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与父母话不投机?
文章来源: 乔宁2020-01-10 12:46:37

有一位网友告诉我,与她女儿一段有趣的对话:

“女儿啊,你上大学了,你去哪儿妈就跟到哪儿,在旁边买个房子,这样你平时还可以回家吃饭了。”

“你别来。”

“哼,不来就不来,我去接着玩去了,到时候肚子饿了你可别想妈妈哈!”。。。。。

我眼前出现了电视剧里的画面,母亲思念爱女,拿着电话,真恨不能把电话里的小祖宗抓回来含在嘴里。十几年日夜为伴,怎么放得下昵?

有位母亲送走了去上大学的儿子,请了假,天天跑到小河边,茫然若失,看着儿子的照片哭了好几天。最后总算缓过来了。十几年的倾心哺育,一口奶一口饭把孩子喂大,孩子终于离开了,多少人受不了这牵肠挂肚的思念,嘴上说,孩子飞吧!心里却甜酸苦辣,难以割舍。

还有网友的文章里还有这样的描述:在地铁里,同行的朋友电话响了,母女俩叽叽喳喳叽叽喳喳聊个没完。看的她羡慕嫉妒,心痒痒,赶快给儿子发个短信:“儿子,你好吗?好几天没理妈妈了。”儿子回:“忙。”

回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离开家,对家似乎完全没有什么留恋,像一只飞出笼子的小鸟。尽管是上山下乡要到艰苦的地方去,也是拔腿就走。接到通知义无反顾,一个小时内就把上海户口迁走了。可是怎么也没想到,这户口想回去就难了。还记得那时写家信,是豪情万丈,报喜不报忧。时间长了,话就越来越少。

而现在的孩子们一旦离开父母,何尝不也是如此呢?有人这样总结过孩子与家长不同阶段的关系:孩子1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崇拜期;20岁之前是轻蔑期;30岁之前进入理解期;40岁之前是深爱期;50岁才能真正理解父母。

为什么我们含辛茹苦养大的宝宝男乖乖女,有些离开家以后,对父母连话都懒得说呢?

据心理学家分析和我的观察,现在许多家庭的孩子,受到的管教都非常严格,尤其是一些强势的家长,给孩子非常大的压力。生活中虎爸或虎妈从小就对孩子抓得很紧,事无巨细,什么都管,而且提出的要求和期望都特别高。总是批评批评再批评,孩子会感到特别委屈,但是又没有办法解决。慢慢地,委屈转化为愤怒。

而对强势的父母表达愤怒,顶嘴发脾气,后果又很严重,因此,孩子多半敢怒不敢言,表面顺从,回避和父母交流。他们无法拒绝,又特别难受。父母经常在电话里发号施令,孩子无奈,顺从照办。常常看到孩子不接电话,接了电话没说几句就说“太忙!”, “信号不好,听不清。”

还有的父母对孩子冷漠,老子天下第一,很少交流情感,甚至动武。聊天就像是陌生人,而不是亲人。彼此会偶尔谈谈学习工作、生活,但是没有情感交流。很容易发生争吵。

有时父母的偏心也会让孩子体会到冷漠,也不会与父母掏心窝子。久而久之,很容易导致孩子长大后跟父母没话说。

不知不觉间,孩子和父母之间,成了“最亲近的陌生人”。

一项调查显示,40%的青少年每天与家长的沟通时间不足15分钟。朋友老李告诉我,从孩子接电话的表情,就可以看得出是谁打来的电话:

说得眉飞色舞、上天入地无所不谈的,是朋友;看着来电显示已准备好甜蜜笑容的,是男女朋友;眼睛从头到尾没有离开过电脑,嘴里老半天才发出几个单音的,十有八九是家里打来的。

有时,孩子说什么事父母都插不上话。而父母说话的时候,孩子似乎也没有倾听的欲望,更谈不上聊天了。

怎么改变这种状况呢?心理学家提示,关键的一点:父母都要学会把孩子当做大人,尊重他们。把他们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交流。要学会了主动去了解孩子们的世界,看看他们喜欢玩什么,追求什么,找一些他们关注的话题,接近融入他们。

谈论八卦和别人的事情永远是热聊话题,同时会让人产生强烈的好奇。八卦之心人人皆有,孩子们也不例外。尤其当你谈到他们喜欢的明星有关的八卦,孩子们也会跟你一起津津乐道。但不要拿别人与孩子来作攀比,这种说法会令孩子反感。

美国人常常表扬和鼓励孩子,肯定他们的成绩,再接再厉。告诉孩子,父母为你而骄傲。

当子女迈过二十岁人生大关,大学毕业,父母越来越经常提到成家立业这个话题,可是孩子并不喜欢这样,孩子嫌父母唠唠叨叨,还沿用旧式的教育方式;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在许多大事上越来越自作主张,先斩后奏甚至不奏。火气一大,于是聊天变成了争吵。

父母和孩子,毕竟是两代人,思想观念,成长经历,生活背景都会有很大的差异,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因此相处要做到求同存异。彼此尊重与理解。

不妨试着用一种温柔又坚定的方式去拒绝或者转移话题,试着去关心一些他们的事业和工作,以及未来的职业以及生活规划。

有出息的孩子,是父母的骄傲,寄托予一代人的厚望。善待我们的孩子,考验父母的情商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