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三道四(13)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文章来源: 李培永2018-12-12 04:37:13

                          说三道四(13)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个成语广为流传。“流水不腐”的意思非常清楚,不必解释,一看就明白。

      “户枢不蠹”就要去百度查一查:

       “户枢”,门轴。“蠹”,这里是蛀虫的意思。比喻经常运动,生命力才能持久。

      百度只说了比喻义,没有说明白它的本义。

      本义是“门轴”不长虫。“蠹”本来是名词,在这里它是“门轴”的谓语,在文言文中叫作“名词作动词用”。“门轴”因经常开门关门而转动,所以就不会被虫蛀。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意思就是“常流的水不发臭,常转的门轴不遭虫蛀。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个成语中的“流水”和“门轴”是古时候人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战国·吕不韦在《吕氏春秋·尽数》一文中写出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一个“动”字,就概括了一个千百年来颠扑不破的真理:生命在于运动,任何事物在运动中不易受到侵蚀。《成语词典》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成语,如“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也是从常见的自然现象中发现了气象变化的规律。这都说明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不仅勤于观察,而且善于思考,并能发现或找到其规律。

       众所周知,最近意外离世的科学家张首晟发现的“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被《科学》杂志评为当年的“全球十大重要科学突破之一。2017年,张首晟和他的团队发现了“马约拉纳费米子”(Majorana Fermion)的存在,张首晟将其命名为“天使粒子”。因此,他的恩师杨振宁曾说过:“张首晟获得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

       还有我国已经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几十年来致力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疟疾的防治研究,从中医药这一伟大宝库中寻找创新源泉,从浩瀚的古代医籍中汲取创新灵感,从现代科学技术中汲取创新手段,与她领导的研究团队坚持不懈,克服困难,联合攻关,成功地从中草药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并研制出系列青蒿素类药品,这一成就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在世界抗疟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两位科学家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在他们的研究领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像我们的祖先一样,勤于观察,善于思考,从自己研究的对象中发现了规律。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古人生活经验的积累,先有直觉,再思考、分析,然后得出一个结论“动也”。从现代思维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其思维过程是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从“流水”、“户枢”不同的自然现象,看到相同的结果,再运用逻辑思维的归纳法进行概括,就发现了一般规 律。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还有来自灵感的的因素。张首晟的导师、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给了他发现“天使粒子”的如下建议:你当然可以在理论里面找灵感,但是你也需要在一个领域有实验。上述“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正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他的《关于科学思维》一书中讲的:“现代科学思维的三个组成部分:抽象(逻辑)思维学,形象(直感)思维学,灵感(顿悟)思维学。”

      我们看看今天的两位科学家研究的成果,再去读《成语词典》中那些类似“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成语,就可以看到思维科学发展的轨迹,还可以看到,一旦掌握了科学思维方法,愚者变聪明,智者更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