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还是越晚进越好
文章来源: 柿子树2018-01-23 18:12:05

儿子去一个养老院义演,我们早到了半个小时, 就决定在里面走走。这个养老院进门是个非常整洁的小厅,放着沙发,挂着画,像个旅馆。往里走,是长长的走廊,两边都是房间。每个房门上写着主人的名字,大部分是女性的名字。也有夫妇住一个房间的。每个门上还有各自的装饰:或花环,花束,卡片或照片。隔十几米,又来个小休息厅,放着椅子,书报,和电视机。转角有个食堂。可能过了晚饭时间,里面只有零星的人。往下走一层,是放映厅,台球室,健身房和游戏房,设施很齐全。看来看去,总觉得不对劲。为什么呢?细想想,这地太没有人气了。一个大健身房,只有一个瘦弱的小老太太在里面,也不锻炼,似乎在研究啥器械。所有的活动室都没人。再上楼回到一楼,有一个老头坐在轮椅上看报纸。目光相遇,他问我们:“how can I help you?”. 我们告诉他,第一次来,随便看看。问他在这里几年了,他说4年了。四年前他太太去世,他一个人生活困难,就搬到这里来了。这里有食堂有活动室有护士。问他喜欢这里吗?他说没有啥可抱怨的,但是如果可以的话,住自己家更好啦。他说他都91岁了,有时想:我活这么长,大概有什么问题吧。老人无奈地自嘲。他年轻时是个工程师,有两个孩子。女儿在本地,有时来看他。儿子在外地又有残疾,所以他们没法见面。老人挺喜欢聊的。不过听力不好,讲起来有些费劲。最后我们告辞去参加儿子的演出。路上看见洗衣房开着,一个扶着walker的老太太正费劲地从洗衣机里拿衣服。拐角走过一个弯着腰的老太太跟我们打招呼,一脸殷勤的笑,看着有些心酸。

我问先生,以后要住这里么?条件不错,设施齐全,还来个音乐会啥的,要有的都有了吧。先生摇头:最好不要来。这里到底缺少啥呢?缺人气吗?比起独门独院的郊区,这里的人口密度更高呢,所以不是人少的问题。 这里的问题是:人口单一,都是暮年人,都过一样的生活,没有多样化没有新鲜事就没活力。另外,没有希望。老人来这里,似乎都认为是个失败,有种身不由已的无奈感,对生活的要求降得很低,似乎活着就不错了。再有,在这里,时时是被照顾的身份,而没有给予的机会,是让人有无价值感。在这里,你真能体会到这句话的力量:施比受有福。我想,照顾老人,不仅要照顾他们的需要,还要挖掘他们的价值。心理学家frankl 说:过往的每件事,不是会永远地遗失的,而是被永远地存储起来被珍惜的。老人虽然没有未来的希望,但是他们有了过往的现实:实现了理想,发展了才能,爱过了人,这些都是没法抹去的财富。我想每个人都有这些财富,也许需要有一个渠道把这些财富表达记录下来。

我接触过一些90多岁还独自生活的老人。这些老人身体条件会好些,所以还能独立生活。他们的精神状态,总体比老人院老人要积极,似乎更警醒。有个93的老太太,每次都见她穿着dress。她还会很有兴趣看我的衣服鞋子,由衷赞美它们很漂亮。她的眼睛亮闪闪,说话的语气, 透露着羡慕向往。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看重一件衣服,倒让人觉得她活得很有生机。这就是有热爱才有活力和希望吧。生活里还是要有追求的,哪怕是很小的事。如果啥都不在乎了,那还真是老了。我想我再老,还是要有心情讲究一杯好茶一个好茶杯吧。

人的一生,是不可逆的,每个人都会面临终点的。怎样养老,是个复杂的话题。跑趟养老院,让我珍惜现在忙碌的生活了。有手有脚能动,也珍惜吧。去养老院的日子,能拖后点就拖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