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出格的老师和一群不羁的学生 -《死亡诗社》影评
文章来源: 麦姐2020-09-10 05:28:43

《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这部1989年的经典老片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但老麦依旧想写一写,今天是教师节,以此向所有充满爱心的教育工作者致敬。

《死亡诗社》是关于一位老师和一群学生的故事,也是一部关于探讨教育真谛的故事。这部电影还有个译名是《春风化雨》,这个译名代表了影片本身的立意,但感觉太和风细雨;也有人说根据英文名应该直译为《古诗人社》,老麦觉得有些平淡无奇,这两个译名都不如《死亡诗社》能给观众带来更大的震撼。该片1989年上映后在全球收获了超过2.35亿美元的票房,成为当年全球票房第五高的电影,入围了第62届奥斯卡四项大奖的提名,最终收获了最佳原创剧本奖。

影片从1988年11月14日开拍至1989年1月15日结束,历时两月整。故事虚构了一所位于美国佛蒙特州的威尔顿学院,而影片的实际拍摄地是位于美国特拉华洲的圣安德鲁学校。该片导演几经更换,最后执导的是彼得·威尔(Peter Weir),他是著名的澳大利亚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基廷老师的角色原型来自于电影编剧托马斯·舒曼读书时的老师,前康涅狄格大学的英文教授萨缪尔·皮克林。

一所传统优秀的贵族中学

影片的故事发生地设置在1959年的美国百年名校威尔顿学院,这是一所校风保守、教学严谨的贵族中学,该学院的校训是“传统、荣誉、纪律、卓越”。刚刚过去的1958年,75%的毕业生进入了常春藤联盟的名校,出色的学业成就,使得它成为全美最好的大学预备学校,也因此让家长们为孩子能够在这所名校就读而自豪。 但孩子们私底下戏虐学校是地狱学院,把四大校训篡改为:嘲弄,恐怖,颓废,污秽。

通过校长和家长们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和“卓越”意味着让学生们循规蹈矩,在学校的培养和家长们的规划下当上医生、律师和银行家。而在后来,在学校调查尼尔事件的时候,通过诗社成员与向校长告密的卡麦隆同学的对话,我们又能够看到“荣誉”和“纪律”等同于:如果不出卖同学,就会被开除(似曾相识的桥段在《闻香识女人》里出现过)。卡麦隆劝导同伴们的话就是学校对学生一贯的荣誉和纪律教育:“你们要是聪明的话,作法会跟我一样,和学校合作,你们救不了基廷,但你们可以救自己。”

一位不走寻常路的语文老师

电影一开始就通过化学、拉丁文、数学老师授课的几个简单的镜头,让观众看到了刻板枯燥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倍感无奈和无聊。但这种一成不变的沉闷由于一位新任语文老师的到来被打破了,一向平静的学校由于这位新老师的到来而涌动起阵阵暗流。

古板的画风一转,一位吹着口哨走进教室的主角出场了,威尔顿学院的荣誉生、毕业于剑桥大学并曾工作于伦敦名校的约翰·基廷(John Keating)老师接班教授英文。第一节课他把学生们带到大厅,启发大家要“Seize the day(拉丁文carpe diem).Make your lives extraordinary。”(及时行乐,让你的生命超凡脱俗。);第二节课他催促学生们大胆撕掉诗集的整个导言部分,让孩子们学习独立思考,学习品尝文字和语言,而不是用固有的模式去量化文学。他说:“医药、法律、商业、工程都是高贵的追求,是维持生存的必需条件,但是诗歌、美丽、浪漫和爱情才是我们生存的原因。”

之后基廷老师出格的招数越来越多:他让孩子们轮流站在讲台桌上,启发他们必须经常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当阅读时,不能只想到作者的见解,要想想自己的看法,努力寻找自己的声音;他要求同学们作一首自己原创的诗,鼓励同学们用原始的叫喊(YAWP)来放下内心的恐惧,挣脱心灵的桎梏;在操场上,他以运动和音乐作陪,希望激情的诗歌能够充满孩子们的灵魂;他甚至通过分析大家集体走路的动作,告诉同学们在其他人面前维持自己信念并非易事,但你必须相信,你们的信念独一无二。他鼓励大家找出自己的步态,随心所欲,为自己走路。

但基廷老师知道对抗传统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他不鼓励学生们无原则的放飞自我,面对洋洋自得的大胆的查理同学,他的教诲是:被校方开除,不是大胆,是愚蠢,因为你会失去一些可贵机会。他提醒孩子们:你们要有大胆挑战的时候,也要有冷静理性的时候,聪明人应该知道何时该采用哪一种。

