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若飞 (五)
文章来源: madox2019-03-29 16:03:04

县中建校几十年,学术卓越人才辈出,在全省都是数得上的;但由于各方面客观条件的限制,它仍然不以音乐美术等出名。所以我有时自己也觉得奇怪,在县中我学会了三首让我记忆深刻,可能此生不忘,而且还不是流行歌曲的歌。

姑且称之为“县中初中学术三部曲”吧,前两首就是我已经提到过的叶帅的丘八诗谱曲成歌,和音乐老师肖老师的雄心勃勃但悲壮失败的五线谱教学歌,最后一首则是英语老师谢老师教的!

我当然不是在开玩笑,因为这是一首英语字母教学歌:abcdefg, ……xyz,xyz,now you see, I can say my abc.

这首歌印在初一上学期英语课本上,旋律简单朗朗上口,记得谢老师带着唱,教了几次全班都会了,一起合唱很热闹,也真帮大家记住了字母表,而且印象极为深刻。直到今天我背诵26个字母,脑子里还立刻浮现出它的旋律,连哪几个字母连读然后在哪里暂停“断句”都还是跟着这首歌来的!

再扯远一点,全中国到目前可能有几亿人会多多少少唱一点这首歌,而在世界范围内那就更不得了了。后来我听过好多版本的这首歌,歌词、曲调多有差异但万变不离其宗。最有趣的是不同口音的版本,硬硬呆呆的英音,软软油油的美音,甚至还有咖喱味十足怪怪的印度口音版,听得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经过了亲自书写示范,教唱歌曲辅助,够份量的作业练习之后,谢老师终于把26个字母塞进了我们的脑袋,尽管我们经常i 和r 不分,把g 写成9;一些简单的单词也学起来了,但巨大的麻烦还在前面,犹如让一个从来没有出过本县的人学广东话,会是什么感觉?嘴张得开吗?我们那时对英语读音的陌生和害怕,完全相同。

不知为什么,初一刚开始时没有教英文音标。当然不是任何人想藏着掖着不肯泄露天机,我想可能是担心我们这些十来岁的孩子,会不会被拼音的影响,字母的读音,再加音标这套似是而非的符号,三重压力彻底压垮了吧。那么,在那个家用收录机都是奢侈品的年代,我们对于英语发音的获得,就靠谢老师课上的领读,和各人自己课后的记性和悟性了。我有时自诩记性好,但在当年学英语时并没有显现出来。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我们博大精深的母语及时出手拯救我们了。。。

那时的中学课业颇重,一天八节课加半个小时的早读,晚上县中校园仍然开放供学生到校晚自习之用,直至十点。而且还是一周六天工作制!我自己未亲身经历过,但听说过高中部的住校生早上五点半起床,六点开始在教室里自习的故事,辛酸困苦,不堪回首。

而如此的课业重负也毫不客气地加在我们这些初中生头上。那是开学一两个月后,一个平常的早读课,从七点半开始到八点第一节课开始为止,读的内容是今天语文明天英语,一周六天正好公平均分。这天正轮到读英语,我小心地从书包里拿出英语课本翻开,用手挡住右边不让我的同桌看见,开始小声读起单词。大家的课本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可以隐藏的,但我独特的英语中文音标怎么好意思让别人看见呢!

比如,car 是“卡”,bike 是“拜尔克”;等等。不过也有中文难标的,现在这个“right"怎么办?

“肉。。。肉尔特?肉尔特。。。”尽管我标的中文就是这样,可是听起来怎么就那么别扭,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像呢?谢老师昨天带着读的是什么样子的?我努力思索,却犹如上了讲台才发现稿子遗失的方鸿渐一般成功。

“不是肉尔特。。。”一个小小的声音在我右边响起,那是我的同桌孙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