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蒋介石军战犯被全部释放
文章来源: yongbing19932023-11-15 08:08:13

文革中蒋介石军战犯被全部释放

 


《文革》中的1975年毛泽东决定释放所有的蒋介石国民党的战犯。

特赦国民党战犯,毛泽东嫌公安部气魄太小,1974 年12 月,毛泽东在长沙,指示特赦国民党的战犯。他写道:“还有一批战犯,放下武器已关押二十多年了,还关着干什么。把他们释放了,可以来去自由。“

毛泽东对情况非常熟悉,他自己提了一个很长的名单,问哪个人关在什么地方,现在情况怎么样了,了如指掌。解放战争是毛泽东指挥的,哪个战役俘虏了什么人,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凡是毛泽东问的人,公安部长都派人去查了,有的早已特赦。查清情况后如实汇报。

建国后从1959 年到1966 年春共特赦了6 批战犯,释放后,头面人物在政协当文史专员,大部分当工人、农民,在街道干杂活,由当地派出所管理,回农村的生活费每月最多15 元,因为当时人民的生活水准都很低,烈士、工伤的遗属在农村抚恤金也就8 元。当然比他们在监狱的生活差。 《文革》爆发后,毛泽东说:这场革命是与国民党斗争的延续。停止特赦是顺理成章的事。但还是全部放了。

毛泽东提出特赦战犯,周总理也很重视这个工作,在病中找公安部长谈话,了解情况。公安部长责成公共安全部收集在押人员的当前思想动态,编成简报上报。建国25 年,这些战犯关了25 年,大都六七十岁,年老体弱,每年都有自然死亡。 12 月12 日,周总理在简报上批示,要公共安全部开列全部在押战犯名单,以便在四届人大后特赦战犯。他同时通知中央统战部、中央调查部配合公共安全部工作。统战部派童小鹏参加,调查部是部长罗青长参加。

公共安全部预审组的同志会同北京、抚顺、济南、西安的战犯管理部门日以继夜的工作,将战犯的姓名、年龄、籍贯、职务、被捕(俘)年月和地址、判刑的时间、改造中的表现、身体状况,一一列表说明。 12月23 日,周总理在临飞长沙向毛泽东汇报之前,看了公安部所送来的战犯名录后,指示公安部尽快分类进行准备工作,以便在人大讨论后送党中央、毛主席审批。

四届人代会的召开为释放战犯创造了良好的政治气氛。这是公共安全部部长做的第一件事。一天晚上,公安部长到公安部各单位办公室和大家见面。李震自杀后,清查中将提意见的同志压下去,部里各个单位领导,多是由军队干部或造反派担任,老公安结合得比较少,结合了也只担任副职,所以这些同志都坐在后面、边上,公安部长主动过去和他们握手,谈话。

公安部长指示公安部将战犯的姓名、年龄、籍贯、职务、被捕(俘)年月、判刑时间、政治表现、身体状况,一一列表说明,打印若干份,与会者人手一份, 以便遵照周总理的指示开会研究,他要亲自主持会议。一直到四届人大结束才有时间办这件事。

姚伦从1946 年就做审讯工作,对战犯情况了如指掌,如数家珍。战犯的名单,一个一个地过,议论每个人的各种情况,发现名录所写的情况有错误,当场改过来。会后预审局的同志随时整理,重新打印,再发给与会者。

将每个人的情况搞清楚后,大家再进行分类,哪些人可以特赦,哪些人不能特赦,为什么,都要讲得清清楚楚。公安部长主持会议,让大家畅所欲言,将种种想法都提出来,反复进行比较、研究。 12 点时,食堂准备了宵夜,每人一份。

经过反覆讨论研究,由公共安全部拟定名单,上报中央《关于第七次特赦问题的报告》。报告提出13人继续关押,不能特赦,其中有周养浩、谢代生。公共安全部的报告经周恩来审阅后,送到杭州。 2 月27 日,毛泽东在杭州看了公安部的报告和准备在人大常委会的说明后,做长篇批示。

毛泽东说:“锦州、大虎山、沈阳、长春,还有战犯为什么没有?放战犯的时候要开欢送会,请他们吃顿饭,多吃点鱼、肉,每人发100 元零用钱,每人都有公民权。不要强迫改造。“

毛泽东说:”都放了算了,强迫人家改造也不好。土改的时候,我们杀恶霸地主,不杀,老百姓怕。这些人老百姓都不知道,你杀他干什么,所以一个不杀。“

毛泽东说:”气魄太小了。十五元太少,十三人不放,也不开欢送会。有些人有能力可以做工作。年老有病的要给治病,跟我们的干部一样治。人家放下武器二十五年了。“

毛泽东指示《都放了算了》,真是出乎大家的意料。事情一下子变得简单了,不必再研究如何分类处理。

毛泽东关于释放战犯问题的意见:

