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兮归来、哀林彪
文章来源: boyi01272020-06-12 19:32:08

                       

                                    林彪 

                        魂兮归来、哀林彪                            

                                                     卜一

    二十多年前,我到南昌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见到在那所当年起义指挥部的老楼里面陈列了大量的照片、图表、文献资料、实物以及模型,展现了南昌起义的酝酿、准备、爆发和发展的全过程。 特别是墙上挂满当年参加起义的英雄、烈士们:周恩来、叶挺、贺龙、朱德、刘伯承- - 蔡廷锴、郭沫若等等,琳琅满目,连宋庆龄居然也在里面了。 临离之际,我对管理员说: 「你们这个纪念馆做得非常好!只是缺了一个人的相片。 」管理员笑着答道: 「谢谢!不过不会有缺吧? 」 我说: 「林彪怎么没看到? 」 管理员有点尴尬,道: 「这个问题,我们也在设法,会回来的!会回来的! 」 一晃二十多年了,不知林彪魂兮归来否?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少年

    林彪于1907年生于湖北黄冈林家大湾的一个殷实望族,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毓蓉;曾用育容、育荣、尤勇、李进等名字。 林家的祖籍是福建,在林家家谱中,记载林家在唐宋时期从福建迁到安徽,宋代末年来到林家大湾,繁衍成当地望族。  

    

林彪的故乡——湖北黃岡林家大灣

    林彪家是个大家庭,林彪的两个堂兄—林育英、林育南都是中共早期的领导和烈士。 林彪的父亲林明卿在兄弟五人中排行老四,人称「林四爷」。 他不事农务,开了个织布厂,雇了许多工人,生意越做越大,也拥有很多田产。     

    林彪不到八岁就开始帮家里干活,打柴挑水什么的,母亲常向人夸他懂事。 他九岁就上了私塾,很内向,爱学习,甚至一边吃饭一边看书,被人称为「书呆子」。 林明卿曾对林彪说:「你毕业后就教书吧。 」没想到林彪却说:「现在国家不太平,我想报效国家去当兵,为老百姓打天下。 」林明卿吓了一跳,一个内向的人,性格完全不像是个当兵的,怎么能去打仗?

加入共产党

    1922年3月,林彪考入武昌共进中学,因生活所迫他决定休学一段时间。 林育南介绍他到粤汉铁路子弟小学教书。 在教书期间,林彪还开办了夜校,并经常到工厂与工人接触。 1924年,林彪加入共青团。 1925年五卅惨案后,武汉的学生纷纷游行、罢课,支持上海的斗争。 林彪在进步同学集会上发表演说,一鸣惊人。       

    林彪从共进中学毕业后返回林家大湾,父母要他就近谋一个教师职业,以便关照家庭生活。 但他说服父母,决心弃教从戎。 后经当地中共组织批准于是年底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编在步兵科第2团第2营第3连,同时改名为林彪。也就是在那时,林彪初次见到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及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委员长的周恩来。

黄埔军校

南昌暴动

    林彪在黄埔军校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并任3连中共支部书记。 1926年11月,从第四期毕业后,他由广州北上武汉,分配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任见习排长、排长,曾随部参加北伐战争中讨伐孙传芳和进军河南的战斗。 1927年4月随第25师73团(由叶挺独立团改编)参加武汉国民政府举行的第二次北伐,历经上蔡、临颍等战役。 7月,随部移驻九江。 当时在南京的蒋介石已进行清共,在武汉的汪精卫也开始分共。 林彪遂于8月初随聂荣臻、周士第率部参加南昌起义,任73团3营7连连长。 起义失败后,随军南下,10月起义军在广东潮(州)汕(头)地区溃散,林彪随朱德、陈毅率残部转战闽、粤、赣、湘边地区,并参加了湘南武装起义,改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师1营2连连长。

