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的北国风光——釣大比目魚和三文魚
文章来源: boyi01272020-10-06 04:08:31

  

阿拉斯加的北国风光——釣大比目魚和三文魚

    卜一                                                  

仲夏之際,老妻、我及友人組隊前往阿拉斯加。此行一方面是釣魚,另外也北行到北極圈之內觀賞。這雖是我第三度遊覽阿拉斯加,所見多新穎,不虛此行!

北上觀景

我們一行六人分別由各地飛往Anchorage,於夜間陸續抵達。次晨我們租了一輛 Suburban, 北上向Fairbanks 而駛。這一程有三百六十英里,基本上都是對開的公路,有幾處路況較差,還碰到修路停車,著實走了七八個鐘頭。這一路少見人煙,路旁長滿粉紅的野花(Fireweeds, 望眼盡是杉樹覆蓋的山巒,一片青蔥遠及天邊。屢過溪澗,我們在一條小溪旁的小店停車休息,只見溪水清晰,三文魚滿溪暢游。溪中站立著幾位垂釣者,耐心地等候大魚上鉤。我們經過 Denali 國家公園,那一帶山巒壯觀,只惜雲霧彌漫,沒能見到幾十英里外的美國最高峰—麥坎利山(Mt. McKinley)。

Fairbanks

約下午六點,我們抵達Fairbanks。這個城是阿拉斯加的第二大城,但只有三萬二千多居民(大Fairbanks都市區有八萬人)。Chena河蜿蜒流過市中心,整個城市十分清爽,沒有任何喧囂。我們住在離阿拉斯加大學Fairbanks分校不遠的一處度假村。這裏是阿拉斯加大學最早的校址。後發展出另外在AnchorageJuneau的兩處分校,共有三萬多名學生,學術、研究水平都甚佳。

我們在學附近吃了一頓日式的鐵板燒,也許是趕了大半天的路,大家都覺得這家餐館做的口味不同凡響!

Fairbanks的興起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原來在1901年有位商人E.T. Barnette駕著小輪船沿Yukon 河的支流Chena河航行,不幸到了如今Fairbanks所在的地方擱淺,無法繼續航行。他索性棄船,將貨物搬上岸,在荒野中開了個店,提供伙食給偶爾來此的捕獸者與探礦者。

卻是沒幾年後,阿拉斯加發現金礦,大批的淘金者來到此地,搭帳篷而居,此處成為一個「帳篷城」 (Tent city),  Barnette 先生賺了不少錢,成為巨富。到了1908年,淘金熱達到最盛之時,Fairbanks人口高達185百人。但好景不長,淘金形勢急速下跌,1920年時此地只剩下11百人。直到珍珠港事件發生,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侵佔了伊留申群島(Aleutian Islands)中的幾個前緣島嶼,美國開始在阿拉斯加建立了龐大的軍事基地,Fairbanks經濟得以復蘇,居民又逐漸增加。

上世紀70年代中期,宏偉的阿拉斯加油管(The Trans-Alaska Pipeline)開始施工,Fairbanks成為建築該管道的中樞地點,大批的工程、商務人員湧進該城,這裏的人口遽然暴增,呈現了有史以來最繁華的光景。

阿拉斯加油管

阿拉斯加八月初的白晝很長,下午十點多鐘天還沒黑,第二天淩晨四點多天又亮了。我們一早七點就出發,前往北極圈。一出Fairbanks 就在路邊見到阿拉斯加油管。百聞不如一見,這個油管的口徑大到48英寸,由阿拉斯加北海岸的 Prudhoe Bay 油田起到南海岸Valdez港,全長為八百英里。因為越過的大地、山巒,許多地方地表下為永凍層,如果將管道埋在土中,將造成凍土溶化,地基與管道下陷、變形。為了保持地基與管道的穩固,全程一半的管道均架空在地表之上。另外由於輸送的油溫度高達華氏200度,為了防止管道支架導熱造成凍土溶化,支架用當時非常先進的熱管(heat pipe)以便散熱。這些支架高幾十英尺,大部分埋在地底,其中充滿二氧化碳作為冷媒,由底部吸熱,對流到頂部用葉片散熱到空間。

 

