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人生(123)衷心感谢严家大湾的乡亲们
文章来源: 李培永2021-05-05 17:39:30

闲话人生(123)衷心感谢严家大湾的乡亲们

鄂州市华容严家大湾不是我的祖籍地,但,是我一生都怀念的家乡。俗话说“母亲在,家就在”,父母亲在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乡。

我的父亲自武汉461建厂之初,从青山公园调到该厂之后,直到文革开始,都在该厂为厂区绿化辛勤耕耘。后来,为了我的大弟弟顶职留城,才退休回到李家花园老宅与妈妈一起安度晚年。

父母当时考虑,大弟弟从小体质弱,经常生病,到农村去不方便看病,只好让才十五、六岁的小弟弟初中毕业,下放钟祥成为知识青年,准确地说,应该叫“未成年少年”。不久,城里儿童传唱童谣“红灯绿灯,爹爹婆婆下农村”。不成想,戏言成真。

两位老人下放到哪里呢?

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告知,可以投亲靠友,不然,就由政府来安排。

投亲靠友?自从祖父少小离家到武昌打拼创业,祖籍鄂州卸甲乡下,除了一二个远房亲戚的后人外,别无其他,且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回乡谁管两个老人?

政府安排在哪里呢?更难想象两个老人在乡下日常生活怎么办。

俗话说,吉人自有福相,积德自有福报。

正在我的父母一筹莫展之时,严家大湾花木生产队队长,辗转多方,打听到李家花园的李师傅已经退休在家,请熟人带他登门拜访,恳请李师傅去给他们当花木生产的技术顾问,父亲欣然应允。

一周后,队长找朋友借一辆小车来接父母,请两老只带一年四季需要的衣服和一些日常生活必须品就够了。父亲一生从来没有管过这些家庭生活小事,倒是母亲感到疑惑,只带衣物?那我们去了一日三餐怎么办?

到了严家大湾,队长请父母走进一间房屋,典型的湖北农村风格的砖木结构瓦房,进门是一个大堂屋(客厅),两边各有一间卧室,堂屋后面是一个大厨房。格局与李家花园老宅差不多,就是没有老宅那么大而已,但足够两老居住及儿女逢年过节回来暂住了。厨房有一个柴火灶,还有一个煤炉,柴和煤整齐地分放在灶台和煤炉旁边,炉灶边还有自来水池。堂屋一张可供八人围坐还显宽松的大方桌,十几张椅子,靠墙还放着几个长凳子。队长笑着对两老说,这些椅子凳子,一是,逢年过节两老儿孙都回来起码有个坐的啊,二是,以后队里年轻人来请李师傅讲技术时,也可以坐着听啊!真是难为队长的一片苦心!

我的父母那几年在严家大湾,是过得最舒心的日子。父亲的一技之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严家大湾花木生产队的年轻人跟着老师傅学到了技术,生产队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好,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队长对父母日常生活的关心无微不至,年轻学徒们每天殷勤伺候,让我们在城里非常放心。

当年我们结婚时,买不起必须的家具,就是有钱也无处可买,是严家大湾花木生产队队长,找关系托熟人帮我们买到木料,请我们自己设计家具样式,请木匠在父母住的那间屋的堂屋,让父母看着师傅为我们打造实木家具,然后,做好油漆,派专人专车送到武汉我的家。叫我怎能不感谢严家大湾的乡亲们!

我的夫人直到结婚五十年后的如今,念念不忘的是妈妈给她做的一菜一汤。那一菜是她第一次到李家花园老宅见我妈妈时,妈妈见儿子带这么漂亮的女朋友回家,笑得合不拢嘴,特地给她做了一碟香椿炒鸡蛋。香椿嫰芽是我带她去屋后香椿树上亲手采摘的,鸡蛋是自己家养的鸡刚下的蛋,在柴火灶上炒了一碟香喷喷的农家菜。那一汤,是我们婚后到严家大湾拜见父母时,妈妈在当天晚饭后,先在一罐生水里放一整只鸡,然后把那个瓦罐放到余火尚存的灶里面去,用灶灰把瓦罐周围都围好。第二天早上喝的那一碗鸡汤,真可谓是空前绝后的鲜鸡汤。这可不是吹牛,她在那之前,从来没有喝过这样煨的鸡汤,在那之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厨房的现代化,再也喝不到那样文火慢炖一晚上的鲜美鸡汤了。

那些年,我的两个弟弟还是单身,逢年过节我们就相约回家,到严家大湾看望父母。我们常回家看看,父母放心,看到父母心情愉悦,身体健康,我们也放心。在那今天不知明天可能发生什么事的日子里,是严家大湾给了我们家一个安全温馨的港湾,叫我们怎能不感恩严家大湾的乡亲们!

让我们难以忘怀的,还因为严家大湾离葛店只有四五公里路程,我们的二姐就住在葛店,当时还是葛店卫生院的接生员,略懂一点医道,她隔三差五就去大湾看望父母,照顾他们的身体,送一点治疗伤风感冒的常用药,以备不时之需。而对于我们几个小兄弟来说,二姐的家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每次回大湾去看望父母,必须在葛店上下车,一定要去二姐家看看。

这一切,都让我们不能不衷心感谢严家大湾的乡亲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