南昌起义

上井冈山     

    1928年4月28日,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部分隊伍和湘南武裝起義武裝,在寧岡縣的礱市同毛澤東直接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勝利會師。5月4日,兩軍會師大會在礱市舉行,會上宣佈成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王爾琢任參謀長,下設第十、十一、十二師。21歲的林彪任第十師第二十八團一營營長,何長工任該營黨代表。井岡山會師後,革命的武裝力量更加壯大了。

    井冈山

    後來,蔣介石調集湘、贛兩省軍隊多次「進剿」井岡山,少的時候有八、九個團,最多的時候達18個團。在井岡山的「反圍剿」鬥爭中,林彪初任工農紅軍第四軍的營長、團長,因指揮作戰有方,特別是在毛澤東親自指揮的三打永新和龍源口激戰中,林彪機智靈活、善用疑兵的戰術風格贏得了毛澤東的賞識,提升很快。

中央苏区

    1929年1月,林彪随朱德、毛泽东挺进赣南、闽西,3月任红4军第1纵队纵队长(亦称司令员)。 期间,支持毛泽东继续担任红4军前委书记。

    1930年,林彪发了一封对红军前途表示担忧的信给毛泽东,其中提到:「红旗还能举多久?」 毛泽东立即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题回覆,批评了林彪以及党内一些人对时局的悲观思想。 信中强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 这封信在中共建政後列入《毛泽东选集》,但并没有公开林彪去信的事情。 等到林彪死后,这件事成了批判他的重要证据之一。 

    事实上,我们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林彪的确非常有远见。 因为当时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策略是基于国民党内部斗争、军阀混战不已的客观环境。 但情势的发展显示蒋介石很快就控制了内部斗争和军阀反叛,得以着手对付中共农村包围城市的问题。 几年后各处的红军根据地纷纷瓦解,被逼不得不放弃苏区,开始西窜(长征);损失了90%的实力,最后在西北边区落了脚,等到了抗日,才恢复、壮大。    

    1930年6月,林彪任红1军团第4军军长,时年23岁。 1932年3月任红一军团总指挥(后称军团长),率部参加了文家市、长沙、吉安、赣州、漳州、南雄水口、乐安宜黄、金溪资溪等重要战役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曾多次指挥所部担任战斗的主攻任务,成为红一方面军能征善战的高级指挥员之一。 在此期间,他还曾被选为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委员、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红军反围剿战役

長征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开始,总共八万六千人,分成第一、三、五、八、九共五个军团,突围西窜。 林彪担任第一军团军团长,与政委聂荣臻指挥所部参加了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和强渡湘江、乌江作战。 1935年1月,参加了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改组了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军委,由毛泽东负责军事指挥。 遵义会议后,林彪指挥红一军团参加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夺占泸定桥等作战。  

 

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

   红军长征强渡的泸定桥

    遵义会议刚一结束,红军在土城初战失利,再加上许多干部对红军绕着圈子走表示不理解,林彪独自写信给中央,建议「毛、朱、周随军主持大计,请彭德怀任前敌指挥,迅速北进与四方面军会合」,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斥责。 等到林彪死后,这件事也成为批判他的重要证据之一。 

        同年六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川西达维会师。 接着双方对领导权和进军策略产生分歧,斗争不息。 9月10日凌晨,毛泽东毅然带领第一方面军第1军(原第1军团)、第3军(原第3军团)单独北上,改称陕甘支队。 林彪任支队副司令员兼第1纵队司令员。 十月中旬,残部约六千余人到达陕北与刘志丹、徐海东领导的十五军团会师。 其后,陕甘支队恢复第一方面军番号,林彪重任红1军团军团长,并当选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随后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东征战役。 长征途中,林彪一直担任前锋,冲锋陷阵、骁勇破敌,战功卓越!

