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合影上了《新民晚报》
文章来源: 乔宁2019-05-31 09:45:57


一张童年合影,摄于我们的少年时代,地点为上海某大学竣工不久新教学楼。照片中的四位发小同年出生,在大学家属院生活成长,父辈均为参与建校的第一代教职员工。4人从小在托儿所一起长大,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调皮捣蛋,到学绘画、朗诵、登台唱歌演出,直至托儿所毕业。既是同学,更是至交好友。后来进入小学,4人为同班同学。学习中互帮互学,成绩名列前茅,不久戴上红领巾,胳膊上佩戴了少先队干部标志。共同参与学校组织的烈士陵园扫墓、春秋游、运动会,多么幸福美好的童年时代。

如今儿孙绕膝共享天伦之乐,虽不常见面,但在微信群谈天说地,通过视频聊天既闻其声,又见其人,组织聚会合影留念。莫逆之交的友情不减当年,依然兴趣盎然,乐乐陶陶。 

这次回沪,与另三位在同济大学退休的小伙伴取得联系。在教务处退休的老周告诉大家,他将我们童年的合影配了文,投稿到《新民晚报》老照片征文栏目,引起编辑的关注。他们得知照片中的四人将在同济西郊分部参加一个聚会,便策划在当年拍照的同一地点,采访照片中的四位小萌主,并录制短片。

当年的四位小男孩,如今都年过花甲,白发苍苍。看着这张保存了半个多世纪微微泛黄的老照片,儿时的模样又还原了,当年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再现,那时出门想着能拣个万能的宝葫芦,睡觉枕头旁有个能说会道的小铃铛。大家曾经一起读小人书《西遊记》,琢磨着如何腾云驾雾,一起讨论《铁道游击队》的英雄们如何威震微山湖。。。 

这次大家故地重游,唏嘘感慨。对着记者的镜头,大家侃侃而谈,老周说起这张照片的来龙去脉,说起由父辈参与创建的大学校园。老叶说起这幢令孩子们自豪的教学主楼。大家曾经一起捡废铜烂铁参加大炼钢,一起搬砖添瓦,为建设主楼献出微薄之力。曾在宣传部担任领导的老陈,说起四人不同的成长经历,同济的变迁,说起如今大家幸福的退休生活。我则感慨地说,当年这些共产主义接班人,如今都交棒换靴,功成身退,交给下一代的是一列和谐高铁,奔向盛世。祝祖国繁荣昌盛,祝父老乡亲们幸福安康!

记者放下镜头,情不自禁地说,拍了二十多组现场采访,你们是唯一不须重拍,一次即过的。五月十五日,照片与文章见报,同时《新民晚报》电子版刋出了现场采访的视屏。



蹭光的感觉有点爽歪歪,即兴写下歪诗一首:
呼拉拉喜见高楼起,
四萌娃添砖也出力,
登大厦一览云中晓,
望铁流呼啸长呜笛。
大礼堂幻影一幕幕,
大操场小马奔腾急,
童年梦共结兄弟情,
匆匆中可想四结义?
从此
四叶孤舟八方遊,
独木沉浮任风雨。
古道俠肠武功疏,
长板坡上英雄稀,
自古少年多宏志,
景阳岗前念贤弟。。。
水墨书香在陈竹,
悠悠天涯又同济。


 


晓非随笔:
不远万里觅归途,
而今相聚再结义。
人生数十古来稀,
共奔百岁创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