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退一步!
文章来源: 百万庄大侠2021-05-24 03:18:11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退一步海阔天高!

六尺巷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那时候中国大陆还叫“大清王朝“!在那个“大清王朝“里有个叫康熙的皇上,若说这位康熙皇上,那也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君王,在他的治理下,称得上是国富民强,所以又史称“康熙盛世“!这位皇上与后来“红色王朝“里的那位邓大人有的一拼,他们都是信奉“韬光养晦“的国家领导人,也都讲究不管是黑猫,白猫,能捉住耗子的猫,那就是好猫“,另外:他们都鼓励民众发家致富!

就这么着:社会上各种颜色的“猫“就都出窝啦,你想啊:有朝廷这么好的政策,谁发家谁光荣,哪只有傻子才不干呢,於是“各庄有各庄的高招“大家都各显神通,在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上奔跑起来啦,过去的人们有了钱之后,首先想到的:那就是要盖房子置地,接下来:那就是再添置几挂大车,档次不够的,就添置小毛驴车,这就像今天的人们有钱后,首先考虑的是买豪宅,买豪车是一个思路!

话说当年在大清王朝的桐城县城里,有俩户“先富起来的“的人家,他们都是在奔小康的大道上跑的比较快的人家,属於是“发家致富“的标兵, 富起来之后这俩家人首先考虑的:就是要改善住房环境“要旧貌变新颜“,在这点上俩家人是“不谋而合“而且这新宅子不仅要具有实用价值,同时还要体现出俩家人的颜面,就相当於今天的“面子工程“於是这俩家人便相互攀比,搞起了“大兴土木“的工程!

巧合的是:这俩个“万元户“一位吳财主,一位张财主,他们住的还是邻里相隔,过去没有“发家致富“前,俩家之间并没有“楚河汉界“。彼此间的交往也很随意,那时隔壁吳财主家的小母鸡常跑到张财主家的鸡窝里“生个蛋“,张财主家的大公鸡也时常的跑到吳财主家里去,给那些小母鸡去“送温暖“彼此和谐相处、、、、

如今的情况大不一样啦,吳家与张家(今非昔比)都成了“致富标兵“,成有钱人啦!这个时候你张财主家的大公鸡,若再像以往那样去吳财主家找小母鸡“谈恋爱“,那就属於是明目张胆的调戏妇女,非办你个“流氓罪“不可,而此时吳财主家的小母鸡,若再到人家的鸡窝里“不交房租“就去生蛋,这绝对是拿着人家的“窝“当成了自己家里的“炕“,那就是侵犯了张财主家“鸡窝的产权“、、、、

至於眼下正在进行的土木工程那更是如此:新建的住宅不仅耍强调气派,而且还要讲究豪华,大门口不仅要有“下马石“(停车位)而且在大门口还得有显示身份地位象征性的一对“大石狮子“(豪宅区的标志)这些原本都是在“暗中较量“中进行着,但到了建围墙的时候,双方的矛盾终於走向公开化啦!

怎么回事呢?原来呀:过去土地测量的精确性比较差(在丈量时多一尺,少二尺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再加上在“康熙“年代,县政府还没设立“拆迁办公室“,因此这张吳两位财主家“界墙“的位置,就没有一个准确的座标,就这么着:最后这场“界墙“的纠纷,就便演变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对峙,而且双方都秉持着在领土问题上“寸土不让“的原则,那怎么办泥?没有关系:那时候大清王朝的宣传部(相当於我朝的中央电视台)都说啦:要相信朝廷,相信咱大清朝的王法,於是这俩户人家响应朝廷的号召:各写了一纸诉状,呈递到了县衙门!

县衙办公室立案后,县太爷一看这案子,他的脑袋“嗡的一下子“就大啦。为什么呢?原来这位“递状子“的吳财主,是本县大名鼎鼎的乡绅,县里的“鸡的屁“有一半那都是人家吳财主贡献的,若用今天的标准来定位那就叫“大款“!除此之外:过年过节的时候,人家吳财主可没少给自己“塞红包“,就连县官偷去夜总会“捏个脚丫子,做个全身按摩“啥的,那都是人家吳财主“买单“,这要是我把吳“大款“给得罪了,那别说是县里的GDP无法翻番,自己“小金库“的财源也就断啦、、、、

可是县官再一看“吳大款“耍告的这个人,县太爷不禁的是倒吸了“一口冷气“状纸上写的这位“被告“张财主,那是一位标准的“红二代“,这位大爷更招惹不起! 人家这位张姓的“大户人家“,不仅是“根正苗红“的干部子弟,而且家里世代为官,就是现在人家“张大户“的族中,都有人在京城当公务员。若要是一般的公务员,县太爷他也不至於吓得哆嗦,可这位公务员的名字如雷贯耳~叫張庭玉,是本朝的中堂(相当於今天的国务院总理)这耍招惹张中堂不痛快了,只耍“中堂大人“哼哼一声,县太爷的乌纱帽没了不说,脑袋能不能还长在脖子上都不好说。

耍说这位县太爷也不含糊,即然两边都是大爷,即然两边下官都得罪不起,那就只好用官场上“行之有效“的潜规则~拖(或称踢皮球)反正哪路“神仙“他都不得罪,县官对吳财主说:像您这样的“知名企业家“,本县实在是“无权受理呀“像您这样“政协委员“级别的知名人士,本县那都得上报给知府、、、、