抗日

林彪于1936年6月被任命为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校长,后兼任政治委员。 1937年1月,红大从保安(今志丹)迁至延安,并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林彪继续任校长兼政治委员,并兼任抗大第一分校校长和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为第十八集团军),下辖3个师,林彪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15师师长和该师军政委员会书记,是三位师长中最年轻的,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军委前方分会委员。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以师为单位分头开赴抗日前线,林彪率部挺进华北抗日前线。  

1937年9月25日,林彪与聂荣臻指挥所部设伏平型关,一举歼灭日军精锐第5师团21旅团一部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 余余辆,缴获各种枪1000余支(挺)、军马50余匹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取得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出击作战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同时使他成为名噪一时的抗日名将。 由于平型关战斗的意义重大而深远,此战在全国的舆论中成了重大新闻,被各报刊登载。 林彪作为作战的指挥官在党内的影响更大,在全国也成了知名人物。

平型關——林彪率部在此击溃日军

    1938年2月,林彪奉命率115师师部和343旅由晋东北南下,到吕梁地区开辟根据地。 3月2日带师直属队途经隰县以北千家庄时,因身穿缴获来的日军大衣并骑着洋马,被当地驻军阎锡山部第19军警戒部队的哨兵开枪误伤。 子弹从右腋经左侧背穿出,伤及肺和脊椎骨,从此留下终生未愈的植物神经紊乱症,并逐渐形成了怕水、怕风、怕光,一紧张就出汗的毛病。 后送延安治疗,师长职务由343旅旅长陈光代理。 从5月开始,边休养边参加「抗大」工作,曾就「抗大」的教育方针、军队的领导问题等作过多次报告和演讲。 

    同年冬经党中央批准,赴苏联继续就医。 1942年2月,林彪经新疆返回延安,任中共中央党校管理委员会成员,主持军事教育会议,参加整风运动。 10月赴重庆,与周恩来一起同张治中、蒋介石等就克服内战危机、继续合作抗日等问题进行谈判。 1943年7月返回延安,继续在中共中央党校工作。 1945年4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 8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当选为中央军委委员。

解放戰爭

    抗日战争胜利后,林彪原被派到山东拟任山东军区司令员、中共山东分局委员。 但于9月下旬,在前往山东的途中接到中央电令,遂奉命兼程转赴东北,于10月底抵达沈阳。 此后历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东北军区、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并兼任东北军政大学校长等职。  

    东北解放战争中,林彪(左)、高岗(中)、陈云(右)

    进入东北初期,林彪曾根据形势变化,向中央军委提出缩短战线的建议并被采纳。 尔后参与领导建立东北根据地,并组织指挥了四平、新开岭等战役。 1946年6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是年7月,指挥在北满的民主联军进行三下江南(指第二松花江以南)战役,和南满的民主联军组织的四保临江(在吉林南部)战役,南北呼应,使国民党军首尾不能兼顾,疲于奔命,陷入被动。 1947年先后发动夏季、秋季、冬季攻势,歼灭国民党军30余万人,为在东北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     

    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林彪在攻克锦州后果断举行辽西会战,围歼国民党军「西进兵团」,取得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辽沈战役共歼敌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并使东北部队由1945年夏出关时的13万余人发展到100余万人。

四平街战役

锦州战役

    同年11月奉命率部入关,任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员和中共平津前线总前委书记,与罗荣桓、聂荣臻一起,统一指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进行平津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 

    

平津战役中:林彪(右一)、高岗(右二)、罗荣桓(右四)、聂荣臻(右六)

天津战役

北平和平解决

    1949年3月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5月兼任华中军区司令员,并任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书记。 6月率野战军主力渡过长江,先后指挥了宜沙、湘赣、衡宝、广东、广西、海南岛等战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余人,解放湘、鄂、粤、赣、桂五省。

建国初期

    中共建政以后,林彪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后改为中南行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 1950年6月参加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后,即举家迁到北京。 因其怕光、怕水、怕风的毛病越来越重,开始脱离工作进行诊治。 同年10月经中央批准,再次赴苏联就医。 1951年回国后住进毛家湾,仍以休养为主。     

