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知识分子我们的事业就不成
文章来源: yongbing19932024-06-11 06:47:33

没有知识分子我们的事业就不成

 

 

 


毛泽东说:“没有知识分子,我们的事情就不能做好,所以要好好地团结他们。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他们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也就是为工人农民服务的。知识分子又是教育者。因为他们是教育者,是当先生的,他们就有一个先受教育的任务。知识分子如果不把自己头脑里的不恰当的东西去掉,就不能担负起教育别人的任务。我们的任务是,在知识分子自愿学习的基础上,好心地帮助他们学习,通过适当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学习,而不要用强制的方法勉强他们学习。“

毛主席对待知识分子是究竟怎样?前三十年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时代?

经历过两个时代的对比之后的两弹一星元勋们的评价最有说服力。

周光召说:“文革时期是尊重人才,科技气氛也很民主。”

钱三强说:“曾经以为是艰难困苦的关头,却成了中国人干得最欢、最带劲、最舒坦的黄金时代。”

钱钟书:《围城》的作者钱钟书是唯一一个婉言拒绝毛主席宴请的著名作家,他一生远离政治而学贯中西。但他却早在30多年前就对反毛思潮做出过如下评价: “反对毛泽东,中华民族的灾难就生了根,总有一天这个民族是要集体为它付出代价的。”一个旁观的智者做如此语,想想都可怕!

香港企业家林敏捷:毛泽东思想才是当前中国的出路。林敏捷,香港企业家,管理3,000多人的董事长。现年74岁的林敏捷是福建泉州人。1970年代中从福建老家往菲律宾为父亲送殡,不料滞留香港。在香港从每日十块钱的制衣工人,到与老乡合伙在深圳建厂生产CK底裤等欧美名牌服装,成为管理3,000多人的董事,林说:“我都这个年纪了,这样做(自费印书宣传毛泽东思想)不是为钱,更不是为了当官,就是因我经历过国民党、毛泽东和改革开放的现代,我认为毛泽东思想才是当前中国的出路”。

林敏捷坦承,在港认同他这种观点的知音多是自内地来的同龄人,不像在内地:“行街路人见到我戴毛主席襟章,都会上来同我讲“毛泽东时代真的很好”。“我做过资本家,也被邓小平的先富论迷惑过。邓让一部份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结果呢?制造了两极分化。哪有人富起来以后会赞成均富,只会富的更富、穷的越穷。你看码头工人同李嘉诚!”

毛主席讲话有个风格,那就是基本从不玩什么玄虚,更不玩什么文字游戏,都是大多数人一听就能懂的事。因此,我在重读的过程中,一方面侧重于澄清围绕毛主席的各种谣言,同时也侧重于将毛主席的话与实际联系起来,进行比较阅读。不过,我再重申一遍,我的兴趣只在“重读”,没有任何影射的动机,这一点,大家一定要理解。

1957年3月12日下午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

《知识分子改造问题 》毛泽东说:【没有知识分子,我们的事情就不能做好,所以要好好地团结他们。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他们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也就是为工人农民服务的。知识分子又是教育者。因为他们是教育者,是当先生的,他们就有一个先受教育的任务。知识分子如果不把自己头脑里的不恰当的东西去掉,就不能担负起教育别人的任务。我们的任务是,在知识分子自愿学习的基础上,好心地帮助他们学习,通过适当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学习,而不要用强制的方法勉强他们学习。】

《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结合的问题》 毛泽东说:【知识分子既然要为工农群众服务,那就首先必须懂得工人农民,熟悉他们的生活、工作和思想。我们提倡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到工厂去,到农村去。书当然不可不读,但是光读书,还不能解决问题,一定要研究当前的情况,研究实际的经验和材料,要和工人农民交朋友。】

《关于整风》,毛泽东说:【在整风中间,一方面要严肃认真,对于错误和缺点,一定要进行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而且一定要纠正。另一方面又要和风细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反对采取“一棍子把人打死”的办法。】

《片面性问题 》毛泽东说:【片面性就是思想上的绝对化,就是形而上学的看问题。对于我们的工作的看法,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都是片面性的。所谓片面性,就是违反辩证法。……写文章要有说服力,不要靠装腔作势来吓人。】

毛泽东说《我们离不开知识分子》!毛泽东说:【为工农服务,与群众打成一片,不是两片,考验知识分子的主要标准,一条心、半条心(党内党外)。争取百分之七十下厂下乡,我们干部要经常下厂下乡。】

毛泽东有过一段非常著名的话,知识分子就是毛,总要附着在皮上的,不是附着在无产阶级的皮上,就是附着在资产阶级的皮上,因此,毛泽东评价知识分子的标准,就是是否完全附着在无产阶级的皮上(一条心),还是一半附着在无产阶级皮上一半附着在资产阶级皮上(半条心)。这段话非常重要,因为在这里,毛泽东已经开始对知识分子进行了区分。这是1957年3月20日上午 到南京市人民大礼堂,在江苏、安徽两省及南京军区党员干部会议上发表讲话。

