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包子打回原形 - 装不成的“淑女”
文章来源: 异乡梨树洞2022-01-28 20:24:08

好友的妈妈,送来几个她亲手包的肉包子。

现代社会的肉包子,肉馅常常是剁碎的肉糜,跟蔬菜和调料搅在一起。吃的时候,包子馅,就是一团肉丸。

而好友妈妈包的包子,里面的肉,是切成细细的小丁,各自独立,个性鲜明。一口咬下去,一块亮个晶晶、白个莹莹的肥肉丁,在阳光下闪着光芒。。。一下子晃了神,仿佛悠闲午后的树荫斑驳里,邂逅了一位许久未见的好朋友。TA盈盈一笑,青春的面孔,在阳光下闪着光亮。。。

(网络“借”用的图片,非朋友妈妈包的包子)

童年,在北方的一个小城市度过。那个年代,大家的经济条件都不是很好。

北方,以吃面为主。而在我们家,因为爸爸是南方人的缘故,一日三餐,则是以吃米饭为主。小孩子,有着特别的、奇怪的虚荣心。有时,会享受自己与小伙伴们的“不同”,享受小伙伴们的好奇询问:“天天吃米饭怎么能吃得饱呀?”“吃米饭怎么能长高呢?”享受每次探亲回来,小伙伴们围在身边,询问“南方”的事情,分享“南方”带来的小物件儿,小玩意儿。

而最轻易就可以将这单薄的“优越感”击败的,是小伙伴们家里做的一些特别乡土的食物,比如,新鲜瓜干,蒸槐花饼,做得像花朵一般的馒头,肉丁包子,等等等等。。。

双职工的家庭,做这些吃食倒也并不常见。通常,都是他们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从乡下带来的。而这些,都是我们家没有的:外公外婆在比我们居住地更繁华的大都市,他们,自然不会做这些乡土气息的吃食;爷爷奶奶在南方。虽然那里有酒酿圆子、桂花松糕、灌汤小笼、笋干烧肉,等等好吃的美食,可那些都是在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是每年只能在探亲,和探亲后短暂的时段才能吃到的。

每当这个时候,就非常羡慕那些祖辈就在不远处乡下的小伙伴们 - 他们可以常常去探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每次回来,都会带来那些我家没有的“稀罕物”。

好在,爸爸妈妈为人友善,在这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异乡”的城市,结交了不少朋友。所以,时不时的,我家餐桌上,也会出现新鲜红薯干,蒸槐花饼,花朵一般漂亮的馒头,和肉丁包子等等。

那时,如果哪天看到家里的餐桌上多了这些“新奇”的食物,那种兴奋,真的是可以用“幸福”来形容。或许,因为不常见,所以,格外更珍惜。

那时,能够吃到这样的肉丁包子,真的特别开心。一口咬下去,皮的暄软,肉的咸香,仿佛完全满足味蕾的每个层面的需求。那是还没有开始担心胆固醇的年代,那是还没有担心“减肥”二字的年纪。包子里的肥肉丁,丝毫影响不到我的好胃口,反而觉得很香、很过瘾、很满足。

有时,我在想,爸爸妈妈看着我大口大口吃包子的样子,会不会担心,某一天,我的脸,我的身体,也会变得像我手中的包子那么圆润?哈哈

时光,在不经意之间,将当下放入时光胶囊变成曾经,将故乡装入泛黄记忆变成异乡。到了现在这个年纪,走过一些路,看过一些人,也改变了最初的模样。

已经不记得,第一次是在什么时候,看到有女生,见到菜里的肥肉,像见到蟑螂一般跳起来,很委屈地说“我不吃肥肉的”;看到有女生,翘着兰花指,一点一点将包子里的肥肉丁挑出,一脸不屑地说“这么多的肥肉,怎么吃得下”?!

后来,学会了,看到喜欢吃的东西也要小口吃,细细嚼;学会了,要对那些大家“鄙视”的食物说“不”,譬如,肥肉;学会了,要浅浅地笑,认真地听,慢慢地说。。。

日子,久了,仿佛,这样,就是自己真实的样子。

咬一口好友妈妈给的肉丁包子,肉馅里的肥肉丁,居然闪得我眼中出了泪光 - 那些曾经做出记忆中美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应该都已经仙逝了吧。他们可曾知道,他们做的家常美食,曾经点亮一个小女孩的童年美食记忆;那些毫不吝啬地分享给我们乡土吃食的叔叔阿姨们,也有许多已驾鹤西去。他们是否了解,他们不经意的善意,圆了一个小女孩对美食的美梦和向往。那些童年的小伙伴们,各自分散不同的地方,你们可否知道,有一个不常联系的小伙伴,在远方,常常怀念着曾经共度的旧时光。。。

在家上班的日子,谁也看不到谁。且让我甩开腮帮,像童年的自己那样,大口吃,大口咽。去他的什么“淑女”模样,装给谁看?!

却原来,我还是我,一个包子就可以打回原形的,装也装不成的“假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