    同年11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54年起任国务院副总理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4月在中共七届五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9月被授予元帅军衔。 在此期间,他的职务虽然一直在提升,但基本没有在岗位上工作,深居简出,很少抛头露面和参加社会活动。

    1958年5月,林彪参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和八届五中全会,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共中央副主席。 与此同时,他介入所谓「反教条主义」斗争,在全军掀起对「教条主义倾向」的批判,打击了刘伯承等一大批干部。 1959年在庐山会议中支持毛泽东斗争彭德怀,后任国防部长,军委常委、副主席,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提出并推行一整套「左」的东西,打击、迫害、排挤一些与他意见不同的同志;同时对毛泽东搞个人崇拜。     

    1965年冬林彪以「篡军反党」等罪名诬告罗瑞卿,并提出所谓突出政治的「五项原则」,将全军群众性的大比武运动压了下去,同时解除了罗瑞卿的职务。 1966年初责令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对罗瑞卿所谓「资产阶级军事路线」进行批判,提出「突出政治」、「政治可以冲击一切」的论调,致使全军的各项工作受到严重干扰与破坏。

文革成为接班人

    1966年8月1日,中共八届十一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召开。 8日,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文革正式开始。 由周恩来提议,全会通过林彪取代刘少奇,成为唯一的中共中央副主席,且林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跃升至仅列毛之后。 8月18日到11月26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共八次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以表示支持。 林彪每一次都站在毛身边出席,林喊道:「谁敢反对毛主席,就全国共讨之,全党共诛之!」

 

文革中林彪支援毛澤東整肅了劉少奇、鄧小平等許多中共領導   

    在文革初期,林彪支持毛泽东整肃了刘少奇、邓小平平等许多中共领导及推动全国军中和民间的斗争。 1969年4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在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加入「林彪同志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

    三国时期,孙权曾给曹操上书,歌功颂德,称为「天命」,劝曹操当皇帝。 曹操读罢这封信,出示给群僚们看并说:「孙权这小子,竟想把我放在火炉上烤! 」林彪没有曹操的政治智慧及手腕,还不知道他已被毛泽东放在火炉上烤了!

毛林分歧

    林彪在文革期间重用四大金刚——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 杨成武倒台后,他们四人掌管军委办事组,实际操控军队。 1970年8月,吴法宪在宪法草案起草小组讨论会上,就起草宪法草案中是否加入吹捧毛泽东的字句与张春桥激烈争执,引发林彪关注。 林彪提议毛泽东出任国家主席也促发了毛的非议,毛林两人在国家主席的存废问题上意见分歧。 8月23日至9月6日,在江西庐山举行中共九届二中全会(第三次庐山会议),林彪首先发言,不点名地批评了张春桥「利用毛主席的伟大谦虚反对毛主席」。 吴法宪与张春桥的争执和林彪在庐山会议中的谈话成为整个林彪事件的导火索。 事实上这些争执只是表面扯皮的事,其实质所在乃是林、吴等人已显露出对文革路线的怀疑与不满!

林彪与其四大金刚:左起:李作鹏、吴法宪、林彪、黄永胜、邱会作

    九届二中全会之后,毛泽东发起批陈整风,矛头直指军委办事组四人和叶群。 至1971年4月,五人先后多次给毛泽东写检讨。 终于在4月的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宣布他们的检讨已经算完了。 然而经过几个月短暂平静之后,1971年8月,毛泽东秘密南巡,沿途经过各省市,与地方负责人谈话,公开指出他与林彪的矛盾,宣布「第十次路线斗争」,为斗倒林彪作准备。

折戟沉沙、惨死外蒙古

    据中共官方描述,林彪、叶群于1971年3月22日-24日指使林立果、周宇驰、于新野制订了武装政变计划,计划取名为《「571工程」纪要》。 9月8日-11日,林立果、周宇驰先后分别向江腾蛟、王飞以及「联合舰队」的其他骨干传达林彪手令,具体部署刺杀毛泽东。

