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家的惨死
文章来源: 帕格尼尼2021-02-19 11:44:36

50年代回国的30名音乐家中有两名小提琴家,一位叫陈又新,一位叫赵志华。

陈又新从小喜欢拉琴,1928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专,主修小提琴,师从一位意大利小提琴家。同时又跟一位俄国教授学钢琴。曾经和钢琴家丁善德等人创办了上海音乐馆,又任国立音专教授。1949年,陈又新35岁,获得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奖学金。女儿还小,家里需要人帮忙照顾,但在妻子朱琦的支持下,他决心赴英攻读硕士学位。在皇家音乐学院师从伊索尔德·门杰斯教授,当时创作的小提琴曲《摇篮曲》手稿现存放在美国华盛顿图书馆。

1951年,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去信,催他和同学张昊早日回国任教。陈又新提前回国,任上音管弦系主任兼小提琴教授;张昊继续攻读音乐,获博士学位,最终定居台北。陈又新编写过很多小提琴教材和曲集,灌制了一些唱片。50年代受苏联影响,学校要求教授苏联学派,陈又新不熟悉,便苦心研究俄罗斯学派跟法比学派(法国比利时)的不同。有一阵子音乐界讨论小提琴演奏民族音乐风格,陈又新拿起二胡自学。

文革一开始陈又新就被打入牛棚,反复批斗,严刑拷打,逼他承认“里通外国”。他被打折断了三根左肋骨休克过去,红卫兵以为死了,编出谎言,竟宣布他“自杀身亡”。他被放出来养伤,一年后二进牛棚,继续遭罪,1968年不堪耻辱跳楼,时年55岁。1978年上海音乐学院召开大会,为惨遭迫害致死的陈又新等九位教授及一位教员平反昭雪。

另一位小提琴家赵志华不是音乐出身,年轻曾就读于上海大夏大学政治经济系,1943年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获经济学士学位。出于爱好在上海和日本期间一直拜师学习小提琴,琴艺和兴趣不断提高。

1947年获得出国留学机会,赴美入德克萨斯大学音乐系,师从美籍意大利小提琴家皮诺蒂,并选修乐队和室内乐课目。经皮诺蒂介绍,考入奥斯丁交响乐团兼任第一小提琴手。一九四九年秋转学至波士顿音乐院,作为选修生,跟波士顿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协理学琴。

赵志华1951年回国,与一起回国的21名老海归联名给毛泽东发了一封致电,表示支持抗美援朝:“中央人民政府敬爱的毛主席:我们以无限欢欣的心情回到祖国,谨向你致最崇高的敬意。我们的心在你的旗帜下,将各守岗位为革命建国伟业而努力。值此美帝侵朝之际,我们热诚拥护抗美援朝运动。”

回国后,赵志华进入上海交响乐团兼该团业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58年调入上海音乐学院任管弦系副教授,同时兼小提琴民族乐派实验小组的艺术指导。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过程中,赵志华编写弓法指法,还写了一篇关于《梁祝》的论文。他一直活跃于上海各音乐会,进行独奏、四重奏和协奏曲演出。

1966年12月25日,文革开始半年后,赵志华在一次「批判大右派大汉奸大特务赵志华」大会上被打得脸紫颈肿。第二天同妻子服安眠药开煤气自尽,享年46岁。1978年与陈又新一起得到平反。

下面是一张很珍贵的照片,有赵志华和陈又新。要是也有张昊呢?

老海归中的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