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纽约犯罪率的演变说起
文章来源: 石头村2022-06-01 10:52:24

因为德州校园枪杀案,现在最热门的讨论就是枪。但除了枪支犯罪,还有很多非枪支的犯罪。所以只关注枪支引起的问题,转到枪的讨论,从而忽略了这根本是一个犯罪问题。问题的关键其实不是如何讨论禁枪或者不禁枪,而是如何减少犯罪的问题。前些年到过纽约多次,最近大家也都看到了纽约每天都在发生的用枪杀人和不用枪杀人犯罪案件报道。我虽然不在纽约生活,但也看到了纽约是如何变成今天的样子的。个人觉得纽约这个城市的演变就是一个城市如何由乱入治,然后又如何被毁灭的过程的一个典型例子。只是希望纽约的经历不要成为美国国运的预演。

我想大家对于今天纽约的乱象都有所闻,不必多说。但可能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知道或者忘记了纽约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情形。我以前曾经读到过一些这方面的信息,但没有太多具体印象。因为儿子在纽约实习和工作的缘故,前些年经常去纽约。虽然唐人街等地看起来有点脏乱差,但总体而言,纽约的治安给我印象不坏。直到有一次和一个台湾老留学生随便聊天说到纽约,老留学生对我讲了他80年代去纽约的经历。我才明白原来纽约的治安并非从来如此,而是因为老市长朱利亚尼那几年治理的结果。

80年代到90年代,当时纽约市长是一位民主党黑人。在这位市长的纵容下,当时的纽约的犯罪率达到了历史顶峰。这位老留学生80年代第一次去纽约,在曼哈顿找了个停车场停好车,就到处逛逛。当正在吃晚餐时,城里停电了。乡下到纽约的人第一次见识了传说中的纽约,但见片刻之后,黑暗中大街上涌出无数人到处砸商店的门,然后抢了东西就走。乡下来的人那里见过这种情况,都被吓坏了。但也不能总呆在餐馆里面,无奈之下赶紧跑回停车场,但因为停电,车开不出来。只好到街上截出租车,但出租车也不敢停。截不到车,旁边到处是打砸抢的人群,可以想像当时他们这一群人的惶恐。好不容易才截了一辆车,付了三倍的价钱到旅馆,这就是当时的纽约曼哈顿,与我前些年在曼哈顿的感觉完全天壤之别。

在这种情况下,纽约人终于受够了民主党的管理,选出了共和党人朱利亚尼老市长。老市长1994年上任以后,以打击犯罪为首要任务。在老市长治理下,纽约的治安大为改善。当时的纽约警察在打击犯罪的行动中,经常也会受到媒体的攻击。比如我曾记得以前在国内时看过的报道,纽约某个青年被警察乱枪打成马蜂窝之类的。面对媒体的攻击,朱利亚尼总是在第一时间就站出来坚定地挺警察。所以当时的NYPD士气高昂,能够有效地打击犯罪。从而使得纽约从80年代的最危险城市之一没有一直堕落下去与那些臭名昭著的城市为伍,所以才有了我后来去纽约的时候,从来没有感觉纽约是一个危险的城市,与我在Baltimore,费城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2001年老市长退了,继任的布隆伯格刚开始是以共和党人身份当了市长。后来,布隆伯格改变了身份不当共和党人了,变成了无党派人士,最后变成了民主党人。不过在纽约市长任上,对于治安问题,他基本上是承袭了老市长当年的政策,没有做太多改变,所以当时的纽约依然是一个安全的城市。我们通常说金鱼的记忆只有七秒,但人的记忆其实也好不了多少,过了20来年的好日子后,纽约人就完全忘记了以前民主党主政时的混乱。在布隆伯格任期满后,选择了纽约犯罪高峰时的民主党黑人市长当时的助理白思豪接任了纽约市长。

白市长上任后纽约的变化我想大家都看见了,他通过各种政策限制警察的执法,严重挫伤了警队的士气。大家是否记得当年两名警察被枪杀后的葬礼场景?当白思豪去出席葬礼时,大部分现场警察转身背对白思豪以表抗议。不过白思豪有如此表现一点不奇怪,但凡对其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他要干什么。从此以后纽约犯罪一路飙升,最近又换了新的民主党市长后,罪案继续飙升到新高。现在纽约一个月内死于枪击的人数应该远远高于德克萨斯小学死亡数,但并没有媒体大幅报道。当然,今天纽约的乱象,还远远不能与80,90年代比较。比起像芝加哥这样的谋杀之都,死于枪下的冤魂也差远了。不过,芝加哥也不是一天变成这个样子的,我只是看着这样下去,纽约什么时候会变成芝加哥,或者纽约人是否还能够迷途知返,再一次选择一个老市长似的人物来拯救纽约?

从纽约一个城市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到犯罪率与城市当政者之间的关系。在我上一篇《为什么美国的校园枪击案愈演愈烈?》中,我曾说过20年前的大多数民主党人至少在打击犯罪上与共和党人没有太大的区别。这里我说大多数,就是在于即使在以前,在民主党的铁杆地区,我们依然可以看见不少像以前的黑市长一样的民主党人。当然在今天这样的人就太多了,甚至可以说现在民主党在台上的政客就没有一个敢于站出来支持Law and Order。换句话说,就是说今天任何一个坚定支持Law and Order的人,基本上会被民主党认定为保守分子或者种族主义者。纽约的现状是纽约人选择的结果,那么纽约的今天是否预示了美国的未来呢?这其实取决于每一个美国人,这里其实没有太多理念或者左右之争,无非是常识能否战胜洗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