右起:王秉章、林立果、李作鹏、林彪、黄永胜

 

林彪、叶群和孩子

    毛对此有所警觉,突然改变南巡行程,乘火车提早返北京,并沿途尽量少停站,加速赶回。 9月12日下午,毛泽东先在丰台车站停留两小时多,召集李德生、纪登奎、吴德、吴忠谈话,吩咐李德生调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的一个师到南口待命,以防万一。 其后在下午四时余抵达北京站,回到中南海。

    林彪当时在北戴河,得知毛泽东南巡推动整肃他的行动,并已回到北京布局,即将公布他的「罪行」;遂与叶群、林立果等于9月13日零时从山海关机场强行乘飞机外逃,凌晨3时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肯特省贝尔赫矿区南10公里处机毁人亡。

林彪最后想诉的冤屈        

    当年韩信被夷三族前,曾抱怨道:「悔不用蒯通之言!」 但可怜的林彪魂丧异国,没能留下一言一字。 他临死前应该心怀冤屈,却没能向世人吐诉。 所幸他的四大金刚——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都留了下来,除了黄永胜于1983年就去世外,其他三位都在保外就医后安度了二、三十年其乐融融的晚年。 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都留下珍贵、详尽的「回忆录」,而且是在香港发表,其中没有太多「党八股」,不乏真切直言。 我们从这些回忆录中不难看出林彪最终的心声。

    关于林彪的「罪行」,吴法宪在回忆录中辩驳道: 「如果说的『阴谋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力』这件事,是指林彪『谋害毛泽东』和『另立中央』,那么就请拿出有力的证据来。 - - -(我不是说林立果、周宇驰他们的活动的证据,而是指林彪个人直接指挥策划和指挥的证据),为什么一直不让我们看到?直到今天,林彪是不是直接指挥策划和指挥了这么一个『政变』,在我心里一直是一个谜。 至于我自己,就更是既没有参与也丝毫不知道这样一个所谓的『政变』。 」他又说:「我想,林彪之所以坚持设国家主席,是希望以这种方式来说明国家秩序已经恢复正常,「文化大革命」的无政府状态已经结束。 - -不设国家主席则『名不正、言不顺』,不像个正常国家。 - - -即便当时不合毛主席的心意,也只是不同意见之间的争论,并不违反党纪国法,何罪之有?」  

    吴法宪晚年认为他们的错误在于盲目执行了「文化大革命」:「直到这几年我反思自己走过来的路才感到,正是因为我在『文化大革命』中盲目地贯彻执行了毛泽东的指示,才犯了各种各样的错误。 」而他认为「文化大革命」的主要祸首罪魁应该是毛泽东和周恩来,他说:「『文化大革命』中,在刘少奇、邓小平等中央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受迫害的问题上,毛泽东和周恩来应当负主要和直接的责任。 毛泽东是决策者,而周恩来是主要执行者。 」

九一三事件的掌控者——周恩来

        关于「九一三事件」,半个世纪以来被世人谈论不息,也将在未来的历史长河中成为「千古之谜」。 这个事件的掌控和善后处理的主要人物是周恩来。 周恩来扮演了当年吕后诛韩信中,萧何的角色。

    事件发生前段的9月12日晚,中央警卫团副团长张宏从北戴河打电话向张耀祠报告说:「林立衡讲,林立果、叶群正在商量要挟持林彪今天晚上逃跑,还要派飞机轰炸中南海,暗害毛主席。 林立衡让我立刻直接向张耀祠副主任报告,保卫好毛主席。 」张耀祠立即报告了汪东兴,汪东兴随即报告了周恩来。 23点20分左右,周恩来在了解到256号三叉戟飞机在北戴河以后,命令「注意观察,有情况随时报告。 」此时,叶群跟周恩来打了电话,通话半小时。 周恩来问叶群有没有调飞机,叶群说没有。

