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选择的故事之十一: “顶一下就过去了!”
文章来源: 梦回西藏2020-11-15 03:57:56

健康是选择的故事之十一:

“顶一下就过去了!”

--把坚强的哲学用在了错误的地方--

 

无系之舟,2020。11。5 重新摘编,悉尼

     我第一次见这个90 年代随经济大气候在事业上成长起来的少壮派男士时,感觉就是对人的外观再不敏感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一表人材!五官端正、大气,个子并不高,但确实挺拔,气质不凡。这是宋先生,一家知名外国企业的高管,在竞争激烈和残酷的商场上最终适应和似乎找到自我后,他如鱼得水。不用说,能在90 年代初改革开放低落后的回潮中崛起并很快入轨的人都是有能耐的:个人的才能、对机遇的把握……他们必然是时代的佼佼者,是能在风浪中顶住的强者。

     也许要一个强者做角色的转换并不容易,他把对待事业的刚强态度也用在了自己的健康上,每每有任何病痛,每每家人提醒他要注意身体上的弱点时,他或是一言不发,装作没听见,或是“这有什么,顶一下就过去了”地搪塞。至于为什么要顶,为什么要和自己过不去,旁人是很不解,但这些社会上层的精英们对别人的不解是不会理会的,他们没时间,也没兴趣。向别人请教似乎在他们的字典里不存在。他们习惯了自己去解决一切问题,既是男子汉的尊严,又是为了做“总”的面子,关注自己的一点病痛,那样岂不是太懦弱,太娇气?也许是吧,人的地位越高,就越“要强”?

     然而,身体的微观世界是一个自身形成的特殊系统,和人们周游的宏观大千世界是有区别的,至今为止,这个系统的精细运作,很多环节还是很难追踪到答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顺势去帮助,给身体必要的工具和材料,让它有可能做最好的功能运转而自我修复,至少是部分修复;和身体顶下去是没有可能胜利的,在危机的情况下,用适当的处方药压一下是能救命的,但却绝对不要和身体长期顶和抗!

     宋先生生对身体的外观是很注意的,历来很注重锻炼身体,而且锻炼起来不怕苦和累,吃苦耐劳是人应有的本色,这的确不错,但忍痛还要做不应该做的事就是对身体的不尊重。宋先生为了适应客户的需求,或为了满足上级领导的兴趣,在休息日比工作日还要辛苦,陪他们到任何他们想去的地方,对于这些人而言,最时髦的是走得越偏越好,摄影这原本纯粹属于宋先生自己内心世界的一块天地也和生意混淆而被商业污染了。结果,宋先生原本就薄弱的关节和骨胳系统在这种不断的翻山越岭中疼痛越来越严重。靠类固醇类的止痛药不是长期的选择,这一点,宋先生是有所了解,因此而很警觉止痛药的弊端,特别是长期使用的副作用。尽管这一类型的关节滑膜枯竭而引起的功能退化的根本因素不是很清楚,但通过休息,通过对全身循环系统的疏通,通过对骨胳系统,特别是直接对关节部位大量甚至一段时间超量的营养补充,会让他的这种功能退化在没有副作用的情况下有所缓解,改善,甚至完全控制在平衡和良好状态,特别是当他还在如日中天的少壮时期,这样的临床实验的成功结果不少,但用营养补充品对身体的修补需要的是像吃饭一样认真。显然,像宋先生这样的人,就没有想去认真做,因此不容易做到。当和他谈到这个问题时,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连饭还不没时间保证吃呢,别说这些东西了”,一句话就把别人噎住了,像是把别人送上的建议当成一个球场上从对方那儿飞来的球,一脚踢出场外,一下子就尴尬地中断了交谈!

     根本不锻炼和过分锻炼,不使用四肢和过分使用都是对身体的不公正,特别是在身体本身还需要补充营养和修理的情况下,过分使用只会加重伤害。这就是很多年轻人不恰当使用身体,结果受到不可逆转的伤害,和一些上了年岁的人对锻炼“着迷”之后出意外的根由之一。这样下去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2011 年底,他的医生开始极力推荐他换人造关节,他还没有去做,而是一如既往地置之不理。他的妻子为他时刻担心。我很为他感到遗憾,他是完全有可能不走到这样一步的! 然而,这些居高临下的能人们的思维似乎不同于常人,难道是将对身体的滋补、爱惜理解成对身体的娇惯,让自己显得不够坚强和缺少男子气?做能人真不容易!在商场上他们会有策略地挑战对方或很好地应对挑战,也懂得恰如其分地掌握让步的分寸,而在健康上,他们却显得没有思维,过分挑战自我,似乎是下意识地和自己过不去。

     无独有偶,在这些戏称自己是“打工贵族”的中外企业高管中,宋先生绝不是特例,悲哀点讲可能几乎是惯例,虽然是男性居多,女性也不少!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没有把事业上的挑战和善待自己的身体和健康区别开来。作为成功的管理人员,在商场上,他们很懂得挑战别人,也懂得适当的妥协和让步,但在对待身体上似乎是顶到底,有病不看,认为没有时间,还尽量装作没事,轻描淡写地调侃自己,甚至以能忍痛为荣耀,以有病不看为坚强。也许就像其他人一样,他们也在潜意识中希望有奇迹发生,期盼有一天病痛会自行慢慢消失,只不过他们的潜意识可能更强些。这也许是受革命年代的“小车不倒只管推”精神的影响。这种精神能在几十年后的市场经济年代还能保持得如此完好和发扬光大,真应算是一个“奇迹”。但这是一个违背上天和自然意志的思维轨道,身体的健康运作似乎与他们无关,身体难道不是他们的财富吗?

