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杂感 - 思想篇(11)两个实例,看专家怎么把人带进坑里
文章来源: 野性de思维2024-03-07 07:48:10

实例一:股市与人性
1999至2002年的那段时期,也就是.com的鼎盛时代,以技术股为主体的纳斯达克指数,曾经一度窜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高度。那个时候,没有人愿意去想,一旦出现崩盘的情况,后果将会是怎么样的。况且,从当时的情形看,这种大崩盘的可能性似乎根本就不存在,否则的话,又怎么解释当前如此之高的价位和股民高涨的热情呢?当时,各路专家,华尔街的,江湖上的,摆地摊的,扫大街的,扫厕所的,都在想方设法告诉你炒股必胜的秘密,尤其是战胜当前红的发紫的股市的秘诀在哪里,但就是没有人,如果有的话,也绝对是凤毛麟角,属勇士级别的人,敢站出来朝着羊群狂奔相反的方向跑。这就是人的普遍思维逻辑:总是从当前出发,总是根据眼见为实的情景,去揣度和判断未来的样子。很显然,当前是什么颜色和模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让人们相信,未来也一定会是一个什么颜色和模样。人性不过如此,从众,跟所谓专家的风,过去一千年是这样,现在没有变,一千年以后的将来还会是这样。放心吧,不会出现新花样的。

有兴趣的网友可移步我的博文《人祸不会重演,但经常会押韵》(上、下)。

下面是两组有点寒彻骨髓的统计数据:
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中盘曾经一度冲破5132.32点。
2002年10月10日,纳斯达克惨跌到1108.49点。
到底跌了多少呢?自己费点心算吧。
 

实例二:营养问题
早年前,北方人吃的饭食看起来十分粗糙简单,比起南方人来,主副食也没有什么太多的选择,基本上全是些没人想吃的粗粮,如果不是猪食的话。比起大米来,地瓜、玉米、高粱米等,在专家和绝大多数人的眼里是些低等的“粗粮”,没有营养价值,一点也不好吃,甚至有点噎嗓子的东西。然而现在,它们却摇身一变,完成了华丽转身,成为了家家的座上宾和上好的营养滋补食品。

都是同一张嘴说出来的话吗?还有个准吗?!昨天说它们什么都不是的这伙人,包括那些手握各种证书文凭的砖家们,就是他们,这些人过去恨粗粮不死,而今却高调地赞扬它们的种种好处。如果这仅仅是认识的问题,一切都还说得过去,如果这是人品和跟风的问题,那可就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了。跟这些砖家们走的风险到底有多大,还是自己关起门来好好掂量去吧。人的见识实在不敢恭维,尤其是那些自诩为专家的人。

这真像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啊,今天,一切似乎全颠过来了。当年那些看起来没有营养价值的糙食,现在都被认为是有营养的东西。哈哈,上帝弄人啊。遥想当年,人们绞尽脑汁,琢磨着怎样将食物做得精美好吃,却没有想到这样却严重破坏了食物的营养成分;相反,北方人因为气候和文化的原因,根本就不知道这一套所谓的美食理论,吃的是最粗糙、几乎未经过加工的原始糙食,然而个个却长得粗壮高大。当然了,从美食的角度讲,这些糙食,实在是谈不上什么口感和味道,可吃进肚里的,却是天底下实实在在,有营养价值的东西。可见,人的那点认识实在是可怜。听信自己的直觉,也要强过去听信那些江湖术士们别有用心的论调。
 

2024-03-07: 摘自《随笔杂感 – 思想篇》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