周恩来与林立衡

林彪在北戴河的别墅

    根据如今公布的许多数据,特别是吴法宪的回忆录,当晚接下去的几个小时,周恩来一直在掌控(manipulate)着情势的发展,与北戴河、山海关机场,吴法宪、毛泽东等等密切联系。 甚至命令吴法宪试图与飞行中的飞行员潘景寅及林彪通话未果。 当飞机飞抵赤峰附近上空时,吴法宪请示周恩来要不要起飞歼击机把林彪乘的三叉戟机拦截回来? 後经请示毛泽东,毛答复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 到13日临晨两点多,飞机已经飞出国界,雷达看不见了。

九一三林彪乘飞机逃亡图

    接下去的几天几夜,周恩来都住在人民大会堂指挥,他召集了张春桥、姚文元、黄永胜、吴法宪等,一方面追踪林彪的下落,一方面作全军部署、备战。 15日下午5时,周恩来向大家通告,接到外交部的报告,证实有一架中国的大型军用飞机,于13日凌晨在蒙古国的温都尔汗失事,机上人员全部死亡。 16日下午5时,周恩来召集大家到福建厅查看中国驻蒙古大使馆送回来的照片:飞机大部已烧毁,残骸散布在草地上;遗体虽已经火烧,但还可勉强辨认出林彪、叶群、林立果以及其他的人。 看完照片,周恩来松了一口气,教大家去休息,解除三天三夜不停的紧张与担忧!

林彪乘的256號三叉戟飛機坠毁於蒙古國的溫都爾汗

飞机残骸

 

  林彪遗体    

    当晚8时,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召开了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 大家等了一个小时,他才穿着睡衣从毛泽东那里回来。 周当时神采奕奕,满面笑容,先展示了外交部送来的照片,然后向政治局成员传达了毛泽东和他两人共同回忆的林彪在历史上的十六项「错误」,也就是以后为林彪「定罪」的依据。 最后周恩来宣布,大家明天都可回家,不必再住在人民大会堂了。 散会后,张春桥做东,买了一瓶茅台酒,给政治局的每个人倒了一杯,大家举杯庆贺。 喝完酒,周恩来兴致勃勃地说:「大家回去休息吧! 」

    又根据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的《我的伯父周恩来》书中记载:「当中国驻蒙古大使馆派人带回的照片,证实了林彪的确折戟沉沙,自取灭亡之後,原本弥漫着高度紧张气氛的东大厅里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其他人都已经如释重负地离开了,屋里只剩下周恩来、纪登奎。 突然,一阵嚎啕之声如江水崩堤猛然暴发,纪登奎一下呆住了,不是亲眼目睹,他不会相信,发出这种哭声不是别人,就是刚才还和大家一样露出久违的笑容,举杯庆祝这不幸 中的万幸的周恩来!- - -纪登奎此刻也乱了方寸,话说得结结巴巴: 『总理,总理,林彪一伙摔死了,这是不幸中的万幸,应该说是最好的结局了,您该高兴,对不?』周恩来回过身来,双肩依然在颤动,脸上老泪纵横,他摇着头,声音嘶哑地反复说:『你不懂,你不懂!』」

周恩来善后、处理九一三事件

    在处理九一三事件中,当然有大量与林彪有关的干部受到牵连。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乃是他的四大金刚。 据邱会作的回忆录说,事件发生约两周后,周恩来召集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和他四人到人民大会堂,告诉他们:「主席对你们的问题有决定。」简单的一阵谈话後,周恩来就起立与他们道别,把他们一一送去牢狱了。

