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界末日,最安全的窝到底在哪里
文章来源: 麦姐2021-10-13 05:42:17

封国之下的澳洲 (107)

如果世界末日,最安全的窝到底在哪里

前一段新西兰的一条新闻不仅在新西兰引起一片欢腾,在澳洲持有临时签证(包括留学签证和工作签证在内)的人群中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羡慕嫉妒刷满屏。

这条新闻的具体内容是新西兰移民局在2021年9月30日推出了一项一次性临时签证转永久签证政策(2021 Resident Visa)。该政策适用于申请人在2021年9月29日已经在新西兰,并已持有符合资格的签证或在2021年9月29日(含)之前提交了符合条件的签证申请并最终获得批准的人士。申请人还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项:

  • 在新西兰居住三年或以上,或
  • 收入等于或高于工资中位数(每小时27 新西兰元),或
  • 工作在短缺职业名单上

预计会有16.5万人符合该签证政策从而有资格拿到永居签证,首阶段申请将在今年12月开始,大部分申请者有望在一年内获批签证。

这条新闻带来的冲击力就是大家奔走相告,天上掉馅饼,新西兰移民大赦了。持有澳洲临时签证的人们瞬间都不淡定了,新西兰人口总共才500万不到,16.5万的名额相当于3%人口比例,为什么人口和国土面积比澳洲小的新西兰可以有,俺们土澳就不能有。

于是澳大利亚的一家移民中介于获知新西兰移民大赦新闻的当日就在请愿网站change.org 上向澳洲总理莫里森和移民部长霍克发起了一项请愿,希望澳大利亚能效仿新西兰,为仍在澳大利亚工作的临时签证持有人提供类似的政策。截止到今天10月13日,已经有超过9000人签名支持。 

请愿书的核心内容是:鉴于澳大利亚的人口规模是新西兰的五倍以上,以及类似的疫情清零政策,澳大利亚面临着与新西兰同样的技能短缺问题。自2020年3月澳洲边境关闭以来,企业正在努力寻找必要的劳动力。更糟糕的是,内政部(DHA)在上一财政年度和本财政年度大幅降低了技术移民配额,配额从108682人削减到79600人,削减了近40%。澳大利亚政府在上一财政年度只发放了79620个技术移民的永久居民签证,是过去十年来的最低水平。大流行病和移民政策的收缩使许多临时签证持有人感到沮丧,他们部分人因签证到期或失去希望而被迫离开澳大利亚。然而,成千上万的临时签证持有者选择继续留下来,并在整个大流行病期间为澳洲做出贡献,许多人在危险的前线工作,如医院、老年护理中心、儿童保育中心、超市等。

为此请愿书呼吁澳洲政府为临时签证持有者,特别是那些在澳大利亚学习和工作多年的临时签证持有者推出类似的一次性临居转永居签证政策。以承认他们在疫情发生前和发生期间对澳大利亚社会的贡献,避免技术人才的外流。

新西兰的这一天大利好消息确实让很多持有澳洲临签的人都恨自己当初选错了国家,当初竟然没看上小小的新西兰,现在没有后悔药吃。

澳洲和新西兰是很有意思的两个国家,好邻居在很多方面都很相像,而且两国公民可以在两国随意居住。但在过去的一些年里,尤其是2011年新西兰基督城发生大地震后,新西兰公民或永久居民都纷纷搬到澳洲来工作和生活。麦子有三位好友当年移民去了新西兰,但现在这三家都先后举家搬到了澳洲。在澳洲的这些年,麦子认识了不少从新西兰搬到澳洲的朋友,其中有新西兰本地人也有华人。搬家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条:

1. 为孩子上学:大部分的华人都望子成龙,觉得新西兰的好大学不是很多,澳洲至少还有八大名校,澳洲的几大医学院每年都会录取不少来自新西兰的高材生。麦子的一个朋友当初说不希望女儿上大学离自己太远,住在新西兰,但孩子起码也得去澳洲上大学,还不如全家早点搬到澳洲,孩子也在澳洲上大学挺方便的。但guess what,他们全家按计划搬到了澳洲,这个女娃也上大学了,但天资聪颖的她去年被哈佛提前招生录取,这下远走高飞美国了。但麦子知道这位朋友这时候不会再去思考女儿要留在身边的问题了,做父母的自豪骄傲还来不及呢。

2. 为工作机会:著名的跨国公司、新型科技公司或者互联网公司,或在悉尼或在墨尔本或在布里斯班都会设有分公司,有无限多的工作可能性。但相对于澳洲而言,新西兰的工作机会显然少多了,而且大部分都集中在新西兰的第一大城市奥克兰。

3. 为良好气候:新西兰的自然环境没得说,但由于纬度比澳洲更南,寒冷季节时间长,老年人喜欢暖和,所以会选择搬到澳洲来,尤其澳大利亚的阳光之州-昆士兰州,更是很多新西兰人的首选退休城市。

4. 为热闹喧哗:很多年轻人耐不住新西兰的寂静,喜欢熙来攘往的城市,喜欢摩肩擦踵的感觉,作为国际大都市的澳洲悉尼和墨尔本是他们最近最方便的选择。

有意思的是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改变了很多事情,由于新西兰地处地球边缘,政治环境稳定,人口稀少,控制疫情更容易,成为全球富豪心向往之的避难所。为躲避疫情,远在美洲欧洲的有钱人都恨不能赶紧在新西兰整个窝,狡兔三窟,新西兰有一窟是富人们的标配。传说有更豪的就直接花巨资购买建筑商们已经在新西兰建好的“末日地堡”作为他们的避疫堡垒,这些奢华地堡深度达新西兰地下约3.35米,自带健身房、游戏室、游泳池、电影院等设施。

