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月亮不再圆了
文章来源: 北美_原乡人2024-05-28 15:40:09

首先,中国政府官方并没有说过要超越美国,中国一直说的只是想做好自己。ChatGPT的总结指出: 中国政府官员多次表示,中国的目标不是超越美国,而是专注于自身的发展和进步。例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回应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关于中美领导人会晤的评论时强调,“中国从未以超越或取代美国为目标,也不参与零和竞争”,中国更愿意关注自身的进步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CGTN News)。同样,习近平在与美国总统拜登的峰会上也明确表示,中国没有计划超越或取代美国,并呼吁美国不要企图压制和遏制中国。他强调,中美两国应共同努力,实现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和合作共赢的关系 (GovCN)。此外,外交部发言人也指出,中国的目标从来不是超越美国,而是不断超越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她表示,中国愿意与美国合作,基于公平和正义进行良性竞争,并通过不断自我完善,为世界的福祉做出贡献 (China Daily)。

然而,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的崛起这些年来一直被美国看作中国想要超越美国。无论如何,在历史的现实和现状中,所谓的中国追赶和超越美国是一个系统性的,包括了方方面面,至少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的领域,同时也是一个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一个不断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美在众多的领域内都有着一个追赶、同跑、超越和领跑的过程,甚至包括了超越、又落后和再超越的过程。

所以中美对抗和竞争的世纪现象,看起来真是"横看成岭竖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对于中美竞争和对抗的这一个过程的认识和描述,不仅要尽量要避免从特定的观点立场出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还要避免盲人摸象,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以偏概全、挂一漏万的局限性。当然,媒体有意唱衰和抹黑,以及廉价吹捧的文章和报道总是不绝于耳,但山到成名毕竟高,最终也无法阻挡和掩盖自己国家像山一样宏伟, 像海一般壮阔的历史实践的客观结果。当前, 一个不可否定的大趋势是: 中国的月圆派已经从大多数变成了少数,从主流民意变成了非主流民意

美国华盛顿邮报5月25日专题报道, 文章的原标题是"美国曾经在中国享有盛誉, 现在不再如此"。文章具体内容编译摘要如下:

在中国曾有一段时间,任何美国东西都被认为是更好的。20世纪90年代,人们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附近的麦当劳举行婚礼。到了2000年代,耐克运动鞋、苹果手机和在必胜客的约会成为中产阶级成就的标志。美国在中国被称为 “美丽国”,是富裕和安逸的堡垒。人们常开玩笑说,美国的月亮都比中国圆。

现在,中国媒体和评论员嘲笑美国不是 “美丽国”,而是 “美帝”--“美丽的帝国主义”。与星巴克相比,中国消费者更愿意喝中国咖啡连锁店 Luckin 的饮料;与最新的苹果设备相比,中国消费者更愿意彻夜排队购买华为的 Mate60 Pro。如今,没有人说从美国看月亮会有什么不同。30岁的上海Tracy Liu说:”过去,你看美国品牌,只会觉得它们更酷。现在人们追逐的是国内品牌"。

几十年来,这种软实力一直是美国在中国最有力的武器之一。但在过去几年里,随着美国的文化魅力逐渐消退,美国在中国失去了人心。

这一转变发生在中国政府不断扩大其军事和技术实力之际,也发生在中国在美国的声誉急剧下降之际,因为人们担心中国会使用不正当手段来实现领导人习近平关于中美平等世界的愿景。

以上图片为1993年,上海一家麦当劳专营店内,疯狂的麦当劳员工在为顾客服务。(Tom Stoddart/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这两种趋势加在一起,使中美两国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越来越接近冲突。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前院长约瑟夫-奈(Joseph Nye)说:“如果你想避免战争,你想管理竞争,或者你想管理像气候这样的共同问题,一定程度的软实力对两国都有帮助,”他在20世纪90年代首次普及了软实力一词,并曾担任美国国防部助理部长,经常与中国打交道。“他说:”如果双方都希望实现这些目标,那么中国在多大程度上对美国有吸引力,美国在多大程度上对中国有吸引力,这对两国都有好处,因为两国都希望有一种鼓励合作的氛围"。

以上图片为20世纪90年代,麦当劳在中国的分店是婚礼的热门地点。(未来出版公司/盖蒂图片社)

中国人情绪的变化很可能源于大国竞争。在中国进行调查是出了名的困难,但调查显示,中国人对美国的正面看法在减少。清华大学国际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达巍说:”这是一种模式转变(a paradigm shift,)。今天,美国在中国的形象非常糟糕。这可能是建交40年来最糟糕的一次,"他说。

