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法国(37)-德法混血城
文章来源: lily08242022-11-08 05:35:02

有人说,欧洲是几大洲里最像大熔炉的地方。这里不仅有拉丁人的浪漫和日耳曼人的严谨,还有斯拉夫人的骁勇。不同民族在数千年的融合中所形成的文化马赛克,就像天主教教堂玫瑰花窗上的一个个彩色图案,交织成了“如花美眷”,让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德法边界,以盛产白葡萄酒著称的法国阿尔萨斯(Alsace)。该地区酸味较重的白葡萄酒被当地人调侃“是用德国葡萄,用法国方法酿造出来的”。

虽然今天沉浸在一片祥和中的阿尔萨斯人可以随意开着这样的玩笑话,但在历史绵绵不息的长河中,阿尔萨斯却是德法的“火药桶”。德法为了它常常大打出手,它的所有权也不停在两国中易手。那么,阿尔萨斯在哪呢?为什么它会成为德法之间争夺的对象呢?

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

它在莱茵河谷中游平原。它的东侧是德国境内的黑林山,西侧是法国境内的孚日山脉,德法自然边界的莱茵河从白雪公主诞生地的黑林山和孚日山脉中间缓缓流过,法国的阿尔萨斯大区位于莱茵河西端。也就是说,孚日山脉是隔开阿尔萨斯和法国的“山墙”,而阿尔萨斯与德国之间,却只有一条莱茵河,这天然的地理分界自然而然让阿尔萨斯更“亲近”德国。而在法国大革命以前,阿尔萨斯也的确保留着德国文化,经济上也比较依赖德国。

不过,法国大革命后出生的法国文学史上散文化短篇小说开拓者的都德却在全世界爱国主义教育小说典范的《最后一课》中成功把在1870年普法战争中获胜的普鲁士塑造成了入侵者,而普鲁士最终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都德在小说中除了赞美“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之外,还告诉学生们,“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

也许,凡是有爱国情怀的人,都会把侵略者德国恨得咬牙切齿,也会对法国失去了阿尔萨斯这片土地充满了同情。但事实是,当二战后法国挟胜利之师重新占领此地区并强硬实行法语政策后,一直到今天, 80%的阿尔萨斯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使用日耳曼语族中一种的阿尔萨斯方言。看来,法国所扮演的“白莲花”并不那么纯洁,可阿尔萨斯又是如何成为两国中间的“火药桶”呢?这得从此地的原住民凯尔特人说起。

公元前1500年左右,凯尔特人开始在阿尔萨斯定居。到了公元前200年,凯尔特人在这里“一家独大”的局面被南迁的日耳曼人打破了,但这些日耳曼人也只是居住在莱茵河东岸,对居住在莱茵河西岸的凯尔特人还没有造成生存威胁。不过,随着南迁的日耳曼族群越来越多,阿尔萨斯也就不会平静了。被日耳曼人打得快要丧失家园的凯尔特人无奈请凯撒大帝帮忙,凯撒不负众望,于公元前58年把日耳曼人赶到莱茵河东岸。从此,他成了阿尔萨斯的主人,莱茵河也成了他眼中的高卢人和日耳曼尼亚人的分界线,这为日后的德法矛盾埋下了祸根。

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

而祸根的根源是,水流速度相对平缓的莱茵河并不适合做界河,日耳曼人划个船就过去了。为此,罗马帝国不得不在莱茵河沿岸建了一个568公里长的“日耳曼长城”。当罗马帝国走入没落,“日耳曼长城”也没能阻止日耳曼人占领阿尔萨斯,他们的语言是今天阿尔萨斯方言的基础。随后,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混合成的法兰克人于公元五世纪占领了这里,直到囊括了西欧绝大部分地区的法兰克帝国的查理曼大帝去世。

他死后不久,他的三个孙子开始内讧,帝国于公元843年一分为三,这次分裂,奠定了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雏形,阿尔萨斯成为中法兰克王国的一部分。随着中法兰克国王的离世,他的王国分给了他的三个儿子,他们分别占领洛林、普罗旺斯和意大利。可惜,占领洛林和普罗旺斯的国王都短命,最后,阿尔萨斯所在的洛林地区在公元870年划归东法兰克王国。这个王国占领着今天德国的领土,皇帝也在德国出生,它也是日后神圣罗马帝国的胚胎。

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

历史走到这里,法国和德国还不是一个国家。不过,从这时起,到欧洲霸主神圣罗马帝国建立,再到欧洲三十年宗教战争期间的1639年,阿尔萨斯在700多年的时间里都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当法国跟荷兰和瑞典在宗教战争结束,成为欧洲新霸主后,阿尔萨斯的大部分地区才归属法国,直到普法战争失败。而不争气的德国先后输掉了一战和二战,最终只能把阿尔萨斯拱手还给法国。

