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帮朋友找工作的故事(续)
文章来源: 林向田2021-03-14 05:28:56

因为加拿大的移民条件比较宽松,90年代末很多华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加拿大。多数华人新移民都选择多伦多和温哥华为落脚地,这么多的新人到来,又加上语言、文化的不同,自然找工作就难了。我的朋友就是一例,几天前我写了“25年前帮朋友找工作的故事”,此文发出后有网友提出了一些疑问,红茶女士有两个问题“不太能理解,好好的博士为什么宁愿放弃学术也要移民加拿大做个这样的工作?”“请问你的朋友,后来干了专业相关吗?不能一直在缝纫机厂干吧”。

在回答红茶女士的问题之前,让我们来回顾一下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国留学的政治和经济背景。92年我出国的时候月工资只有130块人民币(包括了各种补贴),而当时美元跟人民币的对换率是1:8.4, 用美元计价我的月工资不到15美元。这是经济背景,再看政治背景,1989年后的政治背景就不用多说了。

77级留校比较多,我有十几个同学留在了母校(包括后来考研究生回去的)。92年到95年有三位同学(两个博士毕业,一个博士在读)分别去澳大利亚,荷兰,美国做访问学者,三人都没有回去,两人去了加拿大,一人去了美国。这就是当时的大势所趋,从90年代的历史观点看不难理解“好好的博士为什么宁愿放弃学术也要移民加拿大”。

我的朋友找到缝纫机Part clerk 工作半年后就买了一个独立屋,因为他在美国做了两年的访问学者存了一些钱,首付没有问题。1996,1997年多伦多的房价比80年代末低了三分之一,当时很多好的独立屋的价格都没有超过二十万,是买房的最好时机。

在上一篇里我写了‘缝纫机Part clerk’需要懂Chinese。朋友的老板(加拿大人)并不知道Chinese 还分mandarin 和cantonese。90年代初多伦多的华人多数是从香港和广东来的,特别是在缝纫机厂工作的人。所以这个缝纫机零部件公司的职员需要会cantonese去跟那些来买零件的讲广东话的人打交道。我的朋友不是广东人,当然不会cantonese,他的老板也发现了。还有一些其它原因,朋友只在缝纫机零部件公司工作了一年就被laid off 了。

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又刚刚买了房子,突然被公司解雇对朋友的打击是很大的。我赶紧去朋友家进行一番安慰,跟他讲福特汽车的CEO艾科卡都被公司解雇,我们被解雇完全是正常的,这是西方市场经济的一部份。我还说,你有博士学位也不应该一直做缝纫机零部件职员的工作,现在没有工作可以迫使你去找更好的工作。

在家里又找了两个多月的工作,还是没能找到他的专业工作,朋友进了一个6个月的计算机培训班。这6个月的培训就相当于一块敲门砖,朋友终于敲开了计算机行业的大门,从1998年到现在23年过去了,朋友还在做计算软件工程师的工作。

相关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