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随笔:可爱的上海小资
文章来源: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2018-04-07 04:41:49

没人能说出小资一词到底起源于何时,但估计90年代中后期到2000年前后,国内尤其是上海忽然雨后春笋般出现不少这类时尚人士,年龄嘛是20多30多岁,特点是什么事都讲究个品味特别是泊来品味,上海小资嘛,一般都有个洋名而且都称呼对方的洋名,说话必须夹带英语词汇,就是钱钟书先生所说的“牙缝中的肉屑”,钟情于星巴克、新天地等场所,常常在星巴克里摊开笔记本一边聊天一边敲键盘(你看这个忙:)),当然现在手里该拿手机,IPAD之类了。

十几年前,有次出差回国。晚餐过后,在下榻的酒店门外闲逛,当时穿着套装边走边吸雪茄,忽然一个漂亮小妞手挽着个洋汉子问我:“请问先生,星巴克怎么走?”
因为在国外基本不去starbucks,反而喜欢香港茶餐厅的鸳鸯或者Delifrance、Coffee Bean之类的地方,确实不知道starbucks的中文音译,所以愣愣地回答:“星。。。巴。。。克?什么星巴克?”
那上海妹子从头到脚看着我,仿佛见到了外星人一样:“星巴克啊?”
我还是摇摇头,那外F货于是用洋泾浜告诉她身边的鬼佬:“他居然不知道星巴克是什么?”
这回我明白了,对那挎洋枪的上海货和她的洋汉子说:“应该在那个方向左转。”
这下轮到那外F女愣了。

新天地刚开的时候,很火。当地小资们带我们一行去那里吃西餐,一个牛排套餐,人均500,MD比悉尼都贵,跟扭腰一个价。同行的上海同事喋喋不休地赞美:“看,不贵吧?这里的西餐很正宗的,厨师也是美国人培训出来的,上等的美国牛肉,必胜客常客满的。”
我目无表情地回答:“正宗的西餐应该是地中海的南欧国家的厨师来烹制,美国牛排、皮萨都是垃圾,美国牛肉在很多国家是禁止进口。”

也是那个年代,有一次出差回去赶上上海公司的同事们喝下午茶,小资们喊着彼此的洋名,喝着星巴克的咖啡,说话不好好说,会议纪要叫咪内茨,美国文化叫阿麦瑞侃靠扯,聊着聊着谈到了爵士乐,小资们都说自己喜欢那玩意儿,常去怕巴欣赏爵士乐,硬说那是高雅的阿麦瑞侃靠扯。
我这回又多嘴多舌了:“你们知道Jazz一词的来历吗?愿意就是黑人文化中的酒、毒品、性的混合物,azz原文为ass就是女人的屁股,J嘛,就是男人的鸡`巴。”
话一出口,小资们的表情变得僵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