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John
文章来源: 格利2020-02-28 15:05:02
/格利
 
跟隔壁一个叫John 的英国人聊了半天。他娶了我单位一个女同事的妹妹。
 
John 50多岁的样子,有一头金黄色的头发,就像现任英国金发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只不过后者的头发比他的更浓厚。他说他父母亲都是爱尔兰人,但他是在伦敦长大的。他笑称他自已有着一副爱尔兰人的俊朗面孔和伦敦人的聪明大脑。
 
交谈中,?我发现要让一个英国人喜欢美国人很难。
 
他们英国人认为美国人没有历史。
 
John 说他已经来过中国十多次了,但是一次也没到过美国。不过这也不怪他,谁叫他娶了一个中国媳妇儿而不是娶了一个美国媳妇?
 
?其实除了印第安人土著,美国人的历史不就是英国人的历史吗?最初的美国人不也都是从英国来的吗?
 
?美国人也没有否认这一点。
 
?英国人认为美国人没有历史甚至没有文化,可能是基于美国国力现在比英国强大的自尊心作祟。英国作为一个没落的帝国,它的辉煌时期在18世纪,19世纪,当时英国殖民地遍天下,而这早已过去,成了明日黄花。
 
?这个英国人他说中国的GDP6点多很厉害,美国人的GDP才是3左右,远远赶不上中国的发展速度。
 
我说中国的GDP能不能持续发展还是个问题。他说谁知道呢?现在都发展了那么多年了,一直在发展。由于时间和英语词汇的限制,我不可能跟他讨论得太多。
 
?他对中国的基建很有印象,被表面的繁荣吓住了。
 
?他说中国的大楼建得很快,英国和美国都比不上。他看到对面的万达广场两年就建成了,非常赞叹。他说以同样规模的建筑物在英国要建六七年。我说你要知道万达广场是由中国的最大的建筑商王健林建设的,没有多少人有他那么大的能耐。旁边对面马路另外有两栋一样高的建筑物,就建了四年还没建成。
 
?我说规划差。很多建筑刚建成不久,半新不旧的就又被拆迁了,浪费很大。
 
?总之他只看见事情的一面,而没有看见事情的另外一面。
 
?也有一些关于南宁的共识,比如说交通拥挤啊,是不是国际化城市啊,梅雨天气湿度大受不了啊……
 
?他说热可以受得了,湿度大受不了,难受。我说我们也一样。
 
?讲那些宏大的东西,更加难以解释,我只跟他聊一些具体的事例。
 
例如,他说现在美国的经济总量第一,中国第二,要不了多久中国就会变成第一了,像这种宏大的话题你怎么跟他聊?
 
要讨论这个问题,起码要花大半天的时间才说得清楚。
 
不过他谈到的以下话题我非常感兴趣,他说西方人的旅游观念和东方人的旅游观念是完全不同的。
 
我就问他,那么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他说他们西方人喜欢看一些真实的(他说到Real 这个词的时候我愣了一下)东西,一些比较有趣的事情,但是东方人旅游的时候就是喜欢美食啊,购物啊,还有一些大众化的娱乐项目。
 
John 说他们夫妻俩旅游的时候就经常各走各的路,各看各的风景。
 
这点我觉得非常有趣。实际上我们家里也有这种情况。有时候我们夫妻俩也是各走各的路,各看各的事情,关注度不一样。
 
以前我觉得心里非常不安。但今天经他这么一说,我心里面就完全释然了。
 
其实不但是在家庭生活的其他方面,旅游这个事情上,夫妻俩也可以有完全不一样的兴趣爱好。
 
虽然那个英国人说喜欢看一些真实的真相,但是很可惜,他被中国的大外宣和社会上表面的流光溢彩遮蔽了双眼,并未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不过这也难怪人家外国人,你就是我们自己的国民,有时候,很多人不是也看不清楚事实的真相吗?
 
一个社会的繁荣与否不能单单看他的建筑物,甚至都不能单单看它的人民能不能吃饱饭,还要看它的文化繁荣,教育繁荣和科技繁荣以及关注更多的包括养老,环保在内的广泛民生问题,平等,公平,正义,人权保护和人的自由度等等方面的社会全面发展。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对文明和美好的社会有更多的期待和要求,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