看到毛泽东的批示后,感到主席气魄大,胸怀广阔,毛泽东就是要放民愤大的。因为放这样的人对社会震动大。

公安部长先召开公共安全部核心小组会议,传达毛泽东批示。然后火速在中南海召集会议。参加的有公安部施义之、姚伦,统战部童小鹏、调查部兼中央对台工作小组负责人罗青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江华、副院长曾汉华和解放军总政治部联络部、新华社和外交部的领导,研究落实方案。

首先是落实一个不留,都放了的指示。公安部长说:大家要深刻领会,精心核对战犯数字,不要打埋伏。特别问施义之:“所有的名单是不是全了?你口袋里还有没有,要倒光啊,不能再留一个。”施义之说:“口袋光光的,全部列上了。”

公安部长又亲自翻材料,释放的6 次战犯和这次战犯的名单与1959 年第一批特赦战犯时上报中央的战犯总数856 名对上,一个也不少。调查部部长罗青长、统战部童小鹏等都说没有问题,公安部长才放心。为了万无一失,公安部长说:会后,公共安全部与解放军总政治部一起查明在锦州、大虎山、沈阳、长春被俘的战犯及处理情况。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个任务。查明后,公安部长如实一一报毛泽东。

在清理在押犯时,发现其中有原国民党中将军长赵自立等25 人本属不该关押的起义投诚人员,经报中央批准,先将他们释放,落实政策。然后公安部长说下一个议题,研究召开全国“四长“会议的事。 「四长」指各省的公安局长、统战部长、法院院长、民政局局长。特赦、安置战犯涉及这四个部门。这次规定特赦人员由统战部管理,与公安部门彻底脱钩。这与前6 批特赦人员的管理完全不同。必须使这些同志很好地理解毛主席的指示,才能将这项工作做好。

大家研究决定每人每月发100 元,和以前特赦的头面人物一样,这样比北京地区17 级国家干部还多2元。 17 级干部就是正科级,因多年不提工资,不少处长、局长也只是17 级。

每人发给新制服装,什么颜色,因为囚犯是黑色的,大家说做蓝色的。什么样式,有的说他们喜欢中山装,有的说军便服,公安部长说:“就用军便服吧!”大家也同意。决定每个人要量体裁衣,要做得合适。

从1974 年12 月23 日周总理审查名单到1975 年2 月27 日毛泽东批示,名单人数由323 人减为318 人,又死亡5 人。每次开会,公安部长都叮嘱施义之,在特赦之前不能再死人了,尤其是黄维,他是这次特赦中地位最高的,是国民党第12 兵团中将司令,要采取一切措施不能出任何问题。施义之通知抚顺、北京、西安、济南4 个管理所要有专人负责战犯的生活和治病。但是谁也不能打包票,因为他们多年患有各种疾病,高血压、心脏病。而且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天遂人意,从2 月27 日后没有再出现新的死亡。

3 月5 日,四长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的内容是两个,第一,释放25 名起义投诚人员;第二,为全部特赦战犯做好组织、安置、宣传等工作。到会300 人,除各省的公安厅局长、统战部长、法院院长、民政厅厅长外,还有中央有关的各委,总政、总参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新闻单位,是一次大规模的会议。公安部长亲自主持。

话通知辽宁抚顺、山东、陕西三地,指名起义投诚人员要在第二天(11日)到达北京,由中央统战部接待、安置。会议开得很成功。毛泽东看到简报,也很满意。

293名特赦战犯住进前门饭店,10人要回台湾,成为蒋经国的烫手山芋,世界瞩目,毛泽东很满意。

1975 年3月17 日下午,公安部长在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作了说明:「这次特赦释放的战犯共293 名。其中有:蒋帮军官219 名,党政人员21 名,特工50 名;伪满战犯2名,伪蒙战犯1名。至此,在押的战争罪犯,即全部处理完毕。

遵照毛主席的指示精神,对这次特赦释放的全部在押战犯,每个人都给公民权;有工作能力的,安排适当工作;有病的,和我们干部一样治,享受公费医疗;丧失工作能力的,养起来;愿意回台湾的,可以回台湾,给足路费,提供方便,去了以后愿意回来的,我们欢迎。释放时,每人发给新制服装和一百元零用钱,把他们集中到北京开欢迎会,由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宴请一次,然后组织他们参观学习。

全部释放战犯,表示中国共产党和平的意愿。西安事变后,1937 年国共为实现第二次合作进行谈判,当时共产党提出的条件之一就是释放政治犯。 政治犯就是国民党从1927 年后逮捕、关押的共产党员。要合作,国民党要表达诚意,要释放政治犯。解决台湾问题是毛泽东晚年的主要的心愿,他希望在他有生之年能够看到祖国统一。国民党没有提出要求,毛泽东决定特赦战犯,而且一个不留,不问改造程度,无条件地全部特赦。这是抛向蒋介石、蒋经国的一个绣球。

《愿意回台湾的,可以回台湾,给足路费,提供方便,去了以后愿意回来的,我们欢迎。》 这个政策早在1956 年周总理在全国政协二届19 次会议上就宣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