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文《Y 个再也回不去中国的理由 – 拉撒 !》有感
文章来源: 空山野鹤2019-10-07 04:35:55

读了一篇人气很高的博友写的文章,以诙谐幽默的笔调,讲他回国后如厕的痛苦经历,从我国厕所的形态结构,卫生条件和呼吸上的困难等方面,发出由衷的感叹:“额的妈呀!”,把它视为回国定居,叶落归根的巨大障碍,也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俺也颇有同感。

我猜想博主可能是一位温尔文雅的留洋博士,有洁癖,刚从卫生间豪华的美丽坚飞过来,还没有适应新的国情,发发感慨,这方面他已和他的网友讨论的很深很透了,俺不想继续,只是借题发挥,因为它使我联想到了著名画家黄永玉在他的一篇小说中 ,对一个抗战时期厕所的有趣描写:

"上犹《凯报》的公共厕所比较特别,是露天的,下起雨来要打伞,多几个人伞就撑不开,若天晴起来,浏览四周古石墙上多年叠生之厚厚曼滕,开着忿怒的黄花直指蓝天,间或一两只鹡鸰来停一停,倒让人感觉每天大清早饭后上这儿蹲一蹲,可能跟积淀文艺生机有点关系。"

真是太太太迷人了呀,真的是令人神往,不但解决了生理问题,还欣赏了美丽的风景,积淀了文艺生机,老先生真可谓是一个风趣幽默,热爱生活,很有品位的人啊!

不过, 这个诗情画意的厕所,他的硬件设施, 肯定不比博文中描述的高级,而且更加简陋,是露天的,对于博主,他看到的是下面,是蹲的痛苦,站起来的艰难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自己祖国的温和的文化批判,但黄老先生看到的是前面,是绿色的滕,黄色的花和白色的鸟,别的不便恐怕就被忽略不计了。

这个有趣的例子说明,同样的事物, 在不同人的眼里,从来就是风格迥异的,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啊。

博主谈到的回国后的如厕痛苦,其实俺也经历过一些,但回来后都忘记了,并没有稀释俺对祖国的思念和再次回国的兴趣,第一可能是因为,当你走到大街上,当你的生理需要迫在眉睫的时候,不论什么样的厕所,都是多么亲切和温馨啊,足以让你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第二也是因为,除了如厕,俺还有比如厕更麻烦的人生痛苦需要应付。

小如一个厕所,大到一个世界,其实都是错综复杂,非俺们常人所能把握的,好像盲人摸一头大象,有人摸到一堵墙,有人则摸到一根柱子,所以,与其做一个思想深刻的智者,我宁愿做一个愚蠢的乐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