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立专题讲座 开启民运的启蒙教育
文章来源: 同城食客2020-07-09 12:23:40
徐文立专题讲座 开启民运的启蒙教育

   
徐文立专题讲座 开启民运的启蒙教育

   徐文立先生08.12.2在讲座中(摄影:金迪•大纪元)

   
徐文立专题讲座 开启民运的启蒙教育
   徐文立先生08.12.2在讲座中,右为唐元隽先生。((摄影:金迪•大纪元)

   
徐文立专题讲座 开启民运的启蒙教育

   徐文立先生08.12.2在讲座后和部份与会者留影。((摄影:金迪•大纪元)

  
徐文立专题讲座 开启民运的启蒙教育

   徐文立先生08.12.2在讲座后在布朗大学校园和部份与会者留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文立专题讲座 开启民运的启蒙教育 

   【大纪元12月4日讯】(大纪元记者金迪报导】中国民主党联合总部(海外)美东党部假罗德岛州布朗大学沃森国际研究所,12月2日举办了一场中国民主党联合总部(海外)徐文立主席专题讲座。召集人中国民主党联合总部(海外)美东党部的唐元隽主席表示,此次专题讲座旨在对民众一次自由民主运动的启蒙教育。专程从纽约来的80多位来宾参加了专题讲座。 

   讲座开始前唐元隽主席介绍了现任布朗大学沃森国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及布朗大学教授、中国民主党联合总部(海外)主席的徐文立先生。70年代始,为了推动中国的自由、民主和人权运动,徐文立先生先后两次入狱16年,后被营救到美国,受到来自美国和世界人权组织的赞誉和尊重。 

   徐文立先生以“大家辛苦了,从纽约乘车4个小时来到这里”开始了讲座,他说:“中国为什么要成为一个民主的国家?能不能够成为一个民主的国家?各位在座的是从大陆来的,生活在美国的感受和大陆不同,许多人抱着梦想和追求来到美国,到这儿之后,这个场景转换了,对过去的事情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和疑问,我来美国干什么来了?我们知道奥巴马的父亲是以留学生的身份进入美国的,那么,奥巴马是第二代移民就做了美国总统,这就是民主国家不同于专制国家的一个特点。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中国为什么要成为一个民主的国家。” 

  徐文立先生举例了兄长从一位生气勃勃,满怀壮志想飞向蓝天去抗日的少年,经过50年后,变成连堂堂正正看一眼家乡故居的勇气都没有的畏缩、胆怯的人生过程,人性在中共集权统治下遭受了巨大地扭曲。那么,现在情况好转了吗?今年发生的地震中豆腐渣工程、毒奶事件、还有计划生育,最受害的是孩子们,这样一个连孩子也不放过摧残的政治制度,是罪恶的,难道不应该淘汰吗?所以,中国一定要成为一个民主的国家。 

   中共不仅扮演着残暴的角色,而且还荒唐、无理,甚至连小小的麻雀都不放过,徐文立先生讲了60年代的一件“天方夜谭”,那时,全国上下男女老少被下令要求消灭“四害”之一的麻雀,结果,众多麻雀累死在全民的追杀声中。紧接着恶果出现了,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树木发生了严重的虫灾,有些地方人行道两侧的树木叶子几乎全部被害虫吃光。 

   从49年中共建政以来,中共两次掠夺了民众的财产,第一次把财富高度集中在中共一身;第二次则把财富高度集中在中共权贵口袋里。1978年的经济改革,主要受惠的是有权力的人、官商勾结或屈从于权力的人,是对全民的财富的再次掠夺。民怨已经达到了无法化解的地步,真是“按下葫芦,起了瓢”。徐文立先生表示,这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中共的腐败导致了现在的毒奶及毒物的泛滥。所以,社会的巨大不公,和一百多年各位先贤对自由民主的不懈追求和努力,在中国民众内心已经形成强大的求变动力,如同山谷中无数蝴蝶的振颤最终能酿成飓风、龙卷风一样,中国一定会掀起民主变革的巨浪,中国一定要成为民主的国家,也一定会成为民主的国家,这是大势所趋。 

   讲座中还涉猎到:1)中国社会曾作为农耕社会所固有的结构特征;2)为什么中国自秦至清,不能称为封建社会,应该准确地称为皇权专制社会;以及当今党权专制社会和皇权专制社会的传承关系;3)“游民文化”和“游民社会”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4)为什么人类社会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社会主张、或主义,却没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两个政治制度;5)为什么说自由民主社会的两块基石:一是公民通过诚实劳动所取得的合法私有财产;二是整个社会的高度自治化;6)为什么说中国即便实行了不完全的市场经济,也已经走上了通往自由民主政治制度的不归路。 

   虽然刚刚做过手术不久,但65岁的徐文立先生的讲话依然铿锵有力,近2个小时的讲座不觉过去,与会者踊跃提问,徐文立先生一一解答,鼓励有志于民主运动的年轻人,承担起促进中国民主化的责任。 

  (http://www.dajiyuan.com) 

   美东时间: 2008-12-03 16:17:57 PM 【万年历】 

   本文网址:http://www.epochtimes.com/gb/8/12/4/n23510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