美国在华软实力减弱的同时,中国正日益强大和富裕,并正在努力创造自己的文化魅力。习近平抓住这些变化来颂扬中国制度的比较优势,试图通过他所谓的 “文化自信 ”来提升民族主义。习近平在四月份发表在中国共产党刊物上的讲话中呼吁增强 “文化自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补充说 “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

东方在崛起,西方在衰落

2000年代中期,一代中国年轻人通过盗版美剧《朋友》学会了英语。像诺贝尔奖获得者刘晓波这样的维权人士将美国视为民主的灯塔。就连中国国家媒体也喜欢报道美国是如何处理中国面临的政府腐败等问题的。“对许多人来说,美国象征着一切西方事物。......它不会做错任何事," 1988年曾在北京留学的格里斯说,他形容自己当时作为美国人在中国的经历 ”有点像名人”。

在全球金融危机削弱了人们对美国经济模式的信心之后,美国萎缩的观点开始受到关注。在特朗普执政期间和大流行病初期的混乱时期,中国领导人开始大胆宣称 “东方正在崛起,西方正在衰落”。大流行病事件真正为中国对美国的仰慕钉上了最后一颗钉子。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政策项目主任戴维-香博(David Shambaugh)说:“最后一颗钉子是特朗普政府敲下的。”“据我所知,美国对中国城市公众、知识分子或官员的剩余吸引力已经很小了”。

今天,中美两国官员就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出口管制、中国清洁能源产品充斥国际市场或美国支持北京的竞争对手台湾等问题发生冲突。特朗普和拜登总统都曾威胁说,如果他们再次当选,将增加对中国商品的关税。这些紧张局势,以及有关美国国内问题的源源不断的报道,意味着今天的中国公民 “不再像以前那样把美国视为道德高地,甚至是未来”,中国著名博主 “兔主席 ” (Chairman Rabbit.)写道。“美国自取灭亡,摧毁了它辛辛苦苦在中国建立起来的软实力。不仅如此,它还为自己制造了最难对付的对手"。

中国时尚 "的崛起

随着美国吸引力的下降,“中国时尚 ”也随之崛起,这是一种受到政府鼓励的趋势,同时也受到越来越崇尚国产品牌而非外国品牌的公众的欢迎。流行的中国彩妆品牌,如华西紫(Huaxizi)或芙罗拉丝(Florasis),在其产品中使用传统中药,宣传这些产品更适合东亚人的面孔。追求高端手机的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本土品牌。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苹果在中国的销售额与一年前相比下降了19%,而华为的销售额则增长了近70%,使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濒临超越美国科技巨头的边缘。

去年,在国产电影占据了中国电影票房收入的80%以上之后,中国电影业分析人士宣布中国的 “好莱坞时代已经结束”。票房收入最高的10 部电影全部是中国电影--这与 2012 年的情况大相径庭,当时美国电影如《碟中谍》(Mission: 不可能的任务》和《复仇者联盟》等美国电影占据了中国票房前十名中的七席。

这种模式的转变体现在位于北京某商场六层的 Central Perk 咖啡店于 2020 年关闭,这家咖啡店仿照了《老友记》中的咖啡店,连橘色的沙发和咖啡师冈瑟(Gunther)都一模一样。十多年来,它一直是美国对华最有力的文化输出之一的永恒象征。

多年来,作为中国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朋友》让人们看到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而对于辞去工程师工作创办咖啡馆的45岁的杜鑫来说,这种生活方式似乎令人耳目一新,充满了可能性。不知是受限于政策还是口味的改变,一家护肤品店取而代之。

杜说“为怀旧买单的人越来越少,不是电视怀旧,也不是美国梦怀旧"。

谷歌双子座Gemimi对这篇文章的总结:

华盛顿邮报的作者将美国在华软实力的下降归因于几个因素,其中包括:

大国竞争: 中美两国的战略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导致美国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审视。
美国政治两极分化: 中国媒体广泛报道了美国的政治动荡,这种报道强化了对美国的负面成见。
公共安全问题: 美国的枪支暴力和其他公共安全问题在中国被广泛报道,这助长了美国是一个危险地方的印象。
文章最后认为,美国要想重新获得影响力,就必须解决其在中国软实力下降的根本原因。
作者建议,美国应集中精力改善国内政治,解决枪支暴力和种族不平等等问题。

主要启示: 
1. 美国正在失去在中国的软实力。
2. 部分原因在于中国媒体对美国政治两极化和公共安全问题的广泛报道。
3. 美国要想重新获得影响力,就必须解决软实力下降的根本原因。

Reference Link:

Washington Post: The US Used to Have Cachet in China. Not Anymore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2024/05/14/china-united-states-soft-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