 Prudhoe Bay油田是 Atlantic Richfield Company (ARCO,其分公司ARCO Alaska 後併入 ConocoPhillips) 19683月發現。其總含油量(Original Oil In Place估計為250億桶,為美國最大的油田,現主要為BPExxonMobilConocoPhillips三家石油公司經營。其後在北阿拉斯加又陸續發現一些中小型衛星油田。Prudhoe Bay油田發現數年後(1973年)正逢中東產油國家限產,造成全球石油價格暴漲。Alyeska Pipeline Service Company 遂於1974年開始建造阿拉斯加油管經過兩年多的工作,花費80億美金,管道於1977年完工。當年即開始試產,到年底即達到計畫的輸送量。這條管道最高的輸送量曾達到每天220萬桶,經過37年的生產,現遞減到每天50萬桶。據2010年的資料,當時的累積輸送量已達160億桶(包括衛星油田生產量)。

我們這一整天幾乎都沿著管道而行,這管道爬山、涉水,有似一條巨蟒,曲折地攀伏在地上,但也有許多段落是埋於地底,可謂時起時落,主要看該地段的凍土情況。我們經過一個加壓站(pumping station,在八百公里的管道中有11個加壓站,用以增加輸油的壓力,同時也提供清管及檢修 (pigging) 裝置的進出。

管道大多是沿著公路,也有一些部分離開公路不遠,幾乎都是荒無人煙,偶有幾處基地,提供食宿。在荒涼的管道旁,我們見到幾間房屋及院落,想來當年建築管道時此處十分興隆,如今已空無一人。據導遊說這些房子早已在出售,但好多年來無人問津。

親見阿拉斯加油管,才知道其工程之宏偉、技術之先進、環境之艱巨及風貌之不凡,這真是人類文明的一大奇觀!

北極圈之旅

我們北上的公路為 Dalton Highway, 這是在修建阿拉斯加油管及其後營運中石油公司為Prudhoe Bay產油業務所需而建造的公路,直到上世紀90年代才開放民用。但我們一路的確沒見到幾部車輛,頗有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感。沿路均為長滿杉樹的山巒。因為基本上在地表之下四英寸即為凍土,樹根無法生長太深,是以這些杉木都不能長高,也不可為成材之木。另外因凍土,路基不易保養,有許多部分是石子路,但也有局部鋪柏油的路面。

我們經過Yukon 河,這是一條十分寬闊的大河,源遠流長,由加拿大發源向西流到Bering Sea,也是當年淘金年代的主要航道。我們在河邊遊覽,見到阿拉斯加油管順大橋過河,十分壯觀。歸途中我們在河邊的餐館晚餐,這裏是幾百英里公路中少有的具有廁所及食宿的據點,有很多人在那歇腳,非常熱鬧。

兩百五十英里的路程走了五個多小時,我們進入了北極圈。所謂北極圈乃是指北緯66° 33 44 ( 66.5622°)以北的地方。 北極圈定義的來源在於地球的赤道與繞太陽的黃道呈23.4°的傾角(90° 66.5622°),北半球每年到夏至(621日、June Solstice)整個北極圈將是24小時的白晝;而到冬至(1221日、December Solstice)整個北極圈將是24小時的夜晚。

北極圈內了無什物,近午時分溫度近華氏70度。我們大家爭著攝影留念。那附近有一處被稱作指頭山(Finger Mountain, 乃是一塊岩石群,其中正好有一個岩石突出如指頭。在萬綠樹木中獨有這一座岩丘,也別具風味。

我們原道而回,途中遇著大雨,可見阿拉斯加得雨水而青蔥。夜分,回到Fairbanks

南下Homer 釣魚

一大早我們就上路,今天要從Fairbanks 趕到Homer,這一程約有580英里,路況有好有壞,天氣也時雨時晴。所幸我們數人輪流駕駛,不覺勞累。途中我們見到樹叢裡的母熊盯著坐在路旁的兩隻初生的小黑熊。其中一隻還不到一英尺長,就像孩子的玩具一般,十分可愛。午後過了Anchorage,沿著海邊而行,大海、群山、冰川,這裏的風光美麗無比。過一小溪口,水中、河邊站滿了釣魚的人,想來正是三文魚回流產卵的時節。經過幾個小鎮,都是釣魚與旅遊的據點。清澈無比的溪水中,三三兩兩垂釣者挺立自得。黃昏時分抵達Homer。

Homer位於Kenai 半島的南端,被稱作路的盡頭 The End of the Road)、海濱廣闊的小村The Cosmic Hamlet by the Sea)。但最重要的乃是以世界釣大比目魚之都Halibut Fishing Capital of the World)著稱,這當然也是我們來此最重要的目的。

Homer 是個只有五千多居民的小鎮,但占地開闊。我們住的度假村滿園鮮花,面對海灣及對岸的山巒與冰川,風景怡人。海灣內有一個延伸到海中7.2公里長,稱為Homer Spit 的岬角(cape)。那裏的碼頭停泊了幾百艘大大小小的船隻,還有許多商店、餐館及出海釣魚的公司,乃是本城最吸引遊客的地方。

