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将帅们只是农民吗?
文章来源: yongbing19932021-08-23 09:32:11

毛泽东的将帅们只是农民吗?

 

曾经有这样一件事,苏联元帅马利诺夫斯基报告赫鲁晓夫,苏联军方印发出版了一批俄文版的毛泽东军事著作。赫鲁晓夫极为反感说:咱在大兵团机械化作战的时候,毛泽东还在玩红缨枪呢!替他吹呼什么?遂停止发行。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赫氏浅薄和无知。对于战略家来说,玩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将就你所玩的家伙,去挣到你想要的东西。表述清楚一点,就在客观条件界定范围内,去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就象一个生意人一样,本钱雄厚挣钱不算什么本事,本钱小挣大钱才算真功夫。倘若你也只是玩红缨枪的条件,你是否还能象毛泽东一样玩出个天下来?军备和技术可以日新月异千变万化,而思想的火花却光艳夺目永恒不朽?否则为什么几千年前的《孙子兵法》还被今天的军界奉为圣经宝典?包括美利坚合众国这样的头号强国的军队,在打最现代化的海湾战争时,还要捡起孙子的法宝?       

毛泽东是游击战的大师,又岂止是游击战的大师。游击战不是毛泽东的发明,但让正规军事家们所不耻的游击战在战略思想的圣殿登堂入室,则是毛泽东的非凡贡献。遍查打上了毛泽东鲜明烙印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无一不有毛泽东所擅长的大规模运动战的胎记。毛泽东的游击战,是上升到战略高度的游击战,是包含了战略进攻战役迂回包围战术突击的游击战。战争史上所有的游击战争,无论从承担的重负、起到的作用 和规模的巨大等皆无法与之同日而语。与草寇之举更有天壤之别,无统一协调无统一组织无调度配合的游击战始终不能成就大气。有人曾说,毛泽东的军队在敌后是 "游而不击",以致"坐大"。殊不知,在强大的敌人后方建立根据地,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必然会和敌人发生根本冲突,招致敌人的围剿和扫荡。      

倘毛泽东真是 "游而不击",焉能"坐大"?恐怕连生存都成问题。又要保存和发展自己,又要消灭敌人。这种题目,不是谁都能应付裕如游刃有余的。以平型关战斗为例,象那种两头都是敌人的缝隙中设伏,当时也就只有毛主席的队伍敢作这样的表演,这是战略思想的影响所致。纵观国军在抗战时的全部上佳表演,鲜有向敌后大踏步的战略前进,连战役性的迂回动作都很少,多是正面硬顶,下层官兵固然英勇,但牺牲巨大也让人扼腕。向敌后迂回这种动作,风险很大,非有胆略和才力者不能为之 尤其是战略动作。否则国军滞留敌后的百万部队,怎么会是要么投敌"曲线救国",要么在敌伪的剿杀中自生自灭,(只有傅作义部在绥远的夹缝中生存下来了)而唯解放军的部队是蓬勃兴旺呢?曾是国军悍将的卫立煌将军也慨叹:"八路的打法好是好,咱们学不了。咱们的部队一撒出去,就收不拢来罗!"更大的区别还在于"别说让总司令和大家同甘共苦,就是让一个连长和士兵一样,恐怕他也不会干"!      

1941年12月8日(夏威夷时间12月8日),日军海军偷袭珍珠港,给美
太平洋舰队以毁灭性打击,同时向英美宣战。这个时候,谁也没有料到,在中国黄土高坡的窑洞中有一个中国人在发表他对世界战争局势惊人的预言!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讨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时局时这样说:"自罗斯托夫胜利开始,苏德战争的好转已确定。日美战争爆发后已解除日苏战争危险。日美战争爆发,对中苏有利处有六点:第一、华北华中日军的扫荡势将减弱,即是说无大举增兵之可能了;第二、国民党对边区进攻的可能会减少;第三、给亲德亲日两派致命打击,我们使国民党既不能投降又不能剿共的可能性增大了;第四、中国民主政治的前途也更加大了;第五、苏联可从东方抽调一部分兵力向西;第六、欧州有建立第二条战线之可能。将来战争欧洲会短些,亚洲会长些。日美战争前途,最初对日会有利,战争会延长,将要在两三年后,英、美准备好才能决战。英、美可能集中力量先打败德国,然后英、美力量均向东打败倭国。"彼时距珍珠港战事爆发后仅几个小时,在日后的战争进程竟被他完全言中!这不是神话又是什么?      

