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得147
文章来源: 北平2018-05-28 07:16:50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后儒解说都按同一思路,“此四者日新之要也。苟未能之,圣人犹忧,况学者乎?”圣人尚且犹忧,一般人更应加倍努力。却无人问,圣人尚且忧虑做不到,一般人做不到就很正常,那么应该怎么办?即理想与现实如何协调?

孔子订了高标,罕言底线;孟子好高骛远,空言“仁者无敌”。由于这两个人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致使好人越越严,对大奸大恶却毫不办法。约束了诸葛亮、却管不了曹操,对篡位的司马氏更转为歌功颂德。

我们希望人人成为君子,但无法要求人人都是君子。普通人的行为规范的底线是法律,不是“礼”——礼不下士人。人的普遍道德水平提高了,我们随之抬高底线,一步一步渐进发展,人类文明的目标是仁者君子社会——譬如北辰,定向之高标,遥远之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