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尾年头,辞旧迎新话未来
文章来源: 李培永2021-01-01 17:09:51

岁尾年头,辞旧迎新话未来

岁尾年头,辞旧迎新,说些什么呢?

2020年实在是不平凡的一年。

2020年,一开年就让人揪心,从网上传来武汉发现一种不明原因的“肺炎”。而该市官方媒体立即“辟谣”。我的第一感觉,这个“谣言”,就像2012年重庆薄王事件一样,也许又是遥遥领先的预言。说来也巧,那一年我也正好在新泽西,网上每天铺天盖地的关于薄王的信息,我相信是真的,但国内的朋友们因了防火墙,“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薄王事件,是人与人斗,你死我活的只是少数人,我告诉朋友们真实信息,他们信不信无所谓;而这次所谓谣言,则是人与病毒斗,搞不好则是成千上万人生死存亡的悠悠大事。首先要说服最亲近的人。

我们家,自从父母年老常住葛店二姐家以后,大姐及兄弟几家三代人,每年春节都要到二姐家去过年,父母在哪,那就是我们的家!几十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父母走了之后,仍然年年如此。春节前夕,我一家一家,通过视频劝说他们取消今年过年的活动,各家各户就在自己家过大年。最难说服的我的小弟弟,他是69届初中毕业生,十五六岁上山下乡,招工回城后到武昌造船厂车队当司机,身体好,经常跑长途走南闯北,南到三亚榆林港,北到大连葫芦岛,一辈子开车没有出过任何事故。退休后被车队返聘又干了七八年。自恃身体好,每天下班后还要喝点白酒,几十年如一日。说什么酒能杀菌,含酒的身体是百毒不侵,不把遥遥领先的预言当回事。直到武汉封城,他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

封城之后,每天与武汉的亲朋好友视频,关注他们平安与否是常态。正是“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啊!春节期间,微信给高中同学拜年,互道:祈祷天佑中国!天佑武汉!谈及武汉疫情和《方方日记》,学友喜正告诉我:“方方是我清华同学的妹妹,善良正直、敢说敢当。著名作家,原湖北省作协主席,‘二湘的七维空间’有很多她的作品。”在北美的华人过年还是喜欢中国味,但是2020春节,海外华人更关心的是武汉疫情!每天迫不及待的是关注“二湘的七维空间”,阅读《方方日记》,从她娓娓道来的疫情中的武汉人和事,慰藉我牵挂故乡亲朋好友之心!

武汉疫情越来越严重,原定3月19日回武汉的航班取消了,住在加拿大温莎的大女儿,请我们两老与他们一家四口三月中旬去美国大峡谷旅游。于是,我们在2月29日飞底特律,穿过底特律河隧道,抵达温莎。没有想到,我们离开纽约后,先是纽约爆发疫情,接着温莎也爆发疫情,旅游行程取消了。武汉回不去了,纽约也回不去了,就在大女儿家住下来了。女婿和女儿每天变着花样做丰盛的晚餐,一周还要做一两次他们拿手的西餐或烧烤,让我们坐在客厅看电视,过着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尽享天伦之乐!

女儿决定在家的后院草坪上开垦一块地来种菜,在超市买回肥料和种子,就开始整地了。

看着女儿整地,不禁想起了六十多年前的往事……

我的父亲在祖父创建的李家花园被公私合营后,去青山公园上班了,武昌通湘门外李家花园老宅门前的菜地,就交给年少的我来收拾。翻地、播种、浇水、间苗、施肥等农活都学会了,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去菜地劳动。记得当年我们家只是逢年过节去菜场买点鱼和肉;平时就吃自己家种的各种时令蔬菜;妈妈在房前屋后放养的一群鸡,保证了我们家饭桌上经常有韭菜炒鸡蛋和蛋花汤。在三年困难时期,我还学会了挖藕,数九寒冬,仗着年轻,赤脚下藕塘挖藕……,总之,一切都是为了糊口,为了活着!

女儿家的后院原本就不大,她开出小小的一块地种菜,不能与我当年辛勤耕耘的菜地同日而语。但那块地上种的韭菜、小白菜很快就长出来了。离开温莎之前,我们收割的韭菜包了几次饺子,只是种的西红柿在我们回新泽西之后才成熟。

一小块地,一根长长的浇花草用的橡胶水管,超市买回的肥料,种菜之轻松、用时之短暂,可见“醉翁之意不在酒”!

我的两个女儿,从小就喜欢看书,大女儿尤其喜欢看小说,特别钟情于金庸的武侠小说。大学毕业后回海南银行工作,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就去新华书店买回全套金庸武侠小说,整整一纸箱。移民到加拿大之后,只要回武汉,总要去书店买自己喜欢的小说带到温莎来。这次疫情期间,我住在她那里就读了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蛙》。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学者许子东说“莫言符合诺贝尔的‘六个幸运号码’”,说明莫言获奖幸运之至的原因。

其实,不论是名人,还是凡人,都有幸运降临之时,关键在于你是否抓得住。

我的小女儿1997年9月到美国留学时,我写给她的第一封回信中写道:“人们常说,古今中外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体会这里有两层意思,其一是面对不如意的事,要以平常心正视它,承受它。当它来临之前,有心理准备;当它来临之时,有勇气面对;当它降临之后,不去怨天尤人。其二是如意的事很少。当它降临的时候,就是人们常说的‘机遇’。所谓‘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决定一个人人生发展的机遇也许只有一次,只要你抓住这一次,就可以成就你辉煌的人生。有的人一生碌碌无为,并不是没有机遇,而是他没有发现,更没有抓住。再说,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你如果没有大学四年的认真准备,大一过四级,大二过六级,大三过托福,大四过JIE。就是有机会,你也抓不住。你现在已经抓住了机遇,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我的一生虽谈不上辉煌,但几次大的机遇,我不仅抓住了,而且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我和你!”

