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造假?你来裁判!
文章来源: 赌城看客2019-11-21 09:25:39

前几天,本城有过关于院士涉嫌论文造假的报道,本城的一些网友也写了博客表明看法。

说实话,看到这个报道确实挺生气,院士也造假?尽管这事儿与我这个(与涉事人和单位没有任何关联的)吃瓜群众也没啥关系,但也“跃跃欲试”想当回“裁判”说说是非。

朋友说:“当判官和控辩双方的代理人不同,不能感情用事,必须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那好,现在就上网了解一下这件事情的经过。

上述报道说“一位署名为 Elisabeth Bik 的前斯坦福大学助理研究员在社交媒体PubPeer网站公开指出,一位中国学术圈的教授多篇论文存在实验图片‘不当复制’问题,这位教授还是中国顶尖学府的校长。”

先上网搜索 Elisabeth Bik 是谁?TheScientist上有篇文章介绍说:“伊丽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博士曾是微生物学家,热衷于花费12个工作小时在周末仔细检查图像是否有操纵迹象。从最初业余爱好变成了热情。比克估计她在过去五年中花了大约5千个小时来检查论文。2016年,她和另外两名研究人员Ferric Fang和Arturo Casadevall在mBio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使几十篇论文撤稿”。更多内容请点击上述链接。

Elisabeth Bik 说了什么? Elisabeth Bik 在她 twitter“置顶”的文中说:“最近,我在@PubPeer 上提出了有关中国院士一些论文中可能的图像重复的问题。我想在此强调,我不是在指责任何人的不当行为。请记住,许多重复可能只是诚实的错误。”

往下翻,2019年11月13日
9:28am Bik 在twitter发文:“今天早上,我在看一位著名教授的论文,他是中国院士,中国一流大学的校长。但是,请看这张流式细胞仪图像。如果你发现了什么,继续...。”文末附有一组图。

10:14am 发文:“好,这是我发现的”。附了鉴定结果,(图相同,但说明不同)。

11:00am Xuzhang:这是什么论文?

11:20am Elisabeth Bik 给了个连接: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95A453B9C5FA7905D784077AFE2A4B#1

6:13pm 内地方先生跟帖。
...

好了,现在看看 PubPeer 网站 的“关于”:“PubPeer基金会是一家在加利福尼亚州注册的公益企业,在美国拥有501(c)(3)非营利组织资格。该基金会的总体目标是通过采用创新的社区互动方式来提高科学研究的质量。基金会的章程将 pubpeer.com 作为一项服务运行,以维护其内容的读者和评论者的利益。我们目前的重点是维护和开发PubPeer在线平台,以供发布给同行评审。”

到 PubPeer.com 看看:PubPeer 网站可以用匿名注册由系统给你个名字和密码。如果你是论文数据库DOI、 PubMed ID或arXiv ID中可以找到的论文的第一作者和最后作者也可创建一个实名帐户

先在搜索栏输入个名字:nieng yan,没有结果。再输入个yigong shi,5个结果:1年前1篇,3年前3篇,5年前1篇。有一篇在我的博文“阿兹海默症与药物”中提到过“施一公的科研团队2015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γ分泌酶的原子结构论文”。点进去看看:

一位匿名网友说:

“请允许我以先道歉开始,因为我不确定这是不是提出此要求的合适论坛。”

“这是一篇开创性的论文,与阿尔茨海默氏病高度相关,而且影响因子很高。因此,令我感到惊讶的是,没有任何作者或审稿人对此有所了解。”

“PDF第6004页:‘与先前的预测(13、32)相反,Pen-2包含三个TM,其中两个仅从细胞内侧穿过膜一半(图2B)。因此,Pen-2的氨基末端位于细胞外侧,而羧基末端位于细胞质侧。’”

“在下一页上,作者提到了完全相反的拓扑。”

“PDF第6006页:‘因此,Pen-2的氨基末端位于细胞质中,但其羧基末端在细胞外侧。这种跨膜拓扑结构不同于先前的结论,即Pen-2的氨基和羧基末端都在细胞外侧(32)。’”

“我只是一个低年级本科生,不确定这里是不是我指出这一点的地方!但由于没有人提出来,所以我在做,希望它能得到解决。”

其他4条没看。

现在输入 xuetao cao,哇!64个结果。最后一个应该不是,63个也太多了。这其中有的文章在右上角标记了撤回(RETRACTED,出版商早已撤回该论文)、勘误(ERRATUM,作者已经在出版物上做了更正)和作者回应(Author response)。随便点一个没有标记的进去看看:

两个图中画圈的地方重复。

再看一篇,11月13日2:22pm发布:Elisabeth Bik 给出了下图,两图模样相同:


该论文原载于Cell Mol Immunol. 2018 Feb;15(2):135-145. 第一作者Shuxun Liu 是二军大副教授刘书逊。

11月17日 6:22am 刘书逊开始回应:“谢谢指出错误”,附图说明。

11月17日10:40am 刘补充说明。

11月17日12:03pm Bik回应:“感谢您的解释和更正此错误。非常感激。”

11月19日11:02am Bik 说刘回应的图中标尺有问题。

11月19日12:14pm 一位吴(Ng)姓网友回应Bik说可能是用的软件的设置问题。

11月19日 2:40pm 一位网友说:“我们必须承认,尽管有差异,但作者还是“错误地”标记了标尺。一种解决方案是,他们在FlowJo等软件中重新分析这些原始数据,以保持标识的一致性。...我建议他们在此处显示背景补偿矩阵,以消除疑虑。

11月19日 5:40 刘上载了五张用华为手机拍摄的显示器上显示的分析软件的照片。

再点几篇文章进去看看,唉,类似的错误太多了。这些文章的署名 xuetao cao 基本是在最后或靠后。看来只能等第一作者们出来响应了。

在本城名博的留言中一位网友提到11月19日《科学-转化医学》发表了 Derek Lowe 写的一篇博客“A Research Scandal in China - 中国的一个研究丑闻”。
该博客写道:“这不会是一个令人宽慰的故事,...也不适用于中国的科学机构。但是,那里官方的‘研究完整性’倡议的负责人曹雪涛曾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的负责人,南开大学现任校长,现在已经彻底卷入了自己的假冒研究丑闻。”

还很客气。

他在11月4日的博客“A New Alzheimer's Approval in China - 中国批准一个阿兹海默病的新药”中的开头写道:“要阅读这个药的关键论文是9月发表在Cell Research上的论文。这是《自然》杂志与中国细胞生物学协会合作出版的期刊,该论文描述了上海药物研究所和绿谷制药公司在海藻衍生的低锰酸盐制剂(GV-971)方面的工作。”

在我写的“阿兹海默症与药物 续”的博客结尾回复网友提问时说:“《自然》杂志上刚刚登载Derek Lowe先生的一个博客:‘A New Alzheimer's Approval in China’。他是《科学 - 转化医学》出版商的独立编辑博主,经常发表对药物发现和制药行业的评论。”

在 Derek Lowe 博客“丑闻”的留言中有位网友提到:“看来中国大学从未认真对待过‘老教授’的这类故事。他们厌恶追求所谓的SCI编号。PubPeer还针对南京大学的另一位生物医学教授华子春发表了很多文章,他是今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候选人,他们希望进行剪切和粘贴以及重复出版。他从未回答。”

这位网友说的是有关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华子春博士。

在PubPeer网站上输入Zicun Hua,可以得到2个结果,对第一遍质疑是同内容的文章在中英文在不同的期刊分别发;中英文不同版本的表格又有错误,例如:


另外,质疑中还提到论文中“图4.纯化的重组SjTGR的蛋白质谱。第1列:在SDS-PAGE凝胶上纯化的重组SjTGR蛋白,第二列:蛋白质分子量标记物”。我对比了他们的中、英文论文和他们申请的中国发明专利 CN102336816 的图6 纯化的重组SjTGR蛋白;1、蛋白质分子量标记物;2、纯化的重组SjTGR蛋白。看来他们英文论文中相应图的解释颠倒了。

质疑帖子应该是懂中文的匿名作者发的,不过上述错误太明显了。

华子春曾针对社会对他的质疑给新语丝网站写过一个《关于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华子春学术问题的释疑》。

在我写的“杰出科技人物 - 李曼仪夫妇”的博客中曾提到,“突破奖”得主著名阿茨海默病专家李曼仪2011年也遇到一次“丑闻”,“后经宾夕法尼亚大学内部审查委员会在6月份向‘华尔街日报’说明,该错误是无意的”。“‘这基本上是一个草率的博士后,基本上是粗心的,不是故意的’,李曼仪告诉询问者”。“出错是不应该的,但(李曼仪的丈夫)特罗亚诺夫斯基都说了坏事可以变好事”。

不过我没有类比的意思。

看来院士的错误是明显的,我该怎样裁定呢?你想怎么判,是“斩立决”,还是“等等看”。

内地网友怎么看呢?

另外顺便问一句,你有没有发表的论文?定期去pubpeer查查看,有问题快回应。

注意:本文只是传递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