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领域里的拨乱反正
文章来源: 鲁迅九2020-04-30 11:54:39
科技教育领域里的拨乱反正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剧照连环画(7)
 
1,邓小平主抓教育,组织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编写教育用教材,为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筹备教材。在此之前,邓小平考虑从国外购进海外的教材作为编写的参考,以保持同国外的知识层面的一致。
 
 
2,夏默带领团队赴海外购买教材回来,向邓小平汇报了解到的信息。通过这次的汇报,邓小平知道了当时国际上的金融资本普遍过剩。这样让邓小平眼前一亮,有了想法。这个想法就是后来的改革开放引进外资的基础。
 
 
3,在招生的问题上,由于血统论的存在,大家都缩手缩脚。邓小平要求不要将血统论用于招生上,甚至强调自己就是个走资派,以此鼓励大家。在当时的极左思想的环境下,大家都噤若寒蝉,凡事,都是邓小平出面为大家做主,做主心骨。大家都因此担心邓小平会再次地被打倒。但是邓小平不怕,因为他是为了他深爱的国家和人民,是为了实现民富国强。
 
4,邓小平指出和说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以此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当时,由于毛泽东邪恶思想泛滥,科学技术被视为是反动的东西,不仅如此,连祖先留下来的灿烂的文化都被视为腐朽的东西。由此可见,毛泽东不仅反人类,还是个破坏中华民族根基的无耻的败类。在毛泽东的眼里,野蛮无知才是进步。为了达到无知的气氛,毛泽东遣散了许许多多的科学家,流放到农村。中华的历史上出了个这么一个妖孽作统治者,真是民族的耻辱。
 
 
5,毛泽东留给中国社会的都是毒瘤。这些毒瘤禁锢人们的思想,阻碍社会的发展,十足反动。其中之一的是那个“又红又专”的问题。这个问题毒害社会,使其失去方向,大家迷茫。邓小平指出,一心扑在科研上,为四化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就是又红又专。邓小平的这一论断打消了大家的顾虑。
 
 
6,在对待知识分子的问题上,有人还坚持毛泽东的那些邪恶:知识分子要改造世界观。而邓小平这时出面做主说:“知识分子一是工人阶级一部分,从事脑力劳动。”邓小平的这个思想把中国知识分子团结起来,并对广大知识分子起到保护的作用。邓小平还表示,要亲自担任科技工作的后勤部长,表达了他对知识分子的爱惜,把知识分子当成自己人。
 
 
7,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在会议上,邓小平作了主要发言,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邓小平在会上还强调要坚持讲真话、讲实话,坚决杜绝讲空话。邓小平的报告发言成为以后的科技和行政方面的准则。到此,邓小平完成了在科技教育领域里的拨乱反正。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伟大历史转折的大幕从此拉开了,毛泽东极左邪恶被踢开,人民开始走向富裕的小康社会。中国的发展开始加速度。
 
在中国走向富裕的时刻,除了邓小平,大家都不要忘记另一个人,他就是叶剑英。在整个邓小平改革的过程中,叶剑英都始终支持邓小平。如果没有叶剑英的支持,邓小平的改革可能会是步履艰难。以下这首诗就是叶剑英为本次科学大会所作。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