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六一】之二:童年旧事——等不来姐姐的男孩
文章来源: 放飞山林2020-05-31 07:19:07

(读完全文大约需要7分钟)

我的家乡在湖南南部偏僻的农村,虽地处平原,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还不通公路。因为没有煤和电,烧火做饭全靠上山砍柴。砍柴先要走十里左右的平路,然后要翻过几座山头才到达有柴砍的地方。砍柴人通常天没亮就出发,要到太阳下山才能回到家。这么远的路,不但要翻山越岭,回来时还得在肩上压两捆尽可能重的柴垛,其艰辛程度非亲历很难想象。那时候,为了保证一家人有柴火做饭,每家的主要劳力都要把绝大部分晴天用于砍柴。

砍柴的差事实在艰苦,而且砍柴人已经劳累了一天,又饥又渴,肩膀也因长时间重压而肿胀疼痛,快到家前那段路程尤其难走。砍柴人的家人通常会在太阳下山前沿着砍柴的路去迎接砍柴人,一来可以送些稀饭解渴充饥,二来可以帮已经疲惫不堪的砍柴人挑一程。我们家乡管这叫“接柴”。下图是我从百度下载的一张挑柴的图片(出自梅楷散文:砍柴,blog.sina.com.cn),与我们家乡的挑柴方式很类似。

我七岁起就随着爸爸和姐姐上山砍柴了(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妈妈天天要出工为一家七口挣口粮,家里没有多余的劳力,我们砍柴极少享受到被“接柴”的待遇。因为很少有人为我们接柴,我对少有的几次被接柴的经历都记忆深刻。其中有一次发生在我8岁的时候,那天我和我姐姐一起上山砍柴,我七十多岁的爷爷来为我们接柴了。只记得他带了两根绳子,把我和我姐姐的柴捆到一起挑了回来。我们当时都没有想到他会来接柴,又惊又喜。几年后我爷爷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直到今天,我爷爷挑着柴缓缓走在前面,姐弟俩空着手跟在爷爷身后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我为别人接柴的机会也很少,因为我和我姐姐大部分时间都是一起随我爸爸砍柴的。我确实有过一次终生难忘的接柴经历,这正是我今天要分享的故事。

那年我大概十岁, 有一天不知什么原因我照常上学,姐姐却停课,于是姐姐随着村里其他几个停课的小孩上山砍柴了。那天我放学回家,妈妈叫我去给姐姐接柴, 我听话地去了。那时候我们村里人可以到几座不同的山头砍柴,去不同的山有不同的路。我们绝大部分时候都是去经过林场的那座山,所以我就顺着这条路去给姐姐接柴了。

我沿路走啊走,到了山脚下还没有见到我姐姐下山。这时已是黄昏,通常这时砍柴人都已经下山了。由于继续往山上走会走叉遇不到我姐姐,我决定在山脚下林场的附近坐下来等姐姐。山脚下不远处有一座新堆的坟头,一个老太太坐在坟头哭得很凄惨,大概是伤心新亡的家人。后来太阳完全下山了,老太太的哭声也不知什么时候停止了。天渐渐黑了,我还是没有等来姐姐。方圆很远的范围内,除了林场里一栋大门紧闭的房子,没有一个人影。那时村里人老爱讲鬼怪故事,受这些故事所累我从小对黑暗和坟地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在这漆黑的荒山野外,我惧怕得不敢动弹,时刻担心身后会突然冒出一个面目狰狞、呲牙咧嘴的怪物,伸出手来从后面掐住我的脖子。

我一直在原地等着,满心希望姐姐他们能尽快出现,然后我们一起回家。可是天完全黑了,姐姐还是没有下山。在这一片漆黑中,我怕得要命,却无法动弹。姐姐还没有下山,我不能走;再说这一路上到处都是我害怕的坟地,我也不敢走。我眼巴巴的看着下山的路,总希望有一群小孩说笑着下山来出现在我面前。说心里话,此时的我希望见到姐姐和她的同伴,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出现能够驱散我心中的恐惧。然而这群小孩始终没有出现。

我有些不知所措了。我一直盯着下山的路,也时不时往回家的路看看。我不知道姐姐他们为什么还不下来,更不知道如果我始终等不到姐姐他们,我该怎么办。突然我隐隐地看到从我来的方向,有一个人影在向我所在的位置移动。等到他再走近些,我能感觉到他上衣的扣子是解开的,因为可以看到衣襟在风中摇摆,显然他走得很急。再近些,我觉得这人走路的姿势有些熟悉。等他快到我跟前,我认出来,他是我爸!

见到我爸爸,我忍不住一个劲用手背揉眼睛,也不知道究竟是由于害怕、高兴、还是担心。我爸告诉我不用再等了,姐姐已经回家了。原来姐姐他们那天去了村里人不常去的一座山上砍柴,走的是另一条路。等我姐姐回家,我妈发现我没有和姐姐一起回家,立即意识到我一定是接叉了。那时候天已经快黑了,于是我妈赶紧叫我爸来接我回家。

漆黑的夜幕下,两个人在两边满是坟堆的小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赶......

后记:前年回老家看望父母,我特意到小时候砍柴的山下跑了一趟。那个破败的林场依然存在,只是已被彻底废弃。由于现在已无人砍柴,上山的路也完全被植被覆盖,无法通行了。下图是我在家乡另一座山上拍的远景,红色箭头所指示的远处那座隐约可见的山峰就是我们小时候常去砍柴的地方。 照片中看到的水面来自一条叫永乐江的河流,该河流经郴江、湘江,最终汇入长江。

大家没准读过宋代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诗中提到的郴江就是我家乡的永乐江所汇入的河流。其实郴江离我家也不远,我初中毕业后就在秦观诗中郴江和郴山所在的郴州市读了三年师范学校。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曾被短暂囚禁于郴山的苏仙岭。

下图是我家乡的一个水库,叫大源水库。这里风景秀丽,附近乡民经常到这里放生生物,寄托佛心行善的愿望。

如果你能够耐心读到末尾,我衷心感谢你!希望朋友不要被我的这个略带灰暗色调的童年故事带偏,现在我家乡不仅风光秀丽、民风淳朴,还村村通公路,乡亲们的生活也比较富足安逸。相信从今往后,家坛儿童节的回忆短文中不再有类似我这样的苦涩记忆。

(帖主照片PI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