     再看一个例子,2009 年,明先生刚刚迈进50 岁。中国的大门打开后,他不久就从普通乘务员一步提到在跨越大洋和欧亚大陆的国际航线上担任乘务长,一个重要的位置。众所周知,这是一个像选秀一样过五关斩六将的行业,这个职业的辛苦不是他们设计合体的制服所能描述的,长期的时差颠倒,地域变幻,高空的电磁辐射,无法设定的生物钟,难怪要空姐们保持年青的面孔就只有不停地淘汰,更换人马。而明先生却坚持了很久,带病工作!为什么没有要求更替,也没有被更替?他那消瘦的体态和突起的小腹就是一个不协调的表象,也许就是长期操劳过度的结果。和他谈到健康,他很是客气,不像宋先生那样,一脚把球踢出场外。他喜欢滔滔不绝地讲修身养性,从吃什么谈起,还会谈健身,仿佛天下的养生理论都在他的脑子中,好像他领略了全部,但他对自己的三餐究竟具体吃什么却并不感兴趣。

     对身体的微观世界采取了社会宏观世界的管理方法??? 他似乎完全是毫无意识地把自己装饰起来,包裹起来,不想去触碰实质性的问题。当进一步问他的状况时,他欲言又止,似乎身体不好是一个自己的缺陷或错误,或认为谈身体的毛病就像是弱者的诉苦。很奇怪,为什么他的修身养性技巧没有起一点作用?是用了不起作用?当直截了当问他:“如果你用过了这些方法,不起作用,你想过试试其他方法吗。”他答非所问,作为一个“领导”继续“吹牛”。

     不容置疑,他们在人生的事业上都是成功的,至少世人是这么看,我也愿意这么想,只是这些处于高层管理位置的能干的人把人生角色似乎简化了一点,没有一种角色自然转化的意识。他们在几乎任何场合,无论是办公室,还是家里,或朋友聚会上。似乎都是领导,觉得自己应能知道一切,希望自己掌控一切,就是在他们不能掌控的领域,他们也一样要把舵,一定要自己掌握方向,不能失半分阵地。像明先生那样,他们并不明白,也不想听别人跟他们讲他们并不熟悉的领域,例如食养、食补、食疗和营养疗法之间的区别,而且也不明白,在睡眠已经严重不足和无序的情况下还要坚持锻炼,显然是让蜡烛两头同时燃烧。

     从他的妻子那里知道,他的职业对身体的冲击首先是导致肠胃系统功能的极度混乱,腹泻和便秘相交替,吃任何东西都不能消化。他还被诊断为有萎缩性胃炎、过敏性肠炎、慢性胆囊炎和慢性肾炎。传统的消炎止痛的西药给他带来的副作用更是让一切进退两难:在多种症状存在的情况下,继续用传统的处方药的结果就是恶性循环,压住东边西边起来。营养修补是一个重要的出路。营养修补针对的是身体系统和功能,而不是疾病本身,它补充供给身体工具和材料,让身体有能力去修补自身,所以不会有“跷跷板”效应。

     在对待健康上,似乎是“弱者”更具有相对的优势。因为在困境中时,他们更能“不耻下问”找答案。而我接触的某些“强者”从不“求人”(还是仅仅限于在强者之间的互惠?),是因为傲慢,还是因为不能战胜内心深处对未知领域的胆怯?又或者,什么事只要不是自己的主意,或不是自己找到的路,他们就有一种本能的抗拒,也许这些社会的强者缺乏勇气听别人的建议,觉得没面子。总之,这一切似乎都超出我的理解能力,但这些强者们最终把一个尚可逆转的过程,导向一个他们不能承受,但不得不承受的不可逆结果。明先生的又一次“顶一顶”没有生效。2011 年早春,在一次出差途中,他的消化道突然大出血,没有能抢救过来……一个不到55 岁的正在盛年的生命过早地结束了。

     许多高层管理者似乎都是“工作狂”,也许只有如此才能得到这样的位置?他们所受的传统教育和刚转入市场自由竞争机制经济模式初期的疯狂无形中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结合,似乎“忙中偷闲”的生活艺术是一种不该有的愧疚。工作第一,工作第一,工作第一,马不停蹄地奔忙,为了工作可以连做梦的时间都没有,生活只有这么一个重心。身体能否承受?这个念头大概从来没有进过大脑!严重偏斜,必然有失衡的一天!

