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香包
文章来源: 西安游子2020-06-26 19:25:39

对于端午节,我记忆最深的是各种手工精致的香囊。

在西安时,住西南郊一带,附近是唐朝西市遗址。可能是碰巧吧,每年端午前后总有同一个瘦消和善的小个儿老太太坐在道沿边围树的砖砌大台子上,售卖自制的精巧香囊。她的香囊有大有小,有纯色有拼色,有桃子型,南瓜型,公鸡型,猴型。。。她手艺很好:如她做得石榴型香囊石榴头部是各色拼接的五瓣,石榴肚子部分也是拿有暗纹的同色缎面分八部分拼接而成的,香药填得很实,很紧凑漂亮。她年纪很大了,有七十多或八十岁,身体已有些佝偻。我都很难想象她怎样带着老花镜,捉着幼细的绣花针在长时间的缝制。她总衣着干干净净,表情平静和善,像个羞涩的女性心怀期冀在等待别人鉴赏她积月做成的手工作品。她不讲价,也不多话,静静地微笑着(我估计老太太并不图钱,是图知音,希图别人理解她的独具匠心,估计一整年她都在期盼这一收获时节)我女儿很喜欢买她的手工,很盼着每年看到她出来卖香囊。出国前一年突然就再也看不见她了,估计去天堂了,我们很遗憾。。。女儿出国的行李里还存着老太太做的最精致的一个石榴香囊。

我读过端木蕻良著的一套三本《曹雪芹》传记小说,读后感触最深的是曹雪芹先生就是生活在一个类似《红楼梦》大观园的环境中。里面有一章印象最深,是描述大宅院女眷为庆端午比赛缝制香囊的故事。那女孩们,上至小姐,下至婢女,人人争先,不遗余力地比敢拼,拼设计拼手艺,香囊比赛时心情起伏动荡,颇有趣。我喜欢阅读那种场景,很中国很传统(《孔雀东南飞》焦仲卿妻刘氏“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不也说得是这些吗)。(说起《曹雪芹》那套书也有点故事:书是二十年前,我母亲一忘年交女朋友买到看过,从陕西榆林市寄给西安我母亲阅读(我也读了),后由我们邮寄回榆林归还,但书寄丢了。我们都很遗憾,这是几代喜爱《红楼梦》的女性的遗憾)。我多年前有一年轻女同事,端午节前用红绸子和香药做了个心型香包,手工略粗糙,被男同事打趣儿说是“猪心”。过了些年,街头成品售卖的香囊很多,再也没人自己做了,那精心制女红的心思也飘散在空中了。。。

我女儿大学时有年暑假打实习工,在纽约一绣花制品厂。那里的女师傅,做了很多年,手极巧,自制了一个绣活给她做临别礼物。女儿就把珍藏的石榴香囊送给她了,她极喜欢,算是中外绣工的惺惺相惜吧。还有人回惦记这些传统民俗/物件吗?

也有意外发现:今日在网上我赶上参加纽约汉服社主讲的《端午节特别节目》——端午讲座(由法拉省图书馆协办)。讲座用了科技视频会议形式,内容丰富详实,讲历史沿革,讲复古食品,展示汉服秀,介绍优秀端午海报设计,及民俗书籍,异彩纷呈。我觉得心好暖,也好开心,有那么多同好一起在网上过了个充实圆满的端午节。我感谢纽约汉服社,也感谢热心保持中国民俗和文化传统的同袍们!端午节因你们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