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部要废中国教育部管啥
文章来源: yongbing19932024-06-24 07:31:43

美国教育部要废中国教育部管啥

 

 

 

特朗普:“我会废除(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将把这一切工作回归各所属州,各州可以进行个性化教育,带着对孩子们的爱去做教育工作。”

说完此话,台下爆发出热烈掌声,在享受了支持者们的片刻欢呼后,特朗普接着说:“谢谢,想想看吧,我们每个学生花的钱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学生都更多。”

中国教育部:《2009年,教育部联合中组部、财政部启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它的目标是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改革拔尖人才教育的训练和培养模式,培养世界级的科学家。

今年是“拔尖计划”实施15周年。从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创建第一个“少年班”,到2020年“强基计划”的提出,我国探索改革高校学术英才培养已有46年。近两个月来,武汉大学“雷军班”、清华“巅班”和复旦“相辉学堂”等招生计划陆续引起热议,也让人们开始关注各个高校的“创新班”“尖子班”。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这些班级的选拔和培养模式也在“摸着石头过河”中反复迭代。

当优中选优的“尖子生”进入“姚班”后,也面对的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而准备的前沿课程。首席教授姚期智带领团队为学生制定了“深耕精耕”的培养方案,融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的计算机教育先进方法,核心专业课程采取全英文授课。

《核心专业课程采取全英文授课。》

首席教授姚期智简历:姚期智是湖北孝感人,1946年12月24日出生于上海,幼年随父母跟着蒋介石国民党移居台湾,后在台湾长大、受教育。1967年,姚期智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获物理学学士学位。之后赴美国深造。1972年获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75年获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之后,1975年9月至1976年8月任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助理教授,1976年9月至1981年8月任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1981年9月至1982年9月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教授。1982年10月至1986年6月任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教授。

1986年7月至2004年6月任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工程与应用科学教授。2004年9月至今任北京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2005年1月至今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2007年3月29日,姚期智领导成立了北京清华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2007年12月6日,姚期智在新竹国立清华大学应聘担任荣誉讲座。2010年12月30日领导成立了北京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2011年1月出任院长。2024年4月27日领导成立了北京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出任院长。

“姚班”的神话吸引着一批最优秀的中国学生慕名而来。.

“姚班”的神话 为《谁》谋利?

转载《特朗普放话:若胜选将废除美国教育部!》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4/06/24/125631941.html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一个基督教保守派团体集会上发表演讲。演讲中,谈及美国教育部目前所持政治立场等问题时,他表现得十分不满,并放话,如果在今年11月的总统大选中获胜,将废除教育部。

据《福布斯》杂志在YouTube上发布的当天演讲视频,特朗普表示,如果自己胜选,其政府将组建一个工作小组,以确保全美各地的中小学都会教授正确的英语和数学课程。

“我会废除(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将把这一切工作回归各所属州,各州可以进行个性化教育,带着对孩子们的爱去做教育工作。”

说完此话,台下爆发出热烈掌声,在享受了支持者们的片刻欢呼后,特朗普接着说:“谢谢,想想看吧,我们每个学生花的钱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学生都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特朗普首次在其第二度竞选总统期间抛出“废除教育部”的论调。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指出,实际上特朗普从2016年首度竞选总统以来,就一直考虑、且多次放话要废除教育部。

报道称,在特朗普担任总统期间,其政府曾提议将教育部和劳工部合并为一个联邦机构,以作为重组政府部门计划的一部分。据悉,该提议必须经由美国国会批准,但从未真正实施。此外,特朗普在任内还曾试图削减教育部的数十亿美元预算款项。

自美国教育部于1980年作为内阁级政府机构成立以来,不少共和党人一直呼吁废除该部门。与此同时,教育议题一直是今年总统大选的一个关键议题,特朗普以及其他共和党总统参选者此前也试图利用许多家长对某些涉及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教学内容,以及美国奴隶制、不平等和种族主义的愤怒情绪,大做文章。

《拔尖计划15年,清华"姚班"的天才们去了哪儿?》摘录部分内容: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4/06/24/125631959.html

2009年,教育部联合中组部、财政部启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它的目标是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改革拔尖人才教育的训练和培养模式,培养世界级的科学家。

今年是“拔尖计划”实施15周年。从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创建第一个“少年班”,到2020年“强基计划”的提出,我国探索改革高校学术英才培养已有46年。近两个月来,武汉大学“雷军班”、清华“巅班”和复旦“相辉学堂”等招生计划陆续引起热议,也让人们开始关注各个高校的“创新班”“尖子班”。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这些班级的选拔和培养模式也在“摸着石头过河”中反复迭代。

当优中选优的“尖子生”进入“姚班”后,也面对的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而准备的前沿课程。首席教授姚期智带领团队为学生制定了“深耕精耕”的培养方案,融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的计算机教育先进方法,核心专业课程采取全英文授课。

《核心专业课程采取全英文授课。》

“我们班里只有我一个人有兴趣做学术。”

实际上,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钱班”培养方案在师生共建下经历了几轮迭代。他们建立了导师制,实行小班教学,构建了几十名著名专家教授讲授的讲座课程,让学生出国研修,更关键的,是对课程大刀阔斧地改革,只留下了高强度、高挑战度的知识学习和实践研究课程,教授最核心的关键概念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然而,精心设计的课程和培养模式,也无法保证每个进入的学生都能保持“领跑”。

拔尖人才的优秀,并不一定意味着创新素养的突出,识别并选拔出具有创新潜质的人才,可能是更为关键的挑战。在多年的探索中,“钱班”也在选拔方式上,有过多种尝试。他们曾在高考前,从全国上千名高三和少数高二学生中选拔出几十人举办钱学森创新挑战营,从内生动力、开放性、坚毅力、智慧、领导力五个维度对他们进行测评,再结合高考成绩录取部分学生。

拔尖创新人才究竟该如何选拔、培养,在探索路上的也不仅仅是这些先行的班级。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发布,“拔尖计划”升级为“拔尖计划2.0”,学科领域得到拓展,包括文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培养也受到了重视。

2020年,教育部启动“强基计划”,提出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试点,选拔有志于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拔尖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人才,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学校校测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等进行综合评价招生录取,在入学之初就明确了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近几年“强基计划”最重要的调整是,从开始的36所高校增加到39所高校,除此之外,2024年,部分学校在招生中明确数学或是学校指定科目成绩达到一定分数,可直接破格入围或放宽入围倍数或满足第一志愿入围等相关政策,为某个学科领域优异的学生提供入围的机会。

“我不属于前面一小撮颠覆性的创新人才,我不适合做科研,也不想做。就算做了也不会成为出类拔萃的人,只会成为很一般的科研工作者,给基础学科研究做出有限的贡献”。

无论是“拔尖计划”,还是“强基计划”,都在探索实施动态进出的评价机制,让难以适应这种培养模式的学生退出回到普通班级,同时也让普通班级的学生能够有机会进入相关的实验班级。她觉得,这种动态进出机制是保障优质资源使用效率、拔尖人才培养质量的方式,也是探索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方案。

站在本科毕业的十字路口,刘皓与“姚班”的同学们和同龄人一样“焦虑”。他考虑的问题也越来越现实,“博士毕业后是留在学术界还是去工业界?放弃高薪工作当教授能真正地推动科技发展吗?会不会既没有实现生活幸福,也没有实现理想?”

在互联网上,频频能看到人们对于“姚班”毕业生最终去向的发问。自 2005 年创立至今,“姚班”的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后都仍然活跃在全球计算机科学的舞台。他们中有人执教于国内外一流名校,有的创立人工智能领域的独角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