    邱会作对当时的情景写得十分动人:「我一踏进福建厅,一眼就可以看出一切都变了。 - -我走前和总理握手,我含着泪对总理说:『我相信毛主席,相信中央,也相信我自己。』总理那双很有神的眼睛看了我很久,说『好! 』 我就要离开福建厅了,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我双手握住总理的手,从肺腑里吐出一句话: 『希望再见到总理! 』 总理又盯住我看了一眼,用很低沉的口气说: 『到那里去,好好住下!』 - - 我1930年(注:十六岁)第一次见到周总理,到1971年同周总理最后分别。 - -,1934年周总理救了我一命(注:长征前,邱会作担任掩埋红军战略物品,完工后不久,政治保卫局长邓发为了保密,把他绑起来,准备把他带去活埋灭口,路上正巧遇到周恩来,周下令把邱释放。 )时至今日,使我多活了五十二年,- - 我根本不相信总理对我们会下狠心。 」

    他们四人先分别被关押在不同的北京卫戍区的军营里五年多。 毛、周去世后的1976年底又都被转送到秦城监狱再关了五年。 在1980年底才提起公审,最后在1981年1月判决,他们的罪状中最重要的就是「参与林彪的反革命阴谋活动」,都被判了16到18年徒刑。 但到了那年秋季,也都被「保外就医」,过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除了黄永胜于两年后,72岁时就因肝癌去世,其余三位,吴法宪活到89岁,邱会作92岁,李作鹏95岁。

    吴法宪的女儿在《吴法宪回忆录》的附录中有这样一段叙述:「这时,生活虽然清贫,但却是他一生最快乐的日子,父亲常对我们说,高处不胜寒,还是人间(老百姓中间)好。 在他一生中,也就是在这些日子里,他吃得香,睡得着,再不用担惊受怕地过日子了。 」

    周恩来之与林彪,正有如萧何之与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林彪18岁时(1925年底)进入黄埔军校,当时周恩来是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及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委员长,是林彪在军校里和共产党里的双重领导。 而九一三事件发生之中及善后,周恩来都掌控全局对林彪来说,可谓「成也周恩来,败也周恩来」。

    周恩来是毛泽东文化大革命的执行者。 国内对周恩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周没有尽到抑制毛泽东错误的责任,使得千千万万的干部、百姓艰辛备尝但也有人认为周忍辱负重,保全了大批干部、人才,为中国的未来铺下平坦的道路。 周恩来是个大和稀泥的奇才,中共若没有他,就有可能发生像太平天国天京内讧,自相残杀殆尽的惨剧。 林彪垮台后不久,邓小平就复出了。 1973举行的中共十大在当时被西方评为周恩来的全盘胜利,虽然以后还发生了批邓的反击右倾翻案风,但毛泽东身后中国政治的曙光已经隐隐在望了!

1973年的中共十大

毛泽东与周恩来在十大会议中

江青与张春桥在十大会议中

1975年美国时代周刊以周恩来为封面,推测毛身后的中国

中共为林彪盖棺论定

    1973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开除林彪的中国共产党党籍。 1981年1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对其作出判决,被确认为「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同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决议》指出:「一九七〇年至一九七一年间发生了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的事件。 这是文化大革命推翻党的一系列基本原则的结果,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毛泽东、周恩来同志机智地粉碎了这次叛变。 」

省思

    林彪能征善战,骠疾敢深入,攻坚破敌,毛泽东称其为「天才」,蒋介石评他为「当代韩信」。 他从八一南昌暴动起,上井岗山、江西苏区反围剿、长征冲锋陷阵、抗日平型关挫敌、东北决战,取平津,经略华中、华南、海南都立下大功,他和粟裕两人乃是中共夺得天下中最重要的两个功臣,也是和中国历史上的白起、韩信、徐达、常遇春齐名的扭转乾坤的名将。 但他和韩信颇为相似,虽为不可多得的战将,却有欠政治头脑及手腕。