岬角邊有許多遊客露營、垂釣。其中有一個被稱為Fishing Hole的人工小海灣,許多人在那釣魚,只見三文魚不斷飛躍,但很少上鉤。原來這些魚在產卵、交配,顧不上進食吃餌了。

釣三文魚—Salmon Fishing

我們花了一天去釣三文魚(Salmon)。一大早六點多鐘就趕到碼頭,船長駕的是自己的船,內艙可容六個乘客,也就是六個釣魚客。離開港口後,小艇在大海中急駛,大約走了一個多小時,船長停船下錨。替大家綁上五六英寸的鯡魚(Herring)做餌,教大家將線放到約三十英尺深。很快三文魚就紛紛上鉤,都是約三十英寸長的。

阿拉斯加有五種三文魚:Coho(Silver),Sockeye(Red),Chum(Dog),Pink(Humback, Humpy) Chinook (King)。三文魚幼苗一般是在河溪上游成長,但其一生大多時間是在大海中生活最後回游到出生地產卵、交配後死亡。我們釣的都是Coho(Silver) 三文魚,但也釣到一條Pink  Salmon。當天風平浪靜,雖然那裏水深有180英尺,但三文魚都在30英尺或更淺的水中活動。顯然船長是識途老馬,在汪洋大海中找到最好的地方,大魚得以頻頻上鉤。本來計畫一天的行程,因為全船的釣魚客在短短一兩小時就都釣到限量,大家就滿載而歸了。

阿拉斯加釣魚的規則因地而異,譬如在Seward, 每人每天限釣六條三文魚,而在Homer,每人每天只能釣三條。另外釣King Salmon的限量也因地因時而異。

 

釣大比目魚—Halibut Fishing

我們有兩天出海去釣大比目魚。第一次天氣很好,海上風平浪靜。我們在海上航行了約一個半小時,在大海中找到一塊窪陷,水深有兩百英尺。船長停船下錨,替大家裝上八爪魚、大鯡魚或其他捕獲的新鮮魚做餌,鉛錘就有一磅半重。大家把線一直放到兩百尺深的海底,然後提升兩三尺。不多久大比目魚就紛紛上鉤。但拉起來非常吃力,一來是魚重都是十幾或幾十磅,而且要從兩百尺的水底拉上來,費時費力,回家後手臂酸痛了好幾天。

阿拉斯加的大比目魚屬於Pacific Halibut,  6001500英尺水深處產卵,當初生幼苗時,有一隻眼睛移到上方,是以兩眼朝上。幼苗被海潮帶到近海的淺水區,在那裏生活兩三年後再游到深水區,一般在海底活動,最後在深水產卵、交配。

這裏的規則是每人每天可拿兩條,一條是小於29英寸,另一條超過29英寸。大致兩小時後,大家都達到限度。另外還釣到些鱈魚(Cod)、 鯊魚、SculpinsSkates,但這些魚大多被丟回海裏,僅留了少量鱈魚,還有的小鱈魚切來做魚餌。下午一點,我們就回到港口。

但第二次,也就是最後一天,天氣不太好,烏雲滿布。船走了約半小時,船長找到一個較近的海域,水深達180英尺,大家開始垂釣。 當時海上風浪不小,船搖晃得很凶,我們還見到附近海上鯨魚騰躍,浪花激起。天氣雖不理想,但大家還是幾乎釣到限度,時近中午就滿載而歸了。據報,當天較晚出海的遊客都沒能釣到太多的魚。可見天候乃是釣魚好壞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我們十分幸運,三天時光大家釣了三四百磅魚,可謂不虛此行。所獲鮮魚,經真空包裝冷凍後用行李托運,抵家時猶冰凍如初。

雨中遊冰川—Portage Glacier

這幾天遠望高山、冰川重重,當我們由Homer 返回Anchorage的路途中,進入分道到了Portage 冰川的進口處。這個冰川海拔很低,距Anchorage僅五十英里,是世界上少有的容易到達、攀登的冰川。只惜當我們抵達時,正逢傾盆大雨,不便下車步行登冰川,只得在雨中遙望,並見雨中山洪,無數瀑布沿山傾瀉,壯觀美麗。

尾聲

返抵Anchorage,搭淩晨飛機返回休士頓。回思此次阿拉斯加之旅,千山、萬水、大海,景色不凡;北極圈之奇特、阿拉斯加油管之宏偉、釣大魚之開懷,令人回味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