而面对张财主家的询问,县官又说了:像您这样“朝廷重臣“的家属,本县只有尽保护之责,哪有升堂审理之胆呀?再说咱朝廷的律法都明文规定了“刑不上大夫“嘛,所以说你家的这事,我看搞不好得惊动朝廷(也就是惊动中央)经县官这么一点拨,张财主家的老管家恍然大悟:对呀,我跟这么一个“七品芝麻官“费那么多话干啥?於是回到家后便写了一封家书,把受到的委屈以及生的气,尤其是把吳财主对“干部家属“恶语相加的事情写的一清二楚,然后派家丁骑快马直奔京城而去、、、、

一听手下人报告说:看到张家的家丁骑着快马去京城了,这吳胖子在表面上还装的若无其事的样子,可实际上这心里从那一刻起,他就已经开始哆嗦起来了,俗话说“民不与官斗“,这张财主家有人在朝廷里做大官,这大官若是要收拾我这个乡下土财主,那还不跟捏死一只小鸡子似的?这俩家人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为此:这个吳财主开始后悔不已,同时:他想到了请县太爷撮合、、、、

此时:再说县太爷他也得到了消息,听说张家的家丁已经骑着快马“星夜兼程“的直奔京城的“中南海“啦,这县官的“腿肚子“也开始打鼓,搞不好的话“中堂大人“办他一个“行政不作为“,这脑袋上的“乌纱帽“那可是分分钟钟的事,那是说没就没呀!好在县衙门里的钱师爷脑瓜子灵活,他给县官献上了一计!

这钱师爷对县太爷说:咱们呀先把判决书写好,万一朝廷要是“怪罪下来“咱们就立马把判决书拿出来,就说县里正准备执法,同时通知“县城管队“的队长牛二,让他随时待命,伺机派城管的那些“小流氓“们,去把吳财主家的围墙给拆掉,若是“中堂“还觉得不解气,那咱们就再派“县大队“的蒋门神,去把那个吳胖子给他抓起来,罪名嘛就按“以下犯上“论处,给他办一个“刑拘“!

话说此时那个“六神无主“的吳财主,他还不知县太爷已给自己挖好了坑,还傻呵呵的帶着“银票“企图请县官给帮帮忙,县长见状就帮他分析起来了:你看啊,这张家老爷那是什么人呀?人家当过工部尚书,兵部侍郎,翰林院大学士、、、就这么说吧,这官人家都已经做到头了,这么大的一个朝廷命官让你给得罪了,届时搞不好“本县“都得陪你来殉葬,这么着吧“破财免灾“的道理不用我重复了吧?到时候你就多准备好银子,多磕头少说话,本县再为你求求情,听天由命吧、、、、

就这么着:吳财主在“恍恍不安“中多次派人到县衙去打听,可一点准确的消息也没有打听到,在此期间,他也已经让建筑施工队全停工啦,就在这“胆战心惊“的等待中又过去了十多天,终於有一天张家派出去的家丁骑快马赶回来了,当天晚上隔壁的吳财主翻来复去的睡不着觉,县衙门里的县太爷也睡不着觉、、、

第二天早晨,不知道“是灾是祸“的吳财主颤颤巍巍的出门一看,他立刻就被眼前看到的这一幕惊住了,只见张家人不仅没有拆除自己的院墙,相反倒是破坏掉了张家自家的院墙,并且后退出三尺以外重新砌墙,吳财主大惑不解?此时已经顾不上脸面的吳胖子满脸堆笑的问张家大院的管家,你们这是在干啥呀?为啥要拆呀?管家说了:我们派人上京城去找老爷汇报,我们老爷回信了,最高指示是这样说的:

千里寄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念完了“张中堂“的回信后,张府的管家接着说道:这不,我们全府上下正在执行老爷的指示,主动让你三尺,吳胖子这下子你该满意了吧?

吳财主闻听此言,立刻羞愧得面红耳赤,整个人都感觉到无地自容,於是吳财主让家人男女老少齐动手,把自己家原来的墙推到,也退后三尺重砌,就这样在两家之间形成了一个宽六尺的巷子,这就是今天桐城著名的六尺巷!

再说县太爷,当他看到这两家人共弃前嫌,并且“化干戈为玉帛“还彼此的谦让,而且自己的“乌纱帽“也保住了,县官的心里很高兴,原来七上八下的那颗“小心脏“重新归位了不说,他也非常佩服张宰相的胸襟和度量!

就这么着:县太爷立即派人找来了几位“上山下乡“的北京知青,再加上自己和县衙门里的师爷,组成了一个“老中青三结合“的写作班子,要把这件事记叙下来,并写进到桐城县的“县志“上,以便后人颂扬和效仿!

各退一步的故事讲完了,桐城“六尺巷“的传说之所以能够传为佳话,就在於它向世人召示出这样一个真理,宝贵的生命和时间,远远比那些虚荣以及那些毫无价值的纷争更重要,即使你争得到了“一日之短长“,这在人生面前又有何意义呢?当年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的时候,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如今又何去何从呢?你再牛逼?能牛的过万里长城吗?长城今天还在呢,但修墙的秦始皇又如何呢、、、、、?

退一步海阔天空,人生的旅途是短暂的,与我们的生命相比,那些矛盾,纠纷,坎坷又算得了什么呢?这些对於永恒的时间来说,是多么的脆弱和不堪一击,我们实在是没有必要把宝贵的生命,消耗在那些即让自己生气,又毫无价值的纷争上,当年的宰相府第不见了痕迹,唯六尺巷的故事仍在流传给今人以启迪!

万里长城今仍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摄於万里长城第一关:山海关!图为80年代初参加华北物资调剂会的北京代表,图中左数第二人即是手握建材大权的本人,如若不出国的话,很可能是贪官!距山海关大约有20公里,就是“孟姜女庙“位於山海关老龙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