几天后,毛泽东在给周恩来的电报中更完整地构想了战争的进程:"在半年之内,英、美均非日本之敌,但只要留得新加坡、马尼拉、达尔文等二三据点,即可在半年后造成对日相持局面,以待日本之敝,然后举行反攻。英、美的总方针可能是对日取守,而对德取攻,先集合英、美、苏力量解决德国,然后集合英、美、苏、中力量解决日本,而两方面苏联都将是决定力量。德国目前进入了进退维谷的歧途,但东线既无路可走,便有迫使希特勒在东线取守势,在南线或西线取攻势的可能,如此则是希特勒自己造成第二条战线,也有了迫使英、美采取集中主力打德之可能性。"希特勒、东条英机、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彼年彼月彼日彼时,没有一个人能产生出象这样完整的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构想。而蒋先生呢,此时还在做著让英、美将战略重点放到亚洲来的一厢情愿的美梦。作为战略家、军事家,放眼世界,同时代的人再无出毛泽东之右者!他之所以创造出让世界匪夷所思的奇迹,实在是历史的选择!      

作为伟大的战略家和统帅,毛泽东指导战争与其它同时代的统帅有很大不同,毛泽东是从战役指挥起家的,他在后来进行战略指导的同时,也对每一个具体的战役为战场指挥员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斯大林等统帅指导战争,主要是通大本营总参谋部实施,斯大林本人进行战略决策,从不参与战役指挥。而毛泽东除了进行战略决策,还对每一个战役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甚至连电报也自己起草。这在二战中的战略统帅中你肯定找不到第二个!同时还非常尊重战场指挥员的意见,每封电报最后都有"熟筹见复"、"视情况且酌定"等,给战场指挥员以充分的机断行事的余地。有心者不妨读读《毛泽东军事文选》,看看那些闪烁著思想火花的奇招妙著,看看那些战争艺术的杰作是怎么来的。      

从辽沈战役策划过程中毛、林之间往返多达百余封的电报中就可看出,毛泽东从不强拧不甜的瓜,在条件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甚至不惜等待,一定要战场指挥员从根本上理解自己的战略构想。这在苏军是不能理解的,发个命令就得了嘛,讨论什么啊?斯大林从来不这样。
抗美援朝期间苏联顾问就曾对代总长聂荣臻说:"这叫命令吗?"聂答:"毛泽东就是这样的,就是这样领导我们打胜仗得天下的,你们不懂!"出身行伍的彭德怀、刘伯承、叶剑英、贺龙、林彪、粟裕、陈赓等战将对毛泽东从心悦臣服衷心拥戴直到顶膜拜礼,首先是缘于对其战争指导艺术的认识和倾倒,缘于其"用兵如神"。如第二次反围剿后彭就说"还是摇鹅毛扇的人厉害", 至于林彪那根本就是毛泽东一手裁陪起来的。有人说毛泽东只会"将将"不会"用兵"实在是没有任何道理。别的甭说,光说那些行伍出身正经进过科班的战将,你没两招谁会服你?你光会将将谁搭理你?毛泽东最先就不被行伍们搭理。最早和毛泽东合作的余洒度等黄埔生就因瞧不起毛泽东而扬长离去,最后投了蒋介石。而历史却选择了伟大的军事天才毛泽东,而余洒度也就混了个象牛毛一样多的国军少将,最后还被蒋先生摘了脑袋!毛泽东带领泥腿子们造反那会儿可不是领袖,更不是一句顶一万句?      