今天的阿尔萨斯,到处都是葡萄园和中世纪小镇,只有一个大城市,这个大城市即是如雷贯耳的阿尔萨斯大区首府斯特拉斯堡(Strausbourg)。名字一听就很“德国”的斯特拉斯堡有很多标签。它是第一个以整个市中心区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它是欧盟的第二首都;它是法国国歌《马赛曲》的诞生地;它是《斯特拉斯堡誓言》(Les serments de Strasbourg)的签署地。在《凡尔登条约》签署的前一年,查理曼大帝的两个孙子,也就是后来成为东法兰克王国国王的路易和西法兰克王国的查理二世在这里分别用最初法语的罗曼语和最初为德语的条顿语签写了《誓言》,此《誓言》是法国首部用罗曼语写成的文件。

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

这个大名鼎鼎,依偎在莱茵河边的斯特拉斯堡激起了我的好奇,法国之行,我一定要去看看它。虽然我对欧洲最重要河流的莱茵河很熟悉,因为我在德国时专门走了全程的“莱茵之路”,但在法国,我还没见过它。从科尔马出发,我跟先生先去了没什么名声,却非常漂亮的中世纪小镇当巴克拉维尔(Dambach-la-Ville),沿途又看见了金黄的向日葵花田和青绿的葡萄园,这景色让我觉得阿尔萨斯真是一片沃土。

巴克拉维尔小镇太安静了,一个游人也没有,掉个针都能听到。不过,13世纪被斯特拉斯堡主教兼并的它却是原汁原味的中世纪小城,城墙和城门都保持得很完整,城内也是德式的木筋房,也种满了色彩斑斓的鲜花。但令我们没想到的是,小镇广场的告示板上有用德语、法语和英语介绍的小城历史。介绍上说,熊是这个小镇的象征,小镇的城堡意为“熊的岩石”。传说这里村民的祖先最先看到一只熊在吃葡萄,于是也跟熊一样,开始吃葡萄,后来就酿造出了葡萄酒。

阿尔萨斯

阿尔萨斯

巴克拉维尔

巴克拉维尔

巴克拉维尔

巴克拉维尔

介绍上还说,市政厅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 建筑风格源自北欧,是分层山墙建筑的最好例子。 虽然纯属观赏性的山墙建筑没有实际用途,但它却强调了城镇的重要性。而市政厅对面的皇冠旅馆则是木筋结构房屋,由一位外国定居者于17世纪建造。当时,欧洲三十年宗教战争结束不久,这里正饱受战争和瘟疫的破坏。为了吸引人们前来定居,法兰西国王免费给前来这里的人发放土地,并提供免费建筑木材,还免税。这个旅馆房屋很高,原因是分配的土地很少。之后,小镇广场便成了葡萄酒的销售中心,市政厅前就摆着一个大酒桶。

离开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我开始舍近求远,沿着莱茵河行驶,觉得法国境内的莱茵河比德国境内的漂亮,河里游着天鹅,宽阔处很像长江,但河水却比长江清得多。就这样,我们一边欣赏着莱茵河的美景,一边回顾着阿尔萨斯的历史,不知不觉就开到了斯特拉斯堡的两岸花园(Jardin des Deux Rives)。其实,这个占地1.5平方公里的空旷绿色花园只有莫奈喜欢画的各色睡莲还挺值得看的,其它的并无特殊,可它紧靠莱茵河,河的对岸是德国的小城凯尔(Kehl),历史上跟斯特拉斯堡是一家的它今天通过一座跨河大桥与斯特拉斯堡相通。

莱茵河

莱茵河

莱茵河

莱茵河

莱茵河

我站在漂亮的大桥中间,看着莱茵河翡翠绿的河水,想起英国作家在《溯源莱茵河》中所写的:“莱茵河,就像一个在家庭和工作之间疲于奔命、过度操劳的家长,常常被迫扮演多重角色:航运的主要通道、农业和工业的用水供应、饮用水源,以及鸟类和鱼类还有其它野生动物的珍贵栖息地。” 也想起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的,“莱茵河是独一无二的,它汇聚了河流的万般面貌于一身,像尼罗河一样神秘莫测,像美洲河流一样金光闪闪,又像亚洲河流一样充满着幻影与寓言。”

两岸花园

两岸花园

两岸花园

两岸花园

告别我此次行程中重要一环的莱茵河,我直接把车开到了老城边,然后走去了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在布鲁塞尔的欧洲议会分部,我因为华为手机安装不了比利时的健康码而错过了参观,这次在它的总部,我是不会错过的。进入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议会建筑,不需要健康码,但需要护照,还得拍长队。议会除了建筑外观很吸引人外,内部也很清爽,绿色的藤蔓从顶楼垂下来,让欧洲议会少了些严肃,多了些温馨。

心愿满足后,我们沿着莱茵河支流的伊尔河走向老城,沿途经过的是斯特拉斯堡的新城,它跟里昂的新城一样,都纤尘不染。伊尔河的河水也跟里昂的罗纳河水一样,呈湖蓝色,河边矗立着建于19世纪末建造的,哥特式复兴建筑的圣保罗教堂(St. Paul's Reformed Church)。此教堂跟马赛和里昂的圣母圣殿建于同一时代,跟这两个教堂一样,也是斯特拉斯堡新城的地标。只不过,它是给驻扎在斯特拉斯堡的德意志帝国军队的路德会成员设计的。

