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完美是一件让人崩溃的事儿
文章来源: 淡淡的日子2021-11-17 06:52:21

“追求完美”如果用我们通俗的话说就是“挑剔”,用英语说是“Picky”,反正都不是什么好词儿。有很多人认为“追求完美”代表一个人做事的态度,那其实是他们把“追求完美”和“认真”两个字混淆了。认真的做每一件事情是我们要拥有的做事态度,但认真过后能够接受不完美的结果其实也是一个人正确的心态,而“追求完美”却是对结果的挑剔,对结果的过分苛求,这实在是要不得的,因为完美的结果往往不存在,而在追求的过程中会“物极必反”的翻车。

 

    我曾经是一个做事不那么认真的人,更不要说要求结果达到“完美”了。还记得小的时候最常听到的批评就是:你怎么做事这么不认真。一个连态度都不端正的人,当然也不可能做出什么完美的事。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在家里被指派擦灰,我从来都是只擦没有摆任何东西的地方,桌上的盘碗不会拿起来,柜子上的花瓶相框不会拿起来,书柜里的书不会拿出来,反正只要有障碍物,我的抹布一定会绕道而行。所以每次擦完灰的家具表面看起来还不如没擦之前,因为擦过和没擦过的中间必定会有歪歪扭扭的一条线,让桌椅橱柜看起来更脏了。但不知从几何时,我变得越来越挑剔,两只眼睛总是不自觉地去关注那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反而会忽略美好的主体。这不健康的“追求完美”的心态让我吃了不少苦头,尤其是在我绘画的过程中。

 

    自从两个月前我开始接触“Acrylic Pouring Paint”之后,就一头扎了进去,这样的画法跟传统的绘画完全不是一个路子。传统绘画无论什么样流派和风格,都统一要使用画笔,但“Acrylic Pouring Paint”却是除了笔之外可以用其他的任何工具。为了搞清楚这样的画作到底算绘画艺术中的哪一类,我还特意去向老画家讨教了一番。

 

    传统的世界美术史主要内容为建筑,绘画,雕塑三个方面。后两项又被称为造形艺术,当然也包括部分工艺美术品。十九至二十世纪初,印象派后期一部份画家开始了非写实的绘画内容风格的尝试,这些带有实验性质的艺术变革追求,基本上是在否定以再现真实唯美为主的传统造型艺术的理念在艺术中的定义。从目的,形式,内容到表现技法和手段,多维度的对传统艺术展开挑战。从简化抽象,单一的原始平面化追求到意念和各种特殊观念的表达,以至垮界的综合极端的非艺术造型,直至最后自我否定的艺术行为和表现,无一不是体现了现代艺术家多元化的追求。续写的艺术史己无法按传统的造型艺术给他们分类,而且变化快,持续时间短,流派多而杂更让他们无法被艺术史定义,所以现代的艺术史不得不用美术或造型艺术来定义这一段艺术史,把他们统称为现代艺术。而作者也不再称为画家或雕塑家,而统称为艺术家。也就是说如果我用笔作画,那就是画家,如果不用笔作画,那就是艺术家。

 

现代艺术家的作品一直是在不断的实验探索创新的过程中求发展,所以形式,内容,艺术效果多不完美。或不追求完美。而且作品也大多用于大型展示,小作品可以作为装饰,并不适合收藏。而且这类作品一般都属于解读非常困难,也就是说很难看懂,很多作品缺少审美价值,但它有历史上的轨迹作用,也算是一种价值吧。“Acrylic Pouring Paint”这类画法的画作在院校教学中是色彩构成课中肌理构成部分。有视觉肌理和蚀觉肌理两部分,是摩拟看到的物体表面的材质纹理效果的各种技法的运用,属于抽象派一类。现代抽象派画家常用这类综合技法开创新的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现代艺术看重创新,传统绘画更重功力。

 

既然现代艺术看重创新,那我做“Acrylic Pouring Paint”当然就不能满足于只是简单的用颜色堆积出来随机的形状,而是要通过色彩的冲击力从无形中见有形。这想法当然是很有勇气的,但真正做起来可是太难了,因为用笔画,无论你画的多么烂,都可以掌控笔下点,线,面的形状。可单纯的靠颜色在画板上的流动来完成心中对画的设计,而且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不仅要有新意,还要产生视觉美,这真是一项高难度的操作。然而这些对我来说还不是最难的,最难最有挑战的部分是我最后对画作的检阅。

 

抽象不是无像,无像是白纸。而抽象是借助变形,推远,简化,虚化等一些方法来产生一些不连贯不确定的形,既然是不连贯不确定,当然就存在着偶然性,也存在着不完美。比如画面不对称,线条不流畅,颜色不均匀。。。而所有这些点无一不在挑战我的眼睛。刚开始作画的时候,每次完成一幅作品,我都会仔细审视一番,就像画写实油画一样,自己给自己挑毛病,然后再补救修改。但我发现对Acrylic Pouring Paint”还真不能太挑剔,否则这辈子我也不可能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开始的时候我没有经验,每次看到画面上那些让人不舒服的效果,我的眼睛就会一直把它无限放大,以至于再也看不到主体画面上的美了。我的两只手也会不由自主地伸过去改动调整。但这种画不同于写实画,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其结果无一例外的是不完美的地方没改好,完美的地方也跟着毁了,越改越乱,越改不完美的面积越大,最后只好一边恨自己,一边把画扔进垃圾桶。现在我终于在多次现实的教育下学聪明了,学会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去欣赏自己的作品,只要画作没有构图不协调,色彩不搭配等原则性的毛病,我就把那些不完美的“死角”统统看成是自然美,然后去接受它们。心态改变以后我不再崩溃了,看着自己的作品,越看越喜欢。