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行”与“窃符救赵”——诺兰的《敦刻尔克》
文章来源: 周回陶钧2018-01-05 08:27:38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心里总有比较,也很期待。会把它和《拯救大兵瑞恩》去比较。一个是诺曼底登陆,一个是敦刻尔克撤退。一个是1940年的6月,一个是1945年的6月。期待着体会一下高科技重现的战火纷飞。“拯救大兵”一直是我心中的经典,如果“敦刻尔克”能够比肩的话,那简直就是幸运了。因为“拯救大兵”之后的20多年再也没有看过这样的经典。诺曼底题材的电影有挺多的,敦刻尔克的就不多,看过的上一部就是很早的《伦敦上空的鹰》。那部电影是意大利人拍的,也许是敦刻尔克的时候,美国人还没有参战,因此好莱坞并不感兴趣。

看完了《敦刻尔克》,并没有找到期待的那种感觉。整部电影都非常压抑,除了几场寂寞的空中追击站,没看到真正的战争场面,甚至都没有德军的出现。更多的是轰炸和沉船的场景,英法士兵的相互排斥抱怨,陆军的无助,海军的无力,空军的无奈。我知道这是真实的历史,但这样的表现手法让我毫无印象。

好的战争电影不应该是这样压抑的,也不会纠缠所谓的人性。那些叫卖战争中的人性的电影都是伪战争片。一部经典的战争片只有唯一的主题:荣誉,责任,勇气,和浓浓的英雄主义。就像是“窃符救赵”的故事,吸引人的不是信陵君如何成功的逼退秦军,如何威武的出现在赵王与平原君的前面。吸引人的是侯赢和朱亥这俩位市井人物的仗义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才是流传千古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但是诺兰好像故意要减弱这样的情节,只想从撤退的大场面来记录历史。所以拍成了一部战地纪录片,而不是战争电影。

诺兰也想体现一下英雄主义,他把这点英雄主义留给了空军。一架失去动力的飓风战机偷袭了一架德军轰炸机之后,凌空划过海滩的童话般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