欧洲议会

欧洲议会

欧洲议会

欧洲议会

圣保罗教堂

我们沿着风光无限的伊尔河岸边走了近3公里,才来到斯特拉斯堡老城的地标-哥特式的圣母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虽然今天以圣母教堂为中心的斯特拉斯堡老城全部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但最吸引人的还是这个高达124米的圣母教堂。从它1429年落成之日起,它便是世界最高的教堂,这个世界纪录维持了一个世纪。因为它的高耸,所以法国作家雨果称它为“伟大而精致的奇迹”,而德国思想家和作家歌德则说它是“庄严、广袤的上帝之树”。

自以为看过很多哥特式教堂的我以为我会对坐落于斯特拉斯堡老城广场上的圣母教堂产生“免疫力”,但当我从远处,特别是在晚霞中看见这个掺杂着粉红色外表的庞然大物时,还是觉得它美得不可方物。如果说教堂里巧夺天工的圆花窗和复杂的石花边及三道门廊上的精致雕像,已经让教堂成为了一座艺术品,那它内部华丽典雅的中殿、气势不凡的天使之柱、远近闻名的席伯尔曼(Silbermann)风琴,还有教堂“镇堂”之宝的斯特拉斯堡天文钟(L'Horloge astronomique)则让它成为了艺术品中的精品。这个天文钟高11米,自1547年开始运作以来,每隔一刻钟便会报一次时。每当报时时,代表人生4个阶段的儿童、青年、壮年和老年机械人就会出现,但每到整点时,提着板斧的死神会出来报时,报时时间准确无误,让我们叹为观止。

圣母教堂

圣母教堂

圣母教堂

圣母教堂

圣母教堂内的天文钟

教堂的钟楼是可以登顶的,每人8欧元,但得爬332级台阶。到达顶部,那种因开阔的视野和秀美的景致而带来的震撼跟我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乔托钟楼上看到的如出一辙,只是这里看到的是黑色和橙色屋顶,远处是孚日山脉和德国的黑森林。如此的美景让我情不自禁想起雨果在他的散文合集《莱茵河》中写下的:“我从一个小塔到另一个小塔,就这样轮番注视着法国、瑞士和德国,它们都沐浴在同一缕阳光下”,也让我觉得斯特拉斯堡跟法国的马赛、里昂和波尔多等“大咖”城市一样,都美得让我想长久居住在这里,不想离去。

如果说我对斯特拉斯堡有一点点微词,那就是教堂对面的罗昂宫(Palais Rohan)。宫的外表非常漂亮,是一座精致的巴洛克宫殿,它曾是许多皇家成员的住所,据说珍藏着许多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包括拉斐尔的作品也在其中。可是,它关闭不说,其内寒酸的博物馆一点儿也配不上斯特拉斯堡的大名和历史,还收取7.5欧元的入门费,我没用一刻钟就把它逛完了。

罗昂宫

罗昂宫

圣母教堂上

圣母教堂上

圣母教堂上

圣母教堂上

圣母教堂最顶部

虽然被伊尔河围在小岛上的罗昂宫很让我失望,但在这个小岛上,一个名字为小法兰西的地方却让我觉得很震惊,美翻了天的它是我眼里斯特拉斯堡最漂亮之处。我的酒店离这里不远,我在黄昏时沿着伊尔河走进了这片运河交错纵横的区域。没想到,这里德法的味道如此地“泾渭分明”。“德国区”的伊尔河边到处是七彩的木筋建筑和盛开的鲜花,还有带着4座古塔的中世纪廊桥(Ponts Couverts)以及17世纪的沃邦拦河坝(Barrage Vauban)。傍晚的柔光洒在它们“脸”上,像给它们涂上了一层胭脂,使它们更加光彩照人。而与“德国区”隔河坝相望的“法国区”同样妩媚多姿,优雅的建筑和缤纷的鲜花一起倒映在河水中,像一幅多姿的水彩画。如果伊尔河的河水也是翡翠色的,我会以为我来到了我最爱的安纳西。这个步移景异、人随景动的小法兰西太美了。

小法兰西

小法兰西

小法兰西

小法兰西

小法兰西

藏有世界最古老桶装葡萄酒的斯特拉斯堡,这个纯正的德法“混血儿”,像蚌壳中偶见天日的珍珠,大街小巷都散发着夺目的光彩,充满着华美而隽永的魅力。它独特的光彩和魅力,吸引着加尔文、歌德和莫扎特等德意志和法兰西文化名人在这里居留,也吸引着像我这样的游人在此驻足。我,“幸得识君桃花面,从此阡陌多暖春。”

小法兰西

小法兰西

小法兰西

小法兰西

小法兰西

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