红军发展的事实也说明,无论是建军还是打仗,离开了毛泽东就有问题。有了毛泽东就有声有色,这是所有同时代的将帅们通过事实比较作出的选择。事实证明,毛泽东指挥小部队游刃有余,指挥百万大军亦得心应手,转战陕北既指挥警卫部队让统帅部充当诱饵,又指挥陕北战事遥控全国战争,一心三用,这是何等的磅薄气概又是何等具有 科学态度?请问历史上有过这种先例吗?有朋友褒扬被毛泽东思想体系武装起来培育起来的将领,却贬斥创立了这个思想体系的人,这不是很荒唐的事情么?有人当时因工作原因曾多次与当年跟毛泽东麾下的战将探讨,他们说起毛泽东的指挥艺术都素然起敬。李赤然将军(55年少将),他回忆录上非常清楚的提起毛泽东指挥直罗镇战役和东征的战役时,  包括毛泽东等候敌人几天不致时,  毛泽东跟将士们作工作的情况非常激动和振奋,"毛主席真是用兵如神!"这样的话中国工农红军中的将士们反复重复了数遍。毛泽东用兵如神,是一句带有文学色彩的褒扬。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出的招有高招,也有不那么高的招,比如他遵义会议后指挥的第一仗土城战斗就是个失利战斗。话又说回来,任何人都是这样, 如果说用兵如神就是判断上不出一点毛病的话,估计这样的人是没有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上既没有用兵如神的人,也没有将将如神的人。 说毛泽东用兵如神,只在一个意义上是正确的,那就是:毛泽东极善于因势利导将不利转化为有利,譬如前如言土城战斗虽失利,毛泽东却将审时度势断然撤出,一渡赤 水调动敌人,最后演出了四渡赤水大幅度机动制敌歼敌的活剧。再如在很多人眼中,皖南事变是新四军的大悲剧,红军的力量遭到前所未有的大损失。可毛泽东却因势利导,发起政治攻势,重建新四军军部,把新四军从带有统一战线色彩的军队变成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完全独立控制的武装,使其在大江南北迅猛发展,成为日后与蒋介石争天下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即便后来壮得不得了的林彪,其麾下战将和王牌劲旅也有不少来自华中新四军。又如解放台湾搁浅攻金门不克,后来却因势利导干脆不攻,演出了金门炮战这样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杰作。      

在毛泽东的军事生涯中,我们既能找到大量军事战场的传世之作,也能见到大量的以其它斗争方式配合军事斗争的高妙之笔。尤其是后者,几乎成了毛泽东指导战争 不同于一般统帅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他一生军事生涯可以用这样两句话来形容:当一般统帅把注意集中于战场时,他却能跳出战场的有限范围,看到更高层次的政 治斗争,把许多见不到刀光血影的斗争方式信手拈来,结果换来了一般统帅不敢想象的战场胜利利;而当一般的政治家仅把注意力放在政治斗争舞台上时,他又能跳 到战场上去,利用军事打击去为政治斗争开劈道路,提供后盾,从而常常得到一般的政治家不敢企望的收获。超越军事的政治指导,善于用军事方式去解决政治问 题,用政治方式去加速军事斗争的进程,或许就是他一生在军事领域里能获得比一般统帅更大成就的关键。      

有人把毛泽东战争指导艺术归结为打运动战,归结为"十六字诀",归结为"十大军事原则",其实这些东西都不是毛泽东战争指导艺术的真谛所在--尽管他确实 是一位运动战和游击战大师。自古以来有许多这样的"秘诀",譬如"三十六计",熟读"三十六计"的人多如牛毛,能大谈特谈"三十六计"的人也不稀罕。可真 正能在战争(或生活或经商)中措置裕如,自由往来者又有几人?毛泽东有超人的指挥艺术,不在于他背过或说出过多少秘诀。而在于他能根据环境和条件,根据敌 我双方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具体的战法--比如在朝鲜,就打了他一生都在避免的阵地战,打了他一直反对的"短促突击"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打美国就要狠狠的 教训教训他,让他永远知道什么是中国人。我们从很多方面很多真实的记录,毛泽东就可以和那些开头出现的那些比较一下,就知道毛泽东为何配称历史上最强的军事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