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锦还乡印度人
文章来源: 土豆-禾苗2023-09-28 19:51:04

衣锦还乡印度人

         

               The moment India became Independent

9月初G20在印度召开,英国首相苏纳克(印裔)和印度总理莫迪见面。首相夫妇在印度的照片引发不少人尤其是咱们中国人的感慨。(以下均为网图)    

 

 

中印两国都是移民大国,我是指移出去,西欧北美南非以及太平洋上都可以见到他们的成群结队。但在印度还远远落后于简体字国的国际环境中,为什么就印度人的CEO越来越多?在没有“强大母国”的支撑背景下,为什么印度人还能当选为曾经的宗主国首脑?

说实话,我对印度人感觉一直不好,在中国时在日本时,直到来了加拿大后才开始慢慢改变看法。

刚来多伦多每天去上英语课,结识了不少东欧人伊朗人,一次大家聊天说起各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罗马尼亚女老师说:我们罗马尼亚现在发展还很慢,但已经上了轨道……

特别喜欢她用的“轨道”一词。如果你问我如何解释定义这个“轨道”,我答不上来,如同如何定义“人格”一词,我相信这类概念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即只能通过案例去理解。而印度的发展,或许也符合这个“轨道”理论。

 

甘地 // 尼赫鲁

75年前,印度人拒掉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在英国学习法律并成为律师的圣雄甘地和尼赫鲁等,是印度从独立建国到发展建设的政治核心。他们摆脱了大英帝国,但保留了那套简单讲就是 “西方民主” 的理念与手法,就“国家体系”而言,他们没有“变轨”,更没有“拆轨”,今天的印度,即便在经济上军事上仍然没有和欧美强国平起平坐或对抗的能力,但他们的国家发展理念、或者说国家制度的设计,仍然一直保持着与西方同轨,甚至把“自由民主”玩得比西方还要驾轻就熟。

印度人在对孩子的教育热忱上绝不亚于中国人。 当我们偏重于数理化生物医学等领域时,印度人没有轻视文科类的教育,尤其在领导才能的培养上独树一帜。高中期间他们会参加各种学生社团活动,喜欢辩论俱乐部,并争当组织者管理者。大学时除了当医生很多会选择法律专业,更进一步的MBA课程也是很多印度人的自然目标。我想,这些学科选择,或许也和他们母国所走的“西式轨道”有关,毕竟在印度政府内海归文科生的作用依然未变。

反观中国,不管是上世纪50年代回国的精英还是现在的海归们,我们可以列举出一大堆理工科人才,然而很少有人文方面的。或许有是有的,但国家系统对言论自由的控制,带来对文科生的职业发展的阻止,海归文人的用武之地仅仅停留在了把伟大领袖的语录翻成英语,或是成为一条条外语顶呱呱的战狼。说到这里得提一下回归的香港,她的与印度一样、同受英国影响的法学界及律师系统。问了一些简体字国人,都认为一定要对香港人再教育。

诚然,印度的整个发展过程非常缓慢,甚至可以说非常混乱,有段时期刺杀总理成为了家常便饭,但是他们始终没有演变出一套中朝俄式的独裁体系,更没有形成简体字国的那个理性之中求生存的寿终正寝文明规律。

纵然现在的印度,还时常发生一些悲催加恶心事件如踩踏强奸等,但印度宏观上结构性的国家发展理论以及具体发展方法已经定型。国家领导者的理念往往会决定一个国家的体制和走向。印度争取独立的过程以及独立以后,受过西方完整教育的领导者指引的是条民主和法制的道路。

而中国呢?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艰辛探索。有着好好的轨道/石桥不走,非要一起下去抱着卵蛋滚泥浆,卵蛋一词是李敖用的。

衣锦还乡印度人,这衣锦还乡一词俗不可耐;还有那句“中国是我的娘家”,自作多情。

 

去你个球

 

下次聊聊“死有余辜 VS 死者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