    林彪从井冈山起,一直是毛泽东的宠信,不仅在打天下阶段手握重兵,即使到开国以后有一段时候也身居要职。 在上世纪50年代,有人猜测毛泽东未来的接班人,最有可能的是林彪和邓小平两人,但还是林彪比较看好,因为林彪比较简单,靠得住。 毛泽东在诛杀、整肃功臣的过程中,林彪帮了不少凶,弄倒彭德怀、罗瑞卿,他出了大力,刘伯承、粟裕也早已被释了兵权,毛泽东有了底,开始准备全盘整肃,启动了灾害中国的「文化大革命」。 于是拉着林彪,稳住军队,矛头直指刘少奇、邓小平。 林彪摇旗呐喊,卖劲十足,扳倒贺龙、杨成武等等军队头子,斩除了毛泽东对解放军的忧虑。

    但等到将领都整肃殆尽后,林彪及其党羽的作用也就不足轻重了。 从林彪、吴法宪与张春桥的争执开始,显示出林彪及其党羽对张春桥、江青等的不满,以及对文革路线有所「怀疑」。 事实上,张春桥、江青之辈只是毛的爪牙、走狗,江青说得好:「我只是主席的一条狗,主席要我咬谁,我就咬谁!」 君不见周恩来从延安初期起就把江青伺候得服服帖帖,连自己的兄弟、贴身卫士牺牲都在所不惜。 却是林彪及其党羽火候不够,打狗还得看主人,惹了爪牙,他们的主子就会怀疑你不满他了。 以后林彪的处境也就每况愈下了!

    南宋陈亮在评韩信时,道:「汉高帝所籍以取天下者,故非一人之力,而萧何、韩信、张良盖杰然于其间。 天下既定,而不免于疑。 于是张良以神仙自托;萧何以谨畏自保;韩信以盖世之功,进退无以自明。 萧何能知之于未用之先,而卒不能保其非叛,方且借信以为自保矣。 」    

    他的见解颇为深奥精辟,大凡创业君主手下的功臣有三种下场:

(一)以神仙自托,除去权、势,得以自保,寿终正寝:在汉:张良;在宋:张永德和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琦(注:此四人属杯酒释兵权,半被动、半主动地除去权、势,外放做节度使,事实在家孵豆芽。 )在明:汤和;在中共:粟裕,刘伯承(注:此二人亦属半被动、半主动地除去权、势,到军事研究院去混日子了)。

(二)以谨畏自保高位,危舟以过万重山:在汉:萧何; 在宋:赵普、曹彬;在明:徐达(注:亦不免有背疽赐鹅之流言) ;在台湾二蒋:张群、黄杰、严家淦;在中共:周恩来。 

(三)自以为盖世之功,进退无以自明者皆惨死:在汉:韩信、彭越、英布; 在宋:李重进;在明:李善长、宋濂、胡惟庸、蓝玉、周德兴、冯胜、朱文正、傅友德、廖永忠、朱亮祖等等;在中共:则为林彪、刘少奇、彭德怀、高岗、饶漱石、潘汉年、王佐、袁文才等等:在台湾二蒋:吴国桢,孙立人等等。    

    依照陈亮的解析,林彪的悲剧绝非偶然,乃是其个性、处境的必然下场。 林彪及其四大金刚最后才恍然大悟:毛泽东已经完全抛弃他们了! 即将「请君入瓮」;而他们真正的罪行乃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盲目地贯彻执行了毛泽东的指示。 林彪不愿像彭德怀、刘少奇一样饱受折磨,加之他那宝贝妻子和儿子,弄得一家昏头胀脑、手忙脚乱,糊里糊涂地就折戟沉沙,惨死异国!

    至于追究「571工程纪要」、「武装政变计划」、「联合舰队」以及林彪及其家人逃亡的过程,还有周恩来最后一路紧盯、事後大哭一场、并善后、发布处理「九一三」事件的报告,到底其真伪、可信度如何? 必将成千古之迷,那就算是吟风弄月的余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