     于女士就是一例。她身体一直较弱,肠胃常出问题,可以说这是身体出问题的最重要根源。很简单,食物的消化、吸收不好,营养的吸收和毒素的排泄就打了极大的折扣,长期以往,身体就只有消耗,累积废物,而没有正常的修补和疏通,各个系统的提早退化是必然的结果。作为高级工程师的她,由于能干、善良、热心。又被加以办公室主任的行政重任。工作上有重担,一有一点事情,周末被领导随叫随到,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随便吃东西也是经常的“不得以”,结果身体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说服她对身体进行保养,她从来没有拒绝过,但可能从没有认真去思考过,催促她去检查一下身体,她总是找不出时间,当问她“还有比你的健康更重要的事吗”,她从没有得到过答案。

     或许是上天的提醒,她在一个湿滑的平地摔了一跤,对于一个一切正常的人来说,一般最多也就是严重扭伤,但对于刚刚过50 岁的她,却是右踝骨三面骨折,后面部位还是粉碎性的。严重的骨质疏松已让她的身体不能再经受任何一点冲击和振荡!这次提醒也许是一次上天的眷顾,虽然残酷了些,但比较其他类似的没有得到信号的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或因剧烈的咳嗽断了肋骨,或轻轻摔一下就股骨骨折,或伤在其他部位似乎要好些。更重要的是,这一跤把她摔醒了,她意识到了自己身体是该被爱惜和保养的时候了!

     在我的经历中,还有一个强者哲学持有者他是我在藏北地质队工作时教我鉴定古生物介行虫的老师,在那个特殊的年月,人们似乎更愿意称老师为师傅,这样似乎更“工人阶级化”一些。他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包师傅是20 世纪60 年代中期大学生中的“白专”(当年对不关心政治而学习和业务又好的学生、老师的归类),工作和业务上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做人也是如此,要求自己和徒弟都很严格,每天工作,生活,锻炼身体,一切有条有理,一点也不夸大地说,分秒必争,丝毫不差。离开西藏之后,他回到了大都市,随着改革开放,许多专业技术人员走上了领导岗位,他逐步升到了研究院副院长的位置。他对于工作依旧兢兢业业,对于身体则除了相信锻炼会带来健康,其他什么也不在意,不相信。作为一个年过半百的人,他没有认识到,锻炼是加强了体内的分解代谢,但随年岁的增加,在合成代谢慢下来的同时,分解代谢也要适可而止,要逐步改换到和年龄适合的运动上来,不然身体处于长期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的状态,入不敷出,反而有害。更糟的是,由于相信他的锻炼足以保持身体健康,他认为他不用作任何检查,当然,看医生就更不会在议事日程上了。

     在我是他徒弟时,就见他对人们有病痛或经常看病很鄙薄,总是说:“有什么能顶不过?太娇气了!”这也许和他研究了多年化石的职业病有关,他把自己也看成了一块不变的石头,而人体是一个活生生的机体,其稳定是靠在无数化学反应中保持平衡而获得。当这些化学变化在悄悄进行时,往往也在累积问题。因此,中年以后至少每年检查一下其变化是必要的。毕竟,现代的生命科学还是有很多方法可以校正越来越多的问题。也许就是这么两点误差,就在他即将退休之前,一天在锻炼之后洗澡时,他突发了很大面积的脑梗阻,生命虽然没有立即失去,但救活时已是类似于高位截瘫的结果,而且基本不太能认识人和事,每天的活动就是被妻子推到外面透透空气。这种状态的身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很快减弱,天气变化,外出容易受凉,而身体对任何病毒和细菌都基本没有抗御的能力。他频繁住院,如此挣扎了近两年后,生命耗尽在一场病毒袭击后控制不住的肺部感染中,留下了他历来引以为自豪的漂亮的爱妻,留下了还未来得及享受的退休生活。

     在我的工作日志中,类似的“顶一顶就过去了”的强者哲学持有者的案例还有一些,但我想上文的故事已足以让读者明白这一类人失去健康的原因。我历来尊重这些强者,没有他们的努力,世界会是另一种样子,但他们之中的一部分却把坚强的哲学用于一切领域,对自己的身体既不合作,也不给予任何帮助。我时时会为这些能干而要强的人感到遗憾,他们那么聪明能干,可就是忽视了自己最宝贵的财富。世上无完人,人总有看不见的盲区,又听不见别人的喇叭,总会在盲区撞车。是地位高造成的傲慢与偏见,还是不适当的要强造成的结果?

     总之,人应有傲骨,但不可有傲气。在健康问题上,是态度遮蔽了他们的眼光,让他们失去了挽救自己机会。是的,在健康问题上,至少在我所接触的人和事中,似乎真的是弱者们更幸运,求健康往往是他们生活的中心,这个愿望让他们四处求索,强者们反而占了劣势,他们把事业的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而把健康的前程置之度外。

     健康是一个强者最容易忽视的角落,健康不是自然而然,而是生活选择,也许强者们在事业和家庭上都有了太多的成就,以致把自己的健康当作不用特意关照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