小女儿如愿赴美留学,牢牢抓住了“机遇”,硕士毕业后在美国工作。2001年她邀请姐姐来美国看看外面的世界,然后就帮助姐姐和姐夫办理加拿大技术移民,现在她们姐妹俩都工作生活在北美。

今天是北美2020年的最后一天,明天就是2021年了,祈祷明天更美好!

我相信,明年疫情一定会结束,我们将回朝思暮想的武汉!

2021年,是我和老伴结婚五十周年,就是人们常说的金婚。可是我一直不知道从没见过面的岳父是干什么的,老伴也不甚了了。疫情期间,偶然在谷歌上搜一搜:

“聂醉仁:1928年,北伐军占领黄河南岸,陈立夫在南京私人投资办了《京报》,吴醒亚任总编,喻血轮为主任编辑。后聂醉仁加入,聂醉仁当时是著名报人兼鸳鸯蝴蝶派作家,其代表作为《琵琶记演义》,曾在《汉口中西报》与喻血轮同事。”1949年,天翻地覆,岳父聂醉仁没有跟随同乡、同事、同是早期鸳鸯蝴蝶派作家喻血轮乘机赴台,也没有留在上海或武汉,而是回到家乡黄梅。结果,在解放初期镇压反革命时被枪毙了。现在岳父墓中的尸骨是十几年前在黄梅郊区费尽周折才找到的。

岳母在岳父走了之后,带着年幼的女儿和儿子,在家乡艰难度日。直到1954年,解放前参加革命的大哥,时任《中国青年报》驻中南、湖南、湖北记者站负责人,到黄梅县采访忘本回头典型人物刘介梅时,才找到他们母子三人。小哥当时正在黄梅一中求学,大哥就把她们母女接到武汉供养。岳母在武汉抚养大哥的一儿一女;直到文革期间被驱赶到农村,后来到武穴又抚养小哥的一儿一女;我们的大女儿出生满月后,她又来武汉帮我们带孩子。那时,我才知道岳母不仅识文断字,而且还会下围棋,可见她在岳父身边耳濡目染受教不一般,但是,她一生“时运不齐,命途多舛”。1976年,岳母走完自己辛苦的人生,在武汉病逝。大哥决定全家在武昌到汉口的轮渡上,为岳母举行水葬仪式,把骨灰撒到滚滚长江之中。现在岳父岳母合葬墓中葬的是岳母生前穿过的衣服。

2021年,回家一定要先去拜谒岳父岳母合葬之墓。告慰两老,你们的儿孙们,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非常健康幸福!

与老伴的父母相比,我的父母虽然没有文化,但一辈子都形影相随,相敬如宾,平平安安!正所谓平安就是福!

我的父母是勤劳善良的普通劳动者,父亲一辈子从事香花种植,风里来雨里去,繁重的体力活练就了他健壮的体魄,他在母亲病逝三年后,以86岁高龄突发脑溢血去世。母亲一生主持家务,相夫教子。父母一生从没有争吵过,从没有骂过,更没有打过我们。他们虽不识字,但对我们子女言传身教,让我们一生受益无穷。父母亲到年老后,看到城市不许土葬,就到在葛店的二姐家常住,而且早早就把寿木打造好了。父母都葬在葛店,明年回家必须去上坟,恳请两老继续保佑我们!

2021年,我们已经76岁了。70岁时,两个女儿相约从北美回武汉为我们举办七十寿宴,遍请在汉的亲朋好友。我回赠他们的是自编的一本《那些往事,那些人》,感谢大家。2021年纪念金婚最好的方式就是行万里路,就是我们两个人一起,随心所欲去旅行!

重游北上广是必须的。

首先要去北京,再看看天安门、故宫、颐和园、长城,重温中华历史。

我还要去沙滩后街人民教育出版社,看望当年特别关心我、帮助我的刘国正先生、张定远先生、周正逵先生、张厚感先生、王连云先生等语文教材编审、编辑们;还有前年来纽约时见过面的时任全国中语会会长顾之川教授。感谢他们!

我还要与在北京工作一辈子的中学同学聚一聚,与在北京工作的、当年参加语文教材改革实验的学生见面聊一聊。

疫情爆发之前,我们的忘年交,曾邀约一起去台湾旅游,期待明年回去能成行。

我要陪老伴去西安参观兵马俑;然后继续西行去参观莫高窟;去新疆领略西域风光。

要去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时不我待,且行且筹划。

年轻时,坚信“树挪死,人挪活”,从一般中学,跳到区重点中学,后来又跳到省重点中学,改革开放后,从内地飞跃到海南大特区。明年回国,一定要抽时间回去看看那些曾经住过的老家,工作过的学校。如果可能,与当年老同事和教过的学生聚一聚。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2021年要来一次说走就走旅行,纪念我们的金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