱全部寄回老家。在他们的心中,大洋彼岸是永远的故乡,即使后来他们将妻儿老小都接到美国,生活变得安定,心理上仍然无法认同“日久他乡即故乡”。 

他乡非故乡,移民成了看客和外人,这导致欧美的华人不但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而且对参政缺乏兴趣,就连选举也很少参与。殊不知,这样的心理不仅不利于所在国的发展,更不能提高华人自身在海外的地位。 

我曾经在国内南方某个城市生活过一年,那是个移民城市,当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居民来自外地,外来人员在这个城市做生意,打工,和当年移民美国的中国人一样,他们将省吃俭用攒下的钱都寄往老家。每逢春节,一些急于返乡的打工仔苦于干瘪的钱袋应付不了过年的巨大开销铤而走险,以至于犯罪率节节攀升,甚至还曾荣升为每年扫黄打黄的重点城市。 

住在我隔壁的是一对年轻夫妻,女方来自台湾,男方是德裔澳大利亚人,他们在这个城市经营着一家鞋厂。作为德国移民,男主人不会讲德语,却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听说我来自成都,他连声说,成都是个好地方,那里本地人多,本地人通常都很爱护自己的城市。不像这里,大部分人都是外来的,他们对这个城市没有多少感情,来的目的就是赚钱,赚到钱就跑了,他们不会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乡,自然没有兴趣呵护这座城市。 

近年来,作为西南重镇的成都吸引了各种各样的人才,今天的成都也成为一座移民城市,漫步于成都的街头经常能听到不同的方言,还常常看到不少外国人的身影。人们都说,成都是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外地人来到成都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他们与当地人齐心协力,共同建设,成就了成都今天的繁荣与兴盛。 

中国移民到了新的国家,如果依然抱着人在曹营心在汉的心理,会给当地人留下什么印象呢?大概就和南方城市的外地打工仔相差无几。此外,华人参选参政意识薄弱,也给了欧洲和其他种族的移民更多的从政和选择自己族裔代表的机会,华人越是拒绝参选参政,也就越是得不到重视,当然就更难融入欧美社会;而越是难以融入社会,就越是难以放下对祖国的感情,形成恶性循环。 

实际上,无论是香蕉人还是家园情结浓厚的中国移民,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无法同时接纳两个国家,非此即彼。这方面,中国移民或许可以学习一下欧洲移民,在内心深处适当地保留自己的文化,但同时也认定在居住国的主人身份,“超越“”中国情结“,真正弥合肉体与灵魂的撕裂。 

或许赵婷也在以她的方式寻求灵魂与肉体的和谐,面对中美两国,她选择做一个局外人,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既批评美国,也审视中国。 

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小恶魔,它与你的善良慈悲势均力敌,只要有机会这个小恶魔就会跳出来肆虐横行。我们指责赵婷的时候,也在受到别人的指责。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学会换位思考,避免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评判他人,是我们一生努力修行的功课。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打开窗户,让阳光照进来。换一种思维,我们可以活得更轻松,更快乐,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