(地堡概念图,来自网络)

据《每日邮报》报道,PayPal的联合创始人彼得·泰尔一直在为世界末日来临做准备,他在新西兰南岛湖边度假小镇瓦纳卡Wanaka拥有477亩土地和价值1380万美元的豪宅,可欣赏白雪皑皑的山脉,他还在新西兰南岛皇后镇购买了价值470万美元的房屋,并在地下深处建造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秘密庇护所。他认为,新西兰早已经是乌托邦了,而且是整个世界最后尘埃落定的地方。

澳洲离新西兰这么近,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不用是富豪,普通人也可以随心所欲地搬去新西兰。另外新西兰八零后的年轻女总理杰辛达·阿德恩(Jacinda Ardern)在治国和外交政策上受到了很多澳洲人的追捧,甚至有人呼吁她取代莫里森来做澳洲总理。澳洲权威的智库组织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今年五月的民调显示:阿德恩总理在澳洲的支持率上升到91%,他们信任这个年轻的女总理在世界事务中做正确的事情,她不仅连续三年成为最受澳洲人民欢迎的领导人,而且今年的受欢迎程度创下新纪录。

前一段时间文城博主花似鹿葱写了介绍全球铁娘子的系列博文,麦子想到美女总理阿德恩也算是另类铁娘子,她用微笑直率、温暖诚恳、善解人意和富于同情心获得了新西兰人民的信任和爱戴,并荣登《财富》于今年六月公布的2021年全球50位最伟大领导人排行榜的榜首,新西兰在她的治理下蒸蒸日上,外交政策上她擅长太极拳,情商极高,信守着自己的价值观,但又和中国关系良好,尤其在澳洲和中国的关系急转直下落至冰点时,新西兰和中国的关系更是凸显不一般。你说她被中国拉下水,显然没有,但她也不会因为自己弱小而受到其他西方国家的影响和牵制,她说:“我们对外交政策采取基于原则的方式,并根据自己对新西兰利益和价值观的评估做出我们独立的决定。”

(2020年3月,登上《时代周刊》杂志封面的新西兰美女总理Jacinda Ardern,网图)

于是,很多澳洲人,尤其华人开始悔不当初,为什么没有选择移民新西兰,甚至已经搬到澳洲的新西兰华人又开始琢磨是不是应该回流了。

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恰如其分地描述了澳新两国居民的心态,这句话也适用于现在新州和维州的疫情。之前疫情最严重的新南威尔士州已经在10月11日开始逐步解封,日新增病例逐渐从上千下降到三、四百例,解封当天悉尼居民在理发店、健身房、酒吧甚至服装店门外排起了长龙,甚至有理发店选择在解封的第一时间午夜12点开门迎接悉尼封城106天后的第一批顾客。

而上个月日新增只有四百多例左右的维多利亚州现在日新增每天都是上千例,最高一天10月9日达到1965例。从2020年3月20日到2021年10月27日(这是原定计划的解封日)墨尔本封城总计会长达267天,而至10月4日,墨尔本封城时间已长达245天,超过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为期244天的封城,成为全球因为新冠疫情封城时间最长的城市,尽管这个荣誉谁都不想要。

但有一个荣誉是澳洲各个城市现在都在努力争取的,如果没有意外,全澳以人口平均计算受教育程度最高和收入程度最高的城市 -- 首都领地会拔得头筹:成为世界上新冠疫苗接种率最高的城市之一。首都领地预计到今年11月底,12岁以上人口的两针疫苗接种率将会达到99%。

目前首都领地12岁以上居民的第一针疫苗接种率已达到98.5%,位列全澳第一,紧随其后的是新州和维州。全澳16岁以上第一针接种率为83.2%,两针接种率为64.4%,随着疫苗接种率的快速上升,受封城影响的数百万澳大利亚人的生活即将恢复正常,或者至少开始接近正常。这周一10月11日对土澳人民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因为随着澳洲最大的州 -新州的解封,这一天有可能标志着澳大利亚新冠疫情结束的开始。

今日疫情:澳洲各地本土新增病例:新州446例,维州1572例,首都领地51例;全国人口两针疫苗接种率52.09%。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统计数据,澳洲累计病例为131415例,死亡人数增至1461例;全球累计病例逾2.38亿,死亡人数超486万,疫苗接种数约65.13亿剂;全球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超43万例,新增死亡病例7305例。数据显示,美国、英国、土耳其、俄罗斯、罗马尼亚是新增确诊病例数最多的五个国家。美国、俄罗斯、罗马尼亚、乌克兰、土耳其是新增死亡病例数最多的五个国家。根据有关报道,自今年9月1日以来,美国每日新增病例数量显著下降了35%,全球范围内的新增病例数也同时下降了30%以上,目前各国防疫专家仍无法解释这一趋势的真正原因,但其中貌似存在神秘的“两个月循环周期”——疫情升温2个月后接着衰退2个月。但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在过去近一个月内,日均新增1465例死亡病例,是7月中旬日均192例的近八倍。

 (新西兰皇后镇,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