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帮忙,怎么帮忙
文章来源: xiaosai2020-08-31 19:26:11

昨天在一篇鸡汤文中,看到一个颇为有趣的观点。那就是:别人不开口,不要主动帮别人或者给建议。

文章的论点是,如果条件允许,大多数人都喜欢当“助人者”,帮助人所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会让人心情愉悦,甚至上瘾。但站在受助者的角度来看,却是另一番感受。你以为的热情,在别人看来只是“花式炫耀”。

生活中有很多人喜欢好为人师,但受助者往往很反感,因为“指导你”等同于说,“你比我差”,没人会承认自己比别人差,即使客观上他确实能力不足,也不会愿意接受你的建议。所以,只有当别人主动求助于你,你才能伸出援手。

这个对于我来说,倒是一个新颖的视角。想想我们平时的助人,尤其是提建议式的“助人”,往往是以自己的想法作为出发点。尤其是某坛的长青话题,夫妻为了丁点儿小事闹矛盾,其他人最爱的建议就是: 离!虽然是开玩笑式的,但是也折射出了一种居高临下。

我的西人同事开玩笑说,这个世界上,有三件事情,永远不要尝试去给别人建议。那就是:夫妻相处,子女教育,以及投资理财。这里面,我对子女教育可说是最有感触了。自己的娃,哪怕千不好万不好,一旦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姑姑舅舅站出来批评我的教育方法,我是铁定要反驳的。虽然事后也会反省,自己确实改善空间很大。我想,潜意识里,就是产生了一种对方认为“你比我差,教不好你的孩子”,从而激起的自我保护式的反击吧。

说到帮助别人,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帮助别人本来是件好事,但让受帮助者的尊严受到伤害,比不帮助他还坏。尊严,永远比帮助更重要。在这个金钱挂帅的时代,很多人被经济能力所主导,经济上的弱势,常常被标签为弱者。政府与社会,对低收入者提供的各种福利措施,就是为了让经济上有困难的群体,仍然能够有尊严地生活。社会上很多人,把福利看成了施舍一样,带着有色眼镜看待领取福利的人。事实上,领取福利的人,同样具有独立的人格与精神。他/她们对社会的贡献,也未必就比不拿的人少。就像很多艺术家,虽然生活穷困,但是仍然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是另一种形式的为社会做贡献。我儿子小学时有一个好朋友,有一次我去附近超市买东西,遇到了他的妈妈,正在收银。我问她,第二天学校的圣诞音乐会,她会不会参加,她说,每天要忙着打两份工,实在抽不出时间去看演出。她家里三个孩子,做的是收入并不高的工作,如果没有各种补助,不知道要怎样生活。但是她努力工作,她的孩子们,未来也会是纳税人。这也是一种为社会做贡献啊。

真正的帮助,是平等地看待受助者。所有努力着的人,都应该被尊重。许多的人,其实一直在默默拼搏,也许只是暂时缺乏一点运气,也许是其他的各种原因而经济拮据。亿万富翁也有人渣,平头百姓也出英雄。谁又能比谁更高一点呢?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软肋,不管是帮助别人还是求助于人,都应该抱着平等的心,既不是居高临下,也无需卑躬屈膝。当然,也有帮人帮出祸的。 比如扶起摔倒老人而被讹的, 还比如助学贫困少年,一旦撤助之后反目成仇的。这些,就完全是人性里“恶”的范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