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多次讲要给学生《减负》
文章来源: yongbing19932024-05-20 07:17:03

毛主席多次讲要给学生《减负》

 

 


1957年2月27日,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在讲话中从教育的方向性、根本性方面明确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公布的教育方针。这一方针为“减负”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原则要求,使教育工作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26页)

1957年3月7日晚上,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期间,毛主席在颐仁堂和天津、山东、江苏、河南、湖南、四川、陕西七个省市教育厅局长座谈当前普通教育问题,他在讲话中提出“课程要减少,分量要减轻,减少门类,为的是全面发展。”。(《在普通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一九五七年三月七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48页)

1958年8月毛主席对陆定一《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文作的修改中指出:“儿童时期需要发展身体,这种发展要是健全的。儿童时期需要发展共产主义的情操、风格和集体英雄主义的气概,就是我们时代的德育。这二者同智育是连结一道的。二者都同从事劳动有关,所以教育与劳动结合的原则是不可移易的。总结以上所说,我们所主张的“全面发展”,是要使学生得到比较完全的和比较广博的知识,发展健全的身体,发展共产主义的道德。”(对陆定一《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文的批语、按语和修改,<一九五八年八月>,《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第341页)

1964年2月13日(春节)下午,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一一八厅召开座谈会,就教育问题发表讲话。他说:旧教学制度摧残人才,摧残青年,我很不赞成。学制可以缩短。现在课程多,害死人,使中小学生、大学生天天处于紧张状态。课程可以砍掉一半。学生成天看书,并不好,可以参加一些生产劳动和必要的社会活动。学生要有娱乐、游泳、打球、课外自由阅读的时间。现在的考试,用对付敌人的办法,搞突然袭击,出一些怪题、偏题,整学生。这是一种考八股文的方法,我不赞成,要完全改变。我主张题目公开,由学生研究、看书去做。有些课程不一定要考。如中学学一点逻辑、语法,不要考,知道什么是语法,什么是逻辑就可以了,真正理解,要到工作中去慢慢体会。课程讲得太多,是烦琐哲学。烦琐哲学总是要灭亡的。如经学,搞那么多注解,现在没有用了。我看这种方法,无论中国的也好,其他国家的也好,都要走向自己的反面,都要灭亡的。书不一定读得很多。马克思主义的书要读,读了要消化。读多了,又不能消化,也可能走向反面,成为书呆子,成为教条主义者、修正主义者。他还列举了孔夫子、李时珍、富兰克林、瓦特、高尔基自学的事例。(《关于教育革命的谈话》<一九六四年二月十三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第22-23页或《毛泽东年谱》第5卷第314-315页)

1964年3月10日,毛主席阅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三月六日编印的《群众反映》第十六期摘登的北京铁路二中校长魏莲一关于减轻中学生负担问题的来信后批示:“刘、邓、彭阅后,请尚昆办。此件应发给中央宣传部各正副部长,中央教育部各正副部长、司局长每人一份,北京市委、市人委负责人及管教育的同志每人一份,团中央三份。并请他们加以调查研究。现在学校课程太多,对学生压力太大。讲授又不甚得法。考试方法以学生为敌人,举行突然袭击。这三项都是不利于培养青年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三月十四日,中共中央下发了毛泽东的批示和这一期《群众反映》。(《改革学校课程设置和讲授方法》<一九六四年三月十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76页或《毛泽东年谱》第5卷第322页)

1964年7月5日, 毛主席在北戴河一号楼同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学习的侄子毛远新谈话时指出:“不要把分数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教员的后面跑,自己没有主动性。反对注入式教学法,连资产阶级教育家在五四时期就早已提出来了,我们为什么不反?只要不把学生当成打击对象就好了。你们的教学就是灌,天天上课,有那么多可讲的?教员应该把讲稿印发给你们。怕什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讲稿。讲稿还对学生保密?到了讲堂上才让学生抄,把学生束缚死了。大学生,尤其是高年级,主要是自己研究问题,讲那么多干什么?”(《教育制度要改革》<一九六四年七月五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第96页)

1964年8月29日,毛主席在接见尼泊尔教育代表团时指出:“以教育制度来说,我们正在进行改革。现行的学制年限太长,课程太多,教学方法有很多是不好的,考试方法也有很多是不好的。学生读了课本还是课本,学了概念还是概念,别的什么也不知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许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是马、牛、羊、鸡、犬、豕,也分不出什么是稻、粱、菽、麦、黍、稷。学生要读到二十几岁才能读完大学,学年太长了,课程太多。采取的方法是注入式而不是启发式。考试的方法是把学生当敌人看待,举行突然袭击。”

1965年7月3日,毛主席看了共青团中央办公厅1965年6月25日编印的《团的情况》(增刊) 第十八期登载的《北师一个班学生生活过度紧张, 健康状况下降》一文后批示:“陆定一(当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 中央文教小组组长、 国务院副总理)同志:学生负担太重,影响健康,学了也无用。建议从一切活动总量中,砍掉三分之一。请邀学校师生代表,讨论几次,决定实行。如何请酌。” (《关于学校要减轻学生负担的批语》<一九六五年七月三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第391页)

1965年8月8日, 毛主席接见以教育部长贡特·塞拉为首的几内亚教育代表团和几内亚总检察长法迪亚拉及夫人时谈话中强调指出:“学校的校长、教员是为学生服务的,不是学生为校长、教员服务的。” (《关于办好学校问题的意见》<一九六五年八月八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第432页)

1965年12月21日,毛主席在杭州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现在这种教育制度,我很怀疑。从小学到大学,一共十六七年,二十多年看不见稻、梁、菽、麦、黍、稷,看不见工人在怎样做工,看不见农民怎样种田,看不见商品怎样交换,身体搞坏了,真是害死人。” (《改造学校教育让学生接触社会实际》<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第492页)

从以上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毛主席对学生“减负”工作的高度重视,要求通过缩短学制、改革课程设置与教材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