当尼尔同学因为父亲禁止他参加演出而去见基廷老师寻找对策时,基廷老师鼓励他和父亲坦诚对话,把自己对表演的热爱告诉父亲,让父亲知道你是谁,你的心在想什么。可惜尼尔一直以来对父亲的惧怕导致他未敢尝试老师的方法。

一所以传统卓越自诩的学校自然无法包容这样一位不走寻常路的老师。即使没有后来尼尔自杀的悲剧,基廷老师也注定会被学校解聘,但等看到影片的结尾,观众会知道老师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已经在孩子们的内心落地生根。

四名性格各异的学生

基廷老师对孩子们的影响是通过他们自身的转变反映出来的。片中孩子众多,这里只讲四个主要的学生。

1)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尼尔·培瑞Neil Perry(演员Robert Sean Leonard

在学校,尼尔同学是一个完美学生,性格开朗,学业优秀,颇具领导力,而且关心同学。但他的软肋是他有一个专制的父亲和一个病弱的母亲。尼尔的家境一般,父亲望子成龙,希望儿子为了学业放弃一切个人爱好,无论是做校刊助理编辑还是他热爱的戏剧表演,都要让位于学习,以便能够考上医学院。尼尔没有辜负父亲的期待,门门考试都是A。如果没有基廷老师,可能尼尔就是一位对父亲唯唯诺诺的儿子,遵照父亲的旨意上自己不喜欢的医学院,一辈子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医生职业。

但基廷老师让他看到了人生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尼尔真正想成为的是一名演员,尼尔是为表演而生的,一讲起演出,他的双眼就熠熠发光,热血澎湃。但他内心对严父的恐惧和顺从使得他不敢告诉父亲自己真正的喜好,因为他觉得如果告诉父亲真相,他就是个不孝之子,就是对父亲的违抗和背叛。于是他隐瞒父亲,幻想父亲不会发现他去参加“仲夏夜之梦”的演出,这样既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又让父亲不会对他的不听话而大发雷霆。

基廷老师鼓励他在演出前和父亲对话,但尼尔最终没有勇气冲破这道家长强权的高墙。父亲发现儿子竟然背着他参加了演出,连夜把尼尔带回家训话。听到父亲要将他转学进入军校,牺牲他十年的时光以便进入哈佛当上医生时,尼尔绝望了,最终不惜用献出自己生命的方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和抗争。但这位固执的父亲并没有因儿子的死亡而幡然悔悟,反而怪罪于基廷老师的教育。尼尔的死亡是其性格所致,他未能承受住现实的残酷打击,追求理想的执着倒在了听命于父母的软弱之下。

老麦在片中最喜欢的孩子就这么走了,带着他荆棘花环走得义无反顾,留下了一地破碎的心。

2)从腼腆到勇敢的陶德·安德森Todd Anderson(演员Ethan Hawke

陶德同学的哥哥是学院里的优秀毕业生,在哥哥光环的笼罩下,他看上去胆小而且腼腆。在好友尼尔的鼓励下,他参加了诗社,但要求只参加不发言;他害怕基廷老师布置的原创诗歌作业,但在老师的不断激发逼迫下释放出他内心原始的狂野,面对教室里悬挂的惠特曼画像,陶德居然被老师捂着眼睛当堂发挥想象力做出了他的第一首诗:

“令人齿冷的疯子,他的目光冲击我的心。他的手伸出来压住我,他不断自言自语。真理像使你脚发冷的毡子,你拉它,却永远不够长。你踢它,打它,却永远无法覆盖住我们。从我们哭着进入此生,到我们垂死离开此世。它却只能盖着你的脸,任你悲叹,哭泣与尖叫。”

陶德和尼尔是住同一宿舍的好友,尼尔的死亡让他震惊,他跌跌撞撞地在白茫茫的雪地里行走,同学们紧张担心地跟着他,他先是古怪地说:好美呀。最后他终于为尼尔发出了悲痛的哭喊声,他知道尼尔是被父亲的家长专制逼死的。尽管迫于校长和父母的压力,他不得不在尼尔自杀调查报告上违心签字,但最终因为不满于学校让基廷老师成为替罪羊,不顾校长的阻挠,第一个站在课桌上大胆地喊出了“哦,船长!我的船长!”为老师送行。在基廷老师的影响下,他不再彷徨,不再腼腆,他爆发成长为一头野性的狮子。

3)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查理·达顿Charlie Dalton(演员Gale Hansen

查理同学是同学中的一位勇士,自称“努安达(Nuwanda)”,是诗社中唯一给自己起了别名的学生,老麦没查到这个名字的含义,但可以看出这代表了他自由洒脱的性格。查理家境良好,自信且勇敢。基廷老师的出现让他自由的天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当基廷老师让大家练习走路,要求同学们走出自己的风格时,只有查理懒散地靠在柱子上,老师问他为什么不走,他微笑地说:“基廷先生,我在行使不走路的权利。”