毛泽东说:【现在是处在这么一个变革的时期:由阶级斗争到向自然界作斗争,由革命到建设,由过去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和后头的社会主义革命到技术革命,到文化革命。……现在,社会主义这种新的生产关系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立好,至于用主要力量搞生产,我们才刚刚开始。没有生产就没有生活,没有多的生产就没有好的生活。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要多少年呢?  我看大概要一百年吧。要分几步来走:大概有十几年会稍微好一点。有个二三十年就更好一点。有个五十年可以勉强像个样子。有一百年那就了不起,就和现在大不同了。要向广大人民,特别向青年进行教育,进行艰苦奋斗,白手起家的教育。我们现在是白手起家,祖宗给我们的很少,让我们跟全国人民一道,跟国家一道,跟青年们一道,干他个几十年。这个世纪,上半个世纪搞革命,下半个世纪搞建设。现在的中心任务是建设。】毛泽东明确1957年是个“变革的时期”,由革命到建设的时期,但是这并不是说就不要革命了,只不过革命的形式变了而已,变成了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

为什么要进行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呢?  毛泽东说:“我们国家要建设,就要有技术,就要懂得科学,这是一个很大的革命。没有这样一个革命,单是政治改变了,社会制度改变了,我们国家还是一个穷国,还是一个农业国,还是一个手工业、手工技术的国家。为了这个,我们就要进行一个文化革命。现在,似乎还有一些人不认识这么一种变化。说的够明白了吧?简单来说就是,技术革命是为了提高生产力水平,文化革命是为了提高政治觉悟,而政治是人的灵魂。“(《毛泽东年谱》下册第三卷118页)。

毛泽东说:【中国这个国家,知识分子太少。对这几百万知识分子,我们如果看不起他们,如果以为可以不要他们,这种观点是不妥当的。我们离不开他们。这几百万知识分子,是有用之人,是国家的财产,是人民的教员。对这些人不能搞唯成分论,对他们的进步应该肯定。】

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这是批评不倒的,不管刮多大的台风,我看人民政府、共产党、老干部、新干部,只要是真心真意为人民服务的,吹不倒;半心半意为人民服务的,那就要倒一半;一点心思都没有,跟人民敌对的,那末就该吹倒。批评是可以的,但是批评的结果,批评的目的,就是要巩固民主集中制,巩固党的领导,绝对不能像敌人所希望的那样,造成无产阶级队伍的涣散和混乱。这是原则性,必须如此。】

毛泽东在《事情正在起变化》一文中指出:【全国有几百万资产阶级和曾为旧社会服务的知识分子,我们需要这些人为我们工作,我们必须进一步改善和他们的关系,以便使他们更有效率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以便进一步改造他们,使他们逐步地工人阶级化,走向现状的反面。大多数人一定可以达到这个目的。改造就是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之手段,达团结之目的。多数人的批评合理,或者基本上合理,包括北京大学傅鹰教授那种尖锐的没有在报纸上发表的批评在内。这些人的批评目的,就是希望改善相互关系,他们的批评是善意的。右派的批评往往是恶意的,他们怀着敌对情绪。善意,恶意,不是猜想的,是可以看得出来的。】

在《关于对待当前党外人士批评的指示》。毛泽东批示:【最近一些天以来,社会上有少数带有反对情绪的人跃跃欲试,发表一些带有煽动性的言论,企图将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以利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引导到错误方向去,此点请你们注意,放手让他们发表,并且暂时(几个星期内)不要反驳,使右翼分子在人民面前暴露其反动面目,过一个时期再研究反驳的问题。】

1957年7月8日晚上在上海中苏友好大厦对上海各界人士发表讲话。毛泽东说:【社会主义改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制度的改造,一方面是人的改造。】

毛泽东说:【我希望造成这么一个局面,就是又集中统一,又生动活泼,就是又有民主又有集中,又有自由又有纪律。两方面都有,不是只有纪律,只有集中。】

毛泽东说:【知识分子应当成为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没有别的出路。……我们所劝的,就是这些处在中间状态的人。他们应该觉悟,尾巴不要翘得太高,你那个知识是有限的。决定大局,决定大方向,要请无产阶级。】

毛泽东在《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中指出:【共产党员一定要有朝气,一定要有坚强的革命意志,一定要有不怕困难和用百折不挠的意志去克服任何困难的精神,一定要克服个人主义、本位主义、绝对平均主义和自由主义,否则就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毛泽东指出:【这一次批判资产阶级右派的意义,不要估计小了。这是一个在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单有一九五六年在经济战线上(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不够的,并且是不巩固的。匈牙利事件就是证明。必须还有一个政治战线上和一个思想战线上的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在这里明确的指出了《反右》的意义,并将之称为“在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这段话也呼应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制度改造和人的改造两方面”的论断,在毛泽东看来,“反右”的真正目的是对人进行改造,并且这个改造的意义不亚于经济制度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