查理自作主张以死亡诗社的名义在校刊上发布了一篇要求威尔顿学院招收女生的文章。在学校大会上校长怒气冲冲地要求写文章的学生自首时,查理毫不犹豫地举着电话站了出来,对校长说,“是上帝打来的电话,他说威尔顿应该允许女生入学。”

在去看尼尔演出的时候,查理在自己胸脯上画上红色的闪电,这是印第安战士用于显示男子气概的符号。最终查理没有听从基廷老师之前的劝告:遇事要冷静。他一拳打了告发诗社的卡麦隆同学,而且还拒绝在那份基廷老师的罪状书上签字,无所畏惧的英雄查理就这样被开除了。

4)追求到心爱女孩的纳克斯·奥佛史区Knox Overstreet(演员Josh Charles

温和的纳克斯同学在去父亲的老朋友家聚会时,对名花有主的女孩克莉丝一见钟情。最初他只能和朋友们分享他的单相思,但在基廷老师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和在加入了诗社后,他决定大胆追求自己喜欢的女孩,从打个电话都瞻前顾后到被克莉丝的男友暴揍,再到最后抱着鲜花跑到克莉丝的学校,被克莉丝拒绝后,又勇敢地追到她的教室,为自己喜欢的女孩念了为她而作的爱情诗。最终克莉丝被他的勇气以及激情所感动,同意和他一起去观看尼尔的演出,并在俩人肩并肩看剧时幸福地互相牵手。

死亡诗社的秘密

尼尔同学在学校年鉴上看到基廷老师的介绍,发现老师当年在威尔顿学院上学时,曾是橄榄球队的队长,校刊编辑,而且参加过一个名叫死亡诗社的社团。在同学们的追问下,基廷老师给同学们讲述了校方不喜欢的“死亡诗社”的秘密:一群志同道合的学生们在老印度安人的石穴秘密聚会,每次聚会大家轮流念梭罗、惠特曼、雪莱等伟大诗人的诗篇,以及成员们自己的诗作。

后来基廷老师把一本当初诗社成员们用过的《五百年诗集》放在尼尔的桌上,诗集的扉页上有当年基廷老师手写的诗社聚会开篇必读的美国作家亨利·梭罗在《瓦尔登湖》里的诗句: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当我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

在尼尔的倡导下,充满浪漫主义的“死亡诗社”得以重建。深夜,同学们溜出宿舍,在当年诗社聚会的幽暗山洞里,大家轮流念诗讲故事,和着优美的诗句,扭动起节奏强烈的部落舞蹈,体会着在学校感受不到的美好和激情。他们重温基廷老师描述当年诗社聚会时的感受:不仅读诗,还使诗句如蜂蜜般从舌尖滴落,精神飞扬,女人妩媚,神也在此诞生。

哦,船长!我的船长!

基廷老师首次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告诉孩子们,你们可以叫我基廷先生,大胆一点的话,也可以叫我“哦,船长!我的船长!”。这首诗是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于1865年为悼念林肯总统写的诗,描写了勇敢的船长林肯带领美国人民度过大风大浪,凯旋而归,彩带花环万众欢腾,但船长本人却被暗杀,倒地死去的残酷现实。

电影最后,基廷老师离开教室时,在陶德同学的带领下,不顾校长气急败坏的阻挠,学生们纷纷站在课桌上,送别他们尊敬的船长。基廷老师走出教室门时,他的左边是悬挂在教室墙上的一幅林肯的半身画像。在学生们的心里,基廷老师就是那个勇敢的船长,带领他们,在惊涛骇浪的传统势力围剿中打破墨守成规的禁锢,最终到达自由和独立的彼岸。

作为船长的基廷老师被迫离校了,但他得到了学生们的爱戴,他用诗歌唤醒了孩子们对自由思想和独立思考的向往。在船长的指引下,保守安静的变得激情澎湃,优柔寡断的变得果断刚强,懦弱胆小的变得坚定勇敢,他们经历了成长中的阵痛,完成了自己的精神蜕变。

饰演基廷老师的是著名喜剧演员罗宾·麦罗林·威廉姆斯(Robin McLaurim Williams),他一生中饰演了无数带给我们感动与温暖的角色。2014年8月当惊闻罗宾·威廉姆斯去世时,有许多人在推特上发文悼念“船长”,他们表示,当年自己正是在看了《死亡诗社》这部电影后,才决心成为一名